蹲下系个鞋带,突然站起眼前一片黑暗猛的一下起床,站起突然头晕眼花上个厕所,站起来后感觉头晕,甚至有种要跌倒的感觉……但是过了几分钟又恢复正常了,很多人说是因为贫血,其实不然。
蹲下站起后眼前突然发黑,是很常见的“低血压”现象,和贫血完全两码事,在医学上叫做体位性低血压,这也是血压太低导致脑供血不足出现的症状。
体位性低血压
其实,这种现象在生活中已经很常见了,甚至身边很多年轻的同事都会有这样的症状,但是随着年龄的增长,这种现象也越来越多。而年纪越大,这种情况越危险,体位性低血压在年龄>65 岁老年人群中发病率约为 20%,年龄>75 岁人群中为 30%,养老院中体位性低血压的发病率为 50%。
1.什么是体位性低血压 典型症状有哪些?
体位性低血压是一种常见现象,好发于老年人,也称直立性低血压。
体位性低血压是指在平卧休息5分钟以上,突然站立以后,收缩压比卧位时至少小于20mmHg、舒张压至少小于10mmHg,伴或不伴头晕或晕厥等症状,都叫做体位性低血压。
上述的标准,是医学上的界定,那我们普通人如何通过症状的表现,来识别自己是否有体位性低血压呢?
体位性低血压患者可无任何临床症状,需特别注意的是,即使日常没有临床症状的体位性低血压患者亦可发生跌倒和晕厥。
体位性低血压患者的症状通常发生在体位改变时,如突然从卧位、蹲位、坐位起立时出现不适症状,包括头晕、乏力、易疲劳、恶心、晕 厥、认知障碍、头痛,也可能出现视物模糊、颈部痛、肩痛,有些患者可能出现心绞痛( 心肌灌注减少) 和短暂性脑缺血发作。
然而这些症状在预测老年人体位性低血压中的价值是很小的,主要是因为各种药物摄入的影响以及各种合并症的重叠症状的增多,因此,仔细认真地血压测量是非常重要的,即使患者无典型的症状。
2.为什么会出现体位性低血压?
人体,在维持机体改变体位时,正常血压的调节机制包括: 心脏功能、神经递质选择性释放、神经与血管间的代偿机制、激素及大脑自身调节。
人体平卧位时胸腔内有 20% ~30%的血液,而站立位时有 300 ~ 800 mL( 或 6~8 mL /kg) 血液会流至腹部或者四肢,因此,当体位改变的时候,尤其是突然站起,会引起心脏回血量的下降,这样就会刺激大血管的容量感受器,以及压力感受器,就会引起动静脉的收缩、心跳增快,最终导致静脉回流及心排血量下降。
而在于我们普通人通俗理解来讲,就是体位突然发生改变,血液不能及时回流入心脏,造成脑部供血减少,继而出现一些体位性低血压的典型症状。
3.为什么年纪越大,越容易出现体位性低血压?
流行病学研究发现,随着年龄的增长会增加体位性低血压的患病率。因为老年人动脉硬化导致血管弹性变差,心血管系统逐渐硬化,大血管弹性纤维也会减少,交感神经增强,会使老年人血压升高。
长期血压偏高,会导致压力感受器反射机制钝化、外周血管阻力下降。因此,当体位改变时,血容量下降明显,心肌顺应性减低,以及前庭交感神经反射衰减,并伴有心血管补给障碍,都增加了老年人体位性低血压的发生率,亦是老年人发生体位性低血压的主要原因。
此外,老年人耐受血容量不足的能力较差,可能与其心室舒张期充盈障碍有关。因此,任何急性病导致的失水过多,或口服液体不足,或服用降压药及利尿药以后,以及平时活动少和长期卧床的病人,站立后都容易引起体位性低血压。
4.体位性低血压,可能会让心梗脑梗不请自来
据国外专家研究长期体位性低血压的危险,不亚于高血压疾病,还可能导致脑梗死和心脏梗塞。
早期关于体位性低血压引起不良心血管疾病的研究人群多为60岁以上的老年人,近年来在60岁以下的中年普通人群、糖尿病以及高血压人群中同样证实了体位性低血压与不良心血管事件密切相关。
血压,其实就是推动血液在血管内流动的动力。直立性低血压病情严重后,会引起血压过低,心脏泵血量减少,就没有足够的动力推动血液前进,这样一来,就好比灌溉庄稼却没有水,会造成全身血液灌注不足。
此时,人体组织器官就会出现缺血、缺氧的情况,也容易引发脑供血不足,轻者可能出现头晕、眼黑、无力等症状,严重者甚至发生晕厥或休克。
长期体位性低血压带来的血流过缓,还会促进血栓的形成,特别是一些患者本身存在血液黏稠、脑血管狭窄,发生缺血性脑中风的风险就更高了,尤其睡眠状态下更危险,同样可以发生心绞痛、心肌梗死等疾病。
5.如何预防体位性低血压?
对于“体位性低血压”这个疾病,目前国内外尚无新的特效药物,有些药物因其不良反应大或个体差异较大等已被废弃,必要时可根据医嘱用药治疗,但老年人体位性低血压还是应以预防为主。
1、去除能够引起体位性低血压的药物,如硝酸盐、三环类抗抑郁药、 精神安定剂、a 受体阻滞剂等。有研究指出,体位性低血压常发生于刚开始服用降压药物的人群,但如果继续服用药物可能会改善。因此,小剂量使用降压药是必要的。
2、对于长期卧床患者,在其站立前应先在床边坐会或缓慢下床,这样有助于促进血液回流,避免体位性低血压的发生。
3、避免过度劳累和站立时间过长。长期站立,双足背屈可增加站立位的静脉回流,加快心率,从而升高血压,蹲位和弯腰也可以增加血压。
4、饮食方面少食多餐,避免饮食过饱或过度饥饿,以低盐低脂,清淡饮食为主,戒烟酒、餐后注意休息,做有氧运动,例如步行、骑车等。
5、体位性低血压易由便秘、抬重物等诱发,故老年人应保持大便通畅,可多食用粗纤维食物,必要时可应用调节肠道菌群、促进胃肠蠕动药物。
6、对于静脉回流差的人群可考虑穿弹力袜等,以增加直立时静脉回流血量,减少体位性低血压的发生。
7、对于高血压患者,应注意监测血压变化,必要时测量卧位及立位血压。
8、保证充分的睡眠时间,睡眠时将头部抬高15-30cm左右,有助于保持脑血流量。
心血管内科一病区是河南省临床重点专科,科室设备完善,科技领先,科室由多名技术水平过硬、高素质的心血管病专业技术人员。对心血管内科常见疾病的诊治有较高的诊疗技术外,尤其是对急性心肌梗死、急慢性心力衰竭、心源性休克、急救肺栓塞等心血管危重疾病的抢救,有专业的抢救措施和较高的抢救成功率。已熟练地开展了如冠状动脉造影、冠状动脉支架植入、心律失常射频消融术、永久性心脏起搏器植入术等心血管介入技术。
注意:当你突然出现剧烈胸痛、胸闷、喉部紧缩感伴恶心、烦躁不安、濒死感等症状时,应警惕您可能是急性心肌梗塞。首先请躺下并拨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