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伦艺术双璧:大英博物馆和英国国家美术馆漫游

老北
创建于08-18
阅读 3331
收藏TA

需扫码在手机上打开
文章后点击更新提醒


今年五月下旬至六月上旬,用了17天时间游历了英伦三岛和爱尔兰,伦敦是我们此行的最后一站。到达伦敦的第二天,我怀着满心的期待来到大英博物馆,驻足在博物馆广场前的那一刻,被眼前宏伟的建筑深深震撼。它就像一位沉默的历史见证者,坚实而优雅,简洁而干练,伸展出厚重的双璧迎接每一位来访的游客

走进博物馆,我的双眼立刻被琳琅满目的展品所吸引。古埃及的木乃伊,带着数千年的故事穿越时空,古希腊的雕塑,展现出人类对美的极致追求。当走进东方中国馆时,我的身心立即与那一件件光彩夺目的艺术珍宝融为一体,望着满堂的奇珍异宝,我为灿烂的中华文明感到无比自豪

这里的每一件展品都是一本厚重的历史书, 带着我穿越到古老的远方。 我为人类文明的璀璨而惊叹,也为这些文物背井离乡的坎坷历程而惆怅

隔日,我慕名来到英国国家美术馆。只见一幅幅世界名画悬挂在展厅的墙壁上,从达芬奇的《岩间圣母》到梵高的《向日葵》,这些画作是人类创造力的结晶,每一幅都是散发着独特艺术魅力的绝世珍品

我沉浸在浓郁的艺术氛围中,彷佛在与一幅幅充满情感张力的作品进行对话,画面的情景、色彩与线条触动着我的心灵,我珍惜在这里的每分每秒,不停地用眼睛和内心记录下这里的每一寸光阴,我知道,这里的一切注定难忘

在这里我深刻认识到人类文明和艺术的伟大,感受到了自己的渺小与无知。当我穿梭在各个展厅时,感到自己就像一个懵懂的少年,对这里的一切充满好奇又茫然失措。世界之大,历史之悠久,人类文明之丰富,远远超出了我的认知与想象



·大英博物馆

伦敦大英博物馆是世界上历史最悠久规模最宏大的综合性博物馆,馆内收藏了世界各国价值连城的历史文物,数量之庞大门类之齐全,为世界罕见


大英博物馆位于伦敦新牛津大街罗素广场,是一座模仿帕提农神庙建筑风格的希腊复兴式建筑,三角区拱顶雕刻的是古希腊神话故事中的代表人物


博物馆入口中庭是欧洲面积最大的室内广场


这座大理石雄狮是公元前370——350用整块石头雕刻而成,重达七吨。1858年,英国人在土耳其尼尔斯发现并将其运回英国

石狮右侧的圆形建筑是大英博物馆的阅览室,100多年前(1863-1868),一个年轻人曾在这里写下了一本闻名于世的巨著并由此改变了世界!这个年轻人就是马克思,他在这里完成的著作叫《资本论》


这对带翼牛身人头像原位于亚述首都杜尔舍鲁金(由亚述国王萨尔贡二世(公元前722——705在位)于公元前706年建造)


镇馆之宝:罗塞塔石碑  高1.14米,宽0.73米,制作于公元前196年,石碑上刻有古埃及国王托勒密五世登基的诏书,分别用希腊文字、古埃及文字和当时的通俗体文字刻制,近代考古学家据此解读出已经失传一千余年的古埃及象形文字,成为研究古埃及历史的重要里程碑

罗塞塔石碑最初由法国士兵在埃及发现,随后,这块石碑辗转到了英国手中,1802年运回英国,保存在大英博物馆的埃及馆中


埃及馆大厅中央伫立着古埃及第19王朝法老拉美西斯二世头像(公元前13世纪)。拉美西斯二世在位67年,在他统治时期,古埃及文明达到了巅峰。雕像中的拉美西斯二世十分英俊,被称为古埃及的”最美雕像“。1816年从底比斯神庙拆卸运到英国


拉美西斯二世雕像眼前的黑色船模石雕(祭祀用品),出自古埃及第18王朝(公元前1400年)。船头和船尾都雕刻着古埃及爱神哈索尔·迪特拉的头像,爱神是一个长着牛耳的女人


亚述首都尼尼微王宫的浮雕墙(二河流域文明)

尼尼微从公元前11世纪起,一直是亚述帝国的首都。公元前605年,亚述帝国被新巴比伦王国和米底王国联合推翻。圣经创世纪中的大城,指的就是尼尼微

大英博物馆内藏有近3万多块浮雕版块,详细刻画了尼尼微的社会发展成就,内容包括皇家图书馆、海战中的战船和划桨、吉尔伽美什史诗、天文、医药、数学等等,展示出二河流域的灿烂文化


带翼狮身人面像是亚述国王阿舒尔纳西尔帕二世(公元前883——859在位)王宫的守护神


罗马馆,沐浴的维纳斯

维纳斯女神沐浴时,惊觉身后有人偷窥,她急忙蹲下来并用手遮掩自己的身体,同时扭头查看身后的情景。作品以最坚硬的大理石来表达人类最柔软的身躯,生动细腻的手法,将维纳斯丰富的情感和内心活动表现的活灵活现。不愧为大英博物馆的镇馆之宝



最早的阿佛洛狄忒雕像由雅典雕塑家普拉克西特里斯在公元前360年为尼多斯城创作完成,现已失传。这座沐浴中的维纳斯(罗马人称阿佛洛狄忒为维纳斯)创作于公元1世纪,是一个古希腊原作的罗马复制品


罗马雕塑馆入口


大英博物馆内最完整最精美的神庙——涅瑞伊德斯纪念碑(俗称:海之女神庙)建于公元前390——380,出土于土耳其桑索斯

纪念碑建在一座高耸的墩座墙上,东西各4根立柱,南北各6根,上方装饰两道中楣,四周遍布精美的叙事浮雕。圆柱中间站立的雕像是海中仙女涅瑞伊德斯

1838年英国人将其整体拆迁运回英国


巨大的18号展厅用来展出古希腊帕特农神庙雕塑,展厅两端展示的是神庙的圆雕作品,中间段的两侧墙壁展出的是长达百米的浮雕作品

帕特农神殿建于公元前447年到438年,为献给雅典的守护神雅典娜而建,是古希腊黄金时代的巅峰之作

大英博物馆保存着帕特农神殿内的腰线浮雕、圆雕和部分柱间壁雕刻石板。雕刻的内容是每四年举行的雅典娜节上,雅典人游行狂欢的场景。这些石雕作品大多出自希腊最伟大的雕刻家、建筑师菲迪亚斯和他的助手们,代表了古希腊雕刻艺术的最高水准


·南美洲馆

来自于智利复活节岛的巨石像——摩艾石像

1868年,这座重达4吨高度2.4米的摩艾石像被运到英国


·东方馆(印•南亚展)

镀金度母像 (位于大厅最里处中间站立者)公元700——750年斯里兰卡铸造

在佛教中,度母的地位仅次于观世音,在泥泊尔和我国的西藏等地仍然具有重要地位



·33号中国馆

中国馆是大英博物馆仅有的几个国家级展厅之一。中国文物被大英博物馆视为最重要的馆藏之一,收藏总量多达23000余件

中国馆展示了我国各历史阶段各艺术类别的文物,包括远古石器、商周青铜、魏晋石佛经卷、唐宋书画、明清瓷器,涵盖了中国历史上各个文化登峰造极的国宝。大英博物馆在中国馆的开篇解说词第一句话是:“中国人创造了世界上最博大和悠久的文明”


青铜双羊尊   商代   公元前1200——1046


玉器展开篇词:

玉器是什么

玉器,是中华民族独有的艺术瑰宝,承载着数千年的历史与文化。它是大自然的馈赠与人类智慧的完美结合

玉,质地温润细腻,色泽或淡雅或绚丽。从古老的新石器时代开始,中国人便对玉赋予了特殊的意义。它不仅仅是一种美丽的石头,更是权力、品德、吉祥的象征

。。。。。。


西周晚期至秦汉时期的精美玉器饰品


汉代之后的玉器、玉带和佩玉饰品


中华缠枝纹薄胎玉壶    苏州玉雕大师俞挺先生2011年创作,2017年被大英博物馆收藏


大维德花瓶:元至正型青花龙纹大瓶,元朝1351年江西景德镇烧制,绝世文物,镇馆之宝,

大维德花瓶(大卫花瓶)是一对元代青花瓷大花瓶,每件花瓶高约63.3——63.6厘米,直径为21——22厘米。它们是现存最重要的青花瓷之一,被西方学者称为“世界上最著名的瓷器”并被BBC评选为100件代表世界历史的标致性文物之一

这一对绝世珍宝由英国收藏家大维德爵士收藏,在他死后又捐赠给大英博物馆,这其中的故事,有兴趣可百度了解


这件镂空木雕虽然没有陈列在展柜中,也没有文物介绍,其独特的艺术魅力仍吸引了人们的目光


大英博物馆镇馆之宝:《女史箴图》——东晋顾恺之作品的唐代摹本

这是当今存世最早的中国绢画,被称为中国美术史具有里程碑意义的开篇之作,是世界美术界公认的中国超级国宝

此珍品据说每年只展出几周,且时间不固定,如能遇见实属幸运


河北省行唐县磁沟村清凉寺壁画《三菩萨》,绘于1424——1468


河北行唐县清凉寺辽代三彩罗汉(1115——1234)

收藏日期:1913


这组唐三彩出土于洛阳刘定训墓(公元728年),是一组保存最完整体量最大的陪葬艺术品


观音石像    山西,公元前550年


宣德掐丝珐琅云龙纹盖罐(1426——1435)

明代带有官方年款的掐丝珐琅,全球仅有2件,此为其一,镇馆之宝


镀金半身铜兵甬,元代,14世纪上半叶


丝绸之路展区:

丝绸之路上曾经有过许多繁华的城市,是往来商队的沙漠绿洲,这些城市被多方文化影响、塑造。。。

图中中间部分,最上面的是出自古楼兰国的两根建筑横梁,中间的柱头和下面的木栏出自新疆于阗


汉代铜镜、器皿、痒痒挠、宫灯等铜制家居器物


日常饰品


清乾隆大吉博古图百宝嵌挂屏


精美绝伦的瓷器文物


清.光绪十六年《平安富贵图》慈禧太后御笔,慈禧用过的珐琅餐具和象牙扇


象牙扇(局部)大图

细观扇面的镂空雕刻,每一个小人都非常清晰,细到每个人的发型、衣着、表情、动作等惟妙惟肖,令人叹为观止


漆器(明代)

最上面的两块镶满宝石的物件是古代枕头两侧的装饰。朱砂红漆器为果园厂官家器物

大英博物馆收藏的漆器中,有两件珍品:一件是元代的剔黑花鸟图瓣式盘,另一件是明代弘治年间的滕王阁诗剔彩盘


明代墓穴陪葬品。10个陶制瓷盘摆放着供品,后面是一座完整的北方四合院建筑,细致全面地展现了明朝时期的建筑特点与丧葬文化


龙纹琉璃壁挂(山西,明代1465——1600)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数据表明,中国流失文物多达164万件,分别被世界上47家博物馆收藏。大英博物馆是收藏中国流失文物最多的博物馆,目前收藏的中国文物多达2万3千余件,长期陈列的约有2000件左右



·英国国家美术馆

英国国家美术馆(又译为国家画廊、国家艺廊)成立于1824年,位于伦敦特拉法加广场北侧,是以西方绘画艺术收藏和展示为主的国家级美术馆,体现了欧洲绘画艺术的发展历程,对于研究西方绘画史具有重要意义

美术馆收藏了13世纪中叶至1900年近6百年间2300多幅欧洲各画派代表性画作,梵高、莫奈、修拉、高更、鲁本斯、米开朗基罗等作品都在其中,馆内珍藏的每一幅作品,都是享誉世界的名作

当你步入美术馆时,即便不懂绘画,你也会被一幅幅色彩斑斓的画作所吸引,你可能会驻足在某一幅作品前,久久凝视,试图去理解其中蕴含 的情感和故事,在这里,你会感受到一种庄重与宁静,用心去体验震撼与感动



《绅士肖像》乔凡尼·巴蒂斯塔·莫罗尼(意大利)(1525——1578)


《本那斯特·塔莱顿中尉》乔舒亚·弗雷萨(英国)(1723——1792)


《清晨散步》托马斯·庚斯博罗(英国)(1727——1788)


《围猎》委拉斯凯兹(西班牙)(1599——1660)


《德·西格尼雷侯爵夫人和她的两个孩子》皮埃尔·米尼亚尔(法国)(1612——1695)


《其余的人飞往埃及》皮埃尔·帕特尔(法国)(1605——1676)

《刻法罗斯与欧若拉》尼古拉斯·普桑(法国)(1594——1665)


《大卫在阿杜兰洞的风景》克洛德·洛兰(法国)(1600——1682)


《被蛇咬死的男人》尼古拉斯·普桑(法国)(1594_1665)


《天地间的三位一体》巴托洛梅·埃斯特班·穆立罗(西班牙)(1617——1682)


《柳条篮里的柠檬、萱草花、康乃馨、玫瑰》佛朗西斯柯·德·苏巴郎(西班牙)(1598——1664)


《砍下菲尼亚斯和他的追随者头颅的帕尔修斯》卢卡·焦尔达诺(意大利)(1634——1705)


《雅各和拉班的羊群》何塞·德·里贝拉(西班牙)(1591——1652)


《苏珊娜和长老》吉多·雷尼(意大利)(1575——1642)


《洛思和他的女儿们逃离索多玛》吉多·雷尼(意大利)(1575——1642)


《蓬巴杜夫人在她的绣花架上》弗朗索瓦·休伯特·德鲁瓦(法国)(1727——1775)


《船只在风雨如磐的海面上》克洛德·约瑟夫·韦尔内(法国)(1714——1789)


《米诺陶战舰的倾覆》威廉·透纳(英国)(1775——1851)


《罗伯特奥姆上尉》乔舒亚·雷诺兹(德国)(1723——1792)


《池塘》托马斯·庚斯博罗(英国)(1727——1788)


《口哨外套》乔治·斯塔布斯(英国)(1724——1806

这幅作品被誉为18世纪英国最重要的绘画作品之一,也是世界上关于马的最著名的画作


《冬天的村道》劳瑞兹·安德森·瑞恩(丹麦)(1854——1933)


镇馆之宝:《向日葵》

文森特·梵高(荷兰)(1853—1890)的代表性作品之一,创作于1888年。1987年创下了当时最昂贵的拍卖纪录

梵高的作品在其生前并不被广泛认可,生活十分困苦。在他去世后,其作品的艺术价值才逐渐被发现和推崇


镇馆之宝:《安涅尔的浴场》

后印象派画家乔治·皮埃尔·秀拉(法国)(1859—1891)创作于1884年。画作描绘了宁静的巴黎郊区夏季的塞纳河边景色,把文艺复兴传统的古典结构和印象主义的色彩试验相结合,融入了最新的绘画空间概念和传统的幻想透视空间,影响了二十世纪艺术的发展


《瓶中花》保罗·高更(法国)(1848——1903)


《圣拉扎尔车站》克劳德·莫奈(法国)(1840——1926)


《不明确的场景》多梅尼科·贝卡夫米(意大利)(1486——1551)


《圣洛克的节日》乔瓦尼·安东尼奥·卡纳尔(意大利)(1697——1768)


《圣约翰的圣洁家庭》阿尼奥洛·布伦齐诺(意大利)(1503——1572)


《科诺斯琴蒂在挂满画的房间里》作者未知,创作时间约1620年


《大理石基座上的玻璃瓶中的花》扬·达维兹·德海姆(荷兰)(1606——1683)


《森林里的沐浴》克劳德·洛兰(法国)(1600——1682)


《有骑手和农民德河景》阿尔伯特·库普(荷兰)(1620——1691)


《林荫道》梅因德尔特·霍贝玛(荷兰)(1638——1709)

精妙的透视运用、出色的构图、独特的色调搭配使这幅画作成为世界美术史上著名的古典风景画之一,对后来的风景画发展起到了深远的影响


《庄园早间景象》彼得·保罗·鲁本斯(荷兰)(1577——1640)


《雅各伯特里普》伦勃朗·梵·莱茵(荷兰)(1606——1669)

伦勃朗以其独特的光影运用和深刻的人物刻画而闻名于世,是欧洲艺术史上的重要人物之一


《雅各伯旅行的妻子玛格丽德盖尔德肖像》伦勃朗·梵·莱茵(荷兰)(1606——1669)


《坐着的人》伦勃朗·梵·莱茵(荷兰)(1606——1669)


《扮成圣保罗的年长男子》伦勃朗·梵·莱茵(荷兰)(1606——1669)

这是伦勃朗晚年的一幅自画像杰作。伦勃朗一生中创作了大量的自画像,彷佛是他艺术人生的一面面镜子,从不同时期的自画像上能看到他精神世界的微妙变化,他的自画像展现的油画技术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峰


《伯沙撒的盛宴》伦勃朗·梵·莱茵(荷兰)(1606——1669)


镇馆之宝《阿尔诺芬尼夫妇像》

早期尼德兰画派最伟大的画家之一杨·凡·艾克(荷兰)(1385—1441)创作的全身双人肖像画。画中描绘了来自意大利北部城市卢卡的商人阿尔诺芬尼和他的新婚妻子,在一间装饰奢华的房间中正在进行新婚誓言的情景

这幅画作以其精湛的绘画技艺、独特的艺术手法和丰富的象征意义,成为世界艺术史上的经典之作!


《读经圣母》罗吉尔·凡·德·韦登(比利时)(1399——1464)


《一对老年夫妇》约翰·戈塞特(荷兰)(1478——1532)


《一只猎鹿,有死亡的猎物和追逐的工具》让·威尼克斯(荷兰)(1640——1719)


《不明确的场景》多梅尼科·贝卡夫米(意大利)(1486——1551)


《小丘旁的茅草农舍》文森特·威廉·梵高(荷兰)(1853——1890)


《大风中的荷兰船》约瑟夫·马洛德·威廉·透纳(英国)(1775——1851)

这幅画作展现了一艘荷兰船在狂风巨浪中艰难前行的场景。汹涌的海浪翻卷着白色的泡沫,狂风呼啸,巨大的云朵在空中疾驰,船帆被暴风吹满,船身倾斜,与大自然进行着激烈的抗争。。。

强烈的动态感,出色的光影效果和深刻的情感表达使这幅画作成为英国绘画史上的经典之作,是世界艺术宝库中的一颗璀璨明珠


走出国家美术馆来到特拉法加广场,望着广场上熙熙攘攘的人群,感受着历史与现实的交织碰撞

广场上高高耸立的纳尔逊纪念柱彷佛在诉说着当年那场海战的惊心动魄,回望国家美术馆,彷佛触摸到英国的历史脉搏,窥到大不列颠曾经的辉煌与沧桑


【特拉法加广场的纳尔逊纪念柱

纪念柱顶端伫立着英国海军统帅纳尔逊的戎装雕像,纪念在1805年特拉法加战役中牺牲的海军将领纳尔逊

1805年10月爆发的这场海上战役,英国舰队在纳尔逊指挥下大败法国西班牙联合舰队,从此奠定了英国海军此后100多年的海上霸主地位,为日不落帝国的崛起奠定了根基】



谢谢观看

阅读 3331
文章由 美篇工作版 编辑制作
投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