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利时行记

淇水微澜
创建于08-18
阅读 590
收藏TA

需扫码在手机上打开
文章后点击更新提醒

      上个月确定了比利时的出差计划,直到这周才成行。来的时候的航班不知道走了啥狗屎运,竟然给安排升舱了。第一次坐公务舱,犹如刘姥姥入大观园,一切都是新鲜的。一路睡得比较得劲。


       比利时应该算是自己最早知道的欧洲国家之一。早在上小学二年级的时候,就学了一篇课文《一定要争气》。里面描写了生物学家童第周青少年时期励志学习的故事,里面有提到他到比利时留学的事情。记得当时学完这篇课文,中午回到家之后,就跟老妈说,以后也要去比利时留学,向童第周学习。在高中之前的学习生涯期间,老妈也时不时的跟我说起这篇课文。

      来这里留学读书已经是不可能的事情了,没想到这次出差有机会到访这个国家。深感欧洲国家的的精华不在城市,往往是它的乡村。城市除了霓虹和高楼,不够整洁的街景,让我感觉到的只是厌倦。但是这次去当地合作伙伴的乡下的家里,有种“复得返自然”的感觉。让我不禁对Countryside这个英文单词有了更新的理解和认识。


当地乡村院子非常的大,一般呈前屋后院的营造格式。后面的院子往往以绿植或者树木与邻居隔开。院子通常是Garden,整个院子犹如足球的绿茵场一般,几朵花点缀在边缘。总之待在这样的院子里,让久在樊笼里的都市人感到很治愈。以至于自己坐在院子里草坪上的秋千上享受了十分钟。细想自己上次坐秋千已经是18年去千岛湖的时候了。顿觉人生奋斗的意义何在。

      当地合作伙伴相当热情,自己做烧烤,加以烤土豆。香槟、红酒和啤酒依序品尝。当地人吃饭给我的感觉就是时间比较长,不管是餐馆还是家里,每次都是两三个小时。从坐下点餐等待,到开吃开喝,喝完再来点甜点。两三个小时下来,感觉脑袋差不多都重新refresh了。但是在上海,吃饭点菜到上菜,少则十分钟,最多半个小时就能给你上满。吃的都是些预制菜,缺少了品尝的乐趣和食物的真谛。

      这次从落地布鲁塞尔,直奔子公司办公室,开始长达几天的磋商谈判。深感作为一个欧洲人,首先他是幸福的。没有内卷的职场,很多在国内很正常的事情,在这里就会完全的不认同。奋斗者文化,在东亚三国也许说得通,在欧洲乃至世界其他国家,都可能理解不了。


      谈判的后期老板也从国内过来,做一些拍板一锤定音性质的工作。老板利用读EMBA的知识,把本次的磋商推向了前所未有的高潮。会谈结束,回到酒店,和领导一直倡议陪老板跑步。但一个不是阿谀奉承的人,想要一直跑在老板后面或者围在老板身边跑,真的是很难的一件事情。好在老板让我往前面带路跑,这才免除了尴尬。



      工作最后半天公司又找了华为当地负责人事招聘的人,谈谈聊聊。了解到了这家公司的伟大之处和目前所做的事情。认识到天外有天人外有人,需要学习提升的地方还有很多。经常见到牛人是挺好的事情,避免夜郎自大。有句话让我深受震撼,华为干部不允许自己设计人生。


这次也有机会体验了一下在欧洲开车,感觉还好,刚开始有点紧张,慢慢的也就享受在这里开车的乐趣了。

一周的比利时之行马上就要结束了。合作伙伴临走前,送了我一本书《Sun Zi Bingfa》。中文的虽然小学都看过了,但是英文的对我来说有点难度。疫情结束后读书速度骤降,感觉这本书读完又是“多年以后”了。

阅读 590
文章由 美篇工作版 编辑制作
投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