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扇引微凉,悠悠夏日长。蝉声不绝响,研修盛暑忙。将军路第三小学全体教师也奔赴了这场充电蓄能、自我提升之旅。我们研修的内容是“素养导向下的课堂教学(余文森)”。这次是旅途的第四期,由我们数学组成员共同完成,主要从课堂意识、学科本质教学和重建教学关系、先教后学的内涵与意义、完整和原生态的学习这六个模块进行学习研究。
一、基于课堂意识教学
课程意识这个概念是新课程改革十几年以来就一直强调的一个观念,学科本质只是学科核心素养相对应的一个十分重要的概念。把这两者做一个整合,把它统称为叫基于课程意识和学科本质的教学。教师一定要有课程的意识,课程的高度,也就是课程的视野。教学不能停留在学科,需要关注表层背面蕴含的学科的思想、思维方法等。课程意识他会关注到未来,会关注到学生未来的发展,也就是说更多会从学生可持续的终身发展的这样一个角度来看待,来处理教学内容和教学要求。课程意识是个相对开放的概念,强调课程资源的利用与开发。所以要打破学科界限,学科跟别的学科,学科知识跟学生的生活经验要打通,这个叫课程资源。
二、基于学科本质的教学
基于学科本质的教学是学科核心素养,主要的来源就是要强调培养学生核心素养。学科核心素养来自于学科知识,严格说来就是来自于这个知识所蕴含的学科思想文化。从这个角度讲,基于学科本质的教学,就是基于学科思想方法。而学科思想方法的核心就是学科思维,所以基于学科本质的教学也就是基于学科思维的教学。要用好教科书,不能只停留在教什么教科书,要做吸引学生学习的教学。它的基本含义是,学是教学的出发点,落点教学的中心重心在学,不在教,就教学应该围绕学来组织设计展开。
三、重建教学关系
教学关系重建的方向是从以教为主,走向以学为主。教学不是教和学的机械相加,二是两者的有机体(统一),是教与学的相互影响、相互促进,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关系。以教为主的教学观念:整个教学的中心、重心在教,从教的角度来思考、认识教学问题,从教的设计、教的思路来组织教学活动,学变成教的呼应、附属。未来的教育,要重视学生自我学习能力的培养,提出体现在以下几个关键词:阅读、思考、交流、探究、表达、实践、观察、体验、感悟。
四、先学后教的内涵和意义
先学后教即学生的学习在前,教师的教学在后。先学强调的是学生要摆脱对教师的依赖,独立开展阅读、思考乃至作业活动,自行解决能够解决的问题。从教与学的关系来说,整个教学过程是一个"从教到学"的转化过程,也即从依赖到独立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教师的作用不断转化为学生的独立学习能力。实现教为了不教,把教转化为学,这是先学后教的关键。就教师、教材、学生三者的关系而言,变"教师带着教材走向学生"为"学生带着教材走向教师";就教与学、教法与学法的关系而言,变"先教后学、以教定学、多教少学"为"先学后教、以学定教、少教多学”;就学与学、学生与学生的关系而言,变个体性学习为合作性学习。
五、完整的学习
从解决问题角度讲,完整学习包括情境,问题,假设,推理,验证5个步骤。从解决问题-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个人的思考认为完整的学习包括阅读,思考,表达三部分。知识输入就是阅读,知识的加工就是思考,知识的输出就是表达。最后是我国儒家观点,学习5个要点:博学,广泛的学习;审问,详尽的提问;慎思,谨慎的思考;明辨,充分的分析判断与辨别;笃行,坚持不懈的将知识付诸行动。
六、原生态的学习
从学习对象来说,原生态学习指的是直接面向文本和事物的学习。不需要过多不必要的加工环节和老师过多的解读点拨指导讲解。学习主体来说,指学生原始经验,思维,情感。积极参与的学习。以尊重学生个性化解读的学习。原生态是多样化,个性化。不同想法,不同思路,不同体验,不同感悟。不同观点,不同见解。可以直接向文本学习,面向事物本身的学习,面向实际生活学习。正所谓事事都有学问,就是学习的素材和来源。原生态学习是保留知识本真,生活实际,自然学习的学习方法。
结语
通过本期研修,我们数学组教师对新课程素养导向的课堂教学和学科本质有了更深入的理解。教师的教学观和教学活动以及课程观、课程意识需要与时俱进,同时教学不能停留在学科表层,需要关注表层背面蕴含的学科的思想、思维方法;基于学生学习的教学,不仅是教学本质的体现,也是学生形成学科核心素养的必然要求;未来的学校必须把教育的对象变成自己教育自己的主体。受教育的人必须成为教育他自己的人;别人的教育必须成为这个人自己的教育;教师的"教"要在启发上下功夫,要通过引导、激励、鼓舞、点拨,将学生引向主动学习、深度学习、创新学习的境界。
供稿:李双梅、陈乐乐、李俊雄、周自贵
编辑:兰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