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成长与课堂革新:开启美好教育的新时代

Hope
创建于2024-08-17
阅读 479
收藏TA

需扫码在手机上打开
文章后点击更新提醒

8月17日
深圳市龙岗区新教师岗前培训
如火如荼继续开展
首先是解慕宗老师为我们带来的《从青葱岁月到桃李芬芳:角色转变与幸福成长》课程。他认为,教育的目的是让孩子们在接受教育的过程中,能够体验到多种形式的快乐,而不是为了未来的某种“成功”而现在必须承受痛苦。这里的“快乐”指的是求知、思考、创造、成功、友谊、爱、集体温暖和青春激情等各方面的满足与体验。教育应注重当下的幸福感,而不是一味强调“现在吃苦,未来享乐”的观念。
在课程中,他提出核心观点——学科核心素养。教学的关键在于帮助学生掌握学科的核心素养,而不仅仅是灌输知识或训练解题技能。教育的目标应该是培养学生用学科的视角去理解和探索世界,运用学科的思维方式解决问题,并能自信、从容地表达自己的想法,而不是仅仅应对考试。
第二环节是由曾灵芝老师主讲的《构建良好关系,让美好教育启航》课程,她认为:教育不仅仅是传授知识和技能,更重要的是情感的交流、价值观的塑造和人格的培养。在这个过程中,师生关系、同伴关系以及家庭与学校之间的互动关系共同构成了教育生态的基本框架。教育的本质在于建立一种全面的、充满关怀和互动的学习环境。
同时,曾老师还提出了课堂上的四种关系,这些关系共同影响教学效果和学生的学习体验。这四种关系相互作用,共同构成了课堂教学的生态系统。教师需要有意识地去建立、维护和优化这些关系,以创造一个有利于学生全面发展的教育环境。在这样的环境中,学生不仅能获得知识和技能,还能培养出健全的人格和积极的价值观,最终实现教学的真正目标——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与成长。
第三环节是陈静雯老师带来的《新教师心理角色转换的五个妙招》。陈老师的核心观点围绕如何塑造和提升教师的职业形象与能力展开,她认为教师应当通过树立起良好的职业形象,从而更好地影响和引导学生。同时,教师需要全面认识和理解自己的职业,培养积极的思维方式,并在日常工作中保持积极的态度。提升职业认同感有助于教师更有热情和动力地投入教学工作,同时也能够在面对挑战时保持坚定和自信。
8月17日下午,王雪娟老师为我们带来课程《从课桌到讲台的距离》,她给新老师提了四个建议:一、重视个人形象:新教师应时刻关注自己在学生心目中的形象,保持良好的口碑和专业形象;二、学会有效沟通:学会与学生、家长、同事以及领导进行良好的沟通,以建立和维护良好的人际关系和工作环境;三、持续学习:新教师应保持不断学习的态度,提升自己的专业知识和技能,以应对教育工作中的各种挑战;四:提升综合能力:除了专业知识,新教师还需要同步提升管理能力,以更好地应对教学和班级管理中的实际问题。这些建议帮助我们在职业生涯初期打下坚实基础。
第五环节是孙渊老师带来的《提高课程意识,助力专业发展》,他认为新教师应提高课程意识,具备自觉反思和自主实践的能力,能够在教学中不断探索和创新。
在新手阶段,教师主要任务是站稳讲台,学习新课标、新教材,落实新课改理念;在骨干阶段,教师需要加强学科实践,推进课程整合,探索校本课程开发;在专家阶段,教师则需要引领示范,在课程教学改革方面取得标志性成果。
最后,潘梅芳老师给我们带来了《监测评价:新时代教师的新基本功》课程。这节课让新教师明白了教育评价改革是推动教育教学改革的重要手段,它既是教育改革的起点,也是最终的落脚点。教育评价的政策和理念由领导和专家制定,但最终要通过一线教师的实际行动来实现。因此,监测评价已成为新时代教师必须具备的新素养、新能力和新基本功,是教师职业发展中的关键环节。
阅读 479
文章由 美篇工作版 编辑制作
投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