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什么是精神发育迟滞?精神发育迟滞,也称智力落后或精神发育不全,是小儿常见的一种发育障碍。智力低下主要表现在社会适应能力、学习能力和生活自理能力低下;其言语、注意、记忆、理解、洞察、抽象思维、想象等,心理活动能力明显落后同龄人。
二、精神发育迟滞常见病因有哪些?导致智力落后的原因很多,常见原因有先天染色体异常,如:唐氏综合症、母亲怀孕期间滥用药物、出生时缺氧、窒息、生后癫痫发作,生活环境缺乏关爱等。
三、临床表现:精神发育迟滞以智力低下及社会适应不当为主要表现。中国精神疾病分类中采用4级分类:
1.轻度:智商为50-69,占精神发育迟滞的大多数。在学龄前期的智力发育、说话、走路均比同龄儿童缓慢。
2.中度:智商为35-49,约占精神发育迟滞的10-20%。在学龄前能学会简单生活用语,但词汇贫乏,不能表达较复杂的内容,进入小学后其接受与理解能力均较同龄儿童差,能计算个位十位数的加减法,难以进入较高年级学习。生活需人督促和照顾,缺乏自发性。情绪波动大,不易控制。
3.重度:智商为20-34,约占精神发育迟滞的1%。从小就发现有躯体及运动功能发育迟缓,长至成人也只能达到4-5岁正常儿童的智力水平,完全不能上小学,需在监护下生活,不能进行生产劳动,常伴有先天疾病、癫痫发作。
4.极重度:智商为20以下,极少见,约占精神发育迟滞的1%以下。出生时即有躯体和神经系统异常,一般不能学会走路与说话,只能发出类似叫人的简单声音。感觉迟钝,不能躲避危险,生活完全不能自理。
四、预防措施
1. 提高年轻夫妇的健康水平;
2. 避免近亲结婚;
3. 有遗传疾病的人应避免生育;
4. 怀孕后定期进行必要的检查;
5. 预防胎儿期、围产期及儿童期可导致精神发育迟滞发生和各种疾病或因素。
五、教育与训练
1. 培养自我照顾生活的能力;
2. 培养基本交流能力;
3. 培养社交技巧和情绪的稳定性;
4. 培养躯体运动技巧;
5. 培养学习技巧(读与写等);
6. 培养家务及职业劳动技巧;
7. 对重症患者的主要是医疗和生活照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