遍观古今,环视诸国,中国历史车辙的绵长与深刻在寰宇中屈指可数。参天之木,必有其根;怀山之水,必有其源。中国历史这颗参天巨树能够绵延生长至今,无疑离不开中华文化这一厚重盘根。而中华大地上数以千万的历史文化和自然遗产就如细须般源源不断的向盘根输送养料,从而催发中国文化这颗巨树茁壮成长。近日,习近平总书记对加强文化和自然遗产保护传承利用工作作出重要指示:“要守护好中华民族的文化瑰宝和自然珍宝,让文化和自然遗产在新时代焕发新活力绽放新光彩。”要使得文化和自然遗产在新时代焕发新活力绽放新光彩,我们需要通过打通文化和自然遗产的传承、时代和事业“三关”,守护好中国文化瑰宝。
打通“传承关”,保护好文化和自然遗产。古人穿戴华章乘坐中国这辆恢弘的马车骄傲的走在历史的无垠道路中,他们一边前进,一边在道路两旁塑造出无数璀璨辉煌的历史文化遗迹,以铭记中华民族的伟正与博大。文化和自然遗产是地球和祖先留给我们宝贵的财富,是人类智慧和自然之美的结晶,更是我们了解过去、认识现在和展望未来的宝贵资源。因此,保护文化和自然遗产是全社会的共同责任,也是对未来世界的负责。我们要认识到保护文化和自然遗产的重要性,全社会都应该主动起来,提高保护意识。相关部门也要加强宣传引导,用视频公众号等形式积极的进行宣传。最重要的是要完善相关法律法规,提高执法力度,面对破坏行为从严从重处罚,只有这样我们才能打通文化和自然遗产的传承关,为其焕发新活力奠定坚实的基础。
打通“时代关”,挖掘好文化和自然遗产。中国文化历史悠久,许多文化和自然遗产在漫漫历史长河中潜隐浮沉。在新时代,要使其焕发新活力绽放新光彩,最主要就是挖掘出文化和自然遗产与新时代的共融共通特性。例如,故宫作为中国最伟大的历史文化遗产之一,其许多建筑理念,以及建筑结构对现代建筑是有启蒙与借鉴意义的;世界七大奇迹之一的长城对于当今的中国人民有着非常深刻精神激励作用,其代表着中华民族不屈不挠捍卫领土的爱国精神;五岳之首的泰山作为世界自然遗产不仅有着得天独厚的自然资源,它也象征着中华民族攻坚克难、顶天立地的伟大精神。 打通文化和自然遗产的“时代关”是一项复杂的任务,最重要的是找好其与新时代的平衡点,既不能让其“古老”的无人问津,也不能让其“新奇”的面目全非。我们要重点关注文化和自然遗产的生态保护与可持续利用,在不破坏其原始风貌的基础上,利用现代科技手段,结合新时代人民审美,对其进行记录、保存与科学利用,使之得到持久和永续的保存与传播。
打通“事业关,运用好文化和自然遗产。运用好文化和自然遗产,不仅能够传承历史文化,弘扬民族精神,还能促进经济发展,提升国际形象。将文化和自然遗产与我国社会发展事业相结合才能真正的焕发出它们的新活力,绽放出新光彩。当下,“国风”盛行,蕴含中国特色的物品越来越受到年轻消费者的喜爱。而我国的文化和自然遗产就是“国风”最深刻最持久的底色,我们要做好其与“国风”的有机结合,不能只停留在文创产品上,而要使其融入我们日常生活中。而今,旅游业最为国家重要产业之一,其对于经济建设的支撑无疑是巨大的。相关部门也可以利用文化和自然遗产,开设非遗奇妙夜、摄影大赛和亲身体验制作非遗等活动,将文化遗产从“高阁”拉入民间。也可以将自然遗产进一步的保护性开发,赋予其新时代的内涵象征,形成“老中带新,自然中携着人文”的新形象。
文明圣火千古未绝者,唯吾中华。我们拥有着如此丰富的文化和自然遗产,更应该自信自立,传承有序。越是自觉自信,就越能胸有成竹、珍惜自身,越能改革开放,兼收并蓄。保护好我国的文化和自然遗产能够带给中华民族站在世界之巅的底气,开发利用好我国的文化和自然遗产对我国社会事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积土成山,聚水为海,推动文化和自然遗产焕发新活力、绽放新光彩需要久久为功。要坚持打通“传承关”,保护好文化和自然遗产孕育出新光彩之基;要坚持打通“时代关”,挖掘好文化和自然遗产凝聚出新光彩之魂;要坚持打通“事业关”,运用好文化和自然遗产提升新光彩之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