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座城市的旧时遗韵与今世繁华

毛绍波
创建于08-16
阅读 3263
收藏TA

需扫码在手机上打开
文章后点击更新提醒

有人说,一座城市总有那么一片地方,它在不经意间记录了这座城市埋藏的记忆。位于北海湾的百年老街就是这样一片地方,它保存了北海的历史记忆,也见证了北海的百年沧桑。

这次北海涠洲岛快乐之行,第一站就是百年老街。我们到时,已是下午五点多,光线强,热得很,不过,这种热与湖南的闷热不同,是湿热——汗一流就黏在衣服上湿湿的那种。

北海老街迄今有一百多年的历史,它以珠海路和中山路为代表,是中国岭南直线最长、保存最完好的骑楼老街之一。我们到中山路打卡,这里原为北海“升平街”旧址。之所以取名为“升平”,我想应该寄托了北海先祖们的美好希冀吧!

沿着石板路慢慢往前走,各种海产品的气味扑鼻而来。临街大多是风格各异的骑楼建筑,其中保存最完整的是德国森宝洋行、天主教堂修女院旧址等,被誉为鲜活的“近现代建筑年鉴”。这种骑楼的独特之处是人行走在骑楼下,既可遮风挡雨又可躲避烈日。经历了一百多年的风雨洗礼,这些古老的建筑群风华褪去,繁华更迭,如今能看见的都是长满青苔的斑驳墙面。置身其中,就仿佛走进了北海沧桑的历史长河。

一条老街,一段记忆。一百多年前,这里还只是一条长两百米、宽四米的街道,后来英国逼迫清政府签订不平等条约,北海被迫开放为口岸,继而法国、德国等西方各国涌入北海,先后在此建立领事馆、药堂、酒吧、商铺、茶坊等,经过半个多世纪的东西方文化的交融,最终形成了我们今天所见到的长一千四百四十米、宽九米的商业老街。

雕塑是老街的一大特色,这些雕塑不是简单的布景,每一组雕塑的背后都有一段鲜为人知的历史和故事。比如:洋人柯达、李惠莱雕塑,他们两人分别是普仁医院的第一、第二任院长,将西方的西医技术首次带入了北海,既拯救了无数北海病人的生命,又实现了中医西医的融合。

一条老街,一种文化。这里呈现出多元的文化形态,有岭南文化的底蕴,有中原文化的辐射;有农耕文化的传承,有海洋文化的基因;有百越文化的遗韵,有客家文化的风味……特别是在建筑上,既继承了粤派岭南建筑的特色,又蕴含着西洋建筑文化的精髓。以骑楼为例,柱子粗重厚大,有西洋建筑的风格,而骑楼左右两侧题写楹联款式,以及屋顶安放的龙、凤等各种吉祥物,无不彰显着浓郁的中国味。

在一扇窗前,我曾短暂停留。窗是原来的老窗,木格子上镶玻璃,关合不太严实,有些漏风。窗顶多为卷拱结构,卷拱外延和窗柱顶端缀有不同样式的装饰和浮雕,线条流畅,工艺精美,无不令人惊叹。

一条老街,一份情怀。穿行在街巷,随处都能发现一段充满温情的故事。有一个“双水井”故事,至今还在老街口口相传。当年庞家人来北海谋生,白手起家挖了两口井卖淡水,他们定下了一个规矩,对穷苦渔民和邻里街坊用水不能收分文,对其他人用水都是有钱的给点钱,没有钱的用腌制咸鱼的下脚料来换水,后来庞家先祖还嘱咐后人,家可分、财可散,唯井不能分、不能卖,其邻里温情可见一斑。

还有一座茶亭的故事,也成为一方美谈。一百多年前,老街商人陈觉裕见乡邻来往北海与合浦爬坡辛苦,于是捐资在坡顶修建一座茶亭,供人歇息解渴,并刻楹联劝世人要淡泊名利、重情重义。

我从一家店铺出来,猛一抬头,看见一株三角梅开得正艳。玫红的,给我们带来了一股温暖,也让这座文化厚重的老街充满了温情和活力。

如今的老街,繁华千树,店铺一个挨着一个,商品林林总总,有独具特色的手工艺品,有各种各样的东南亚特产,有干的和湿的各类海产品。

别的东西可以不买,但有一样你一定会买,那就是珍珠。这里的珍珠凝重结实,硕大圆润,晶莹夺目,光泽持久。串串珍珠,熠熠生辉,那是女人胸前最美的装饰!

有人的地方,就有烟火。各种海鲜,各类小吃,充斥着整个老街,有传统的老婆饼、鱼丸、虾仁饼等,每一种都撩拨着人的味蕾。

别的东西可以不吃,但有一样你很难抵挡住诱惑,那就是虾仁饼。软软的,酥酥的,满满的本地风味。导游告诉我们,它的知名度很高哦,曾经上过中央电视台“舌尖上的中国”。

在北海一家叫万信瑞铂的酒店,我读到了一句话:我知道我不是一个很好的记录者,但我比任何人都喜欢回首自己来时的路,我不断的回首、伫足,然而时光扔下我轰轰烈烈的向前奔去。于我而言,在百年老街我不断的回首、伫足,然而我看到的却是一座城市的旧时遗韵与今世繁华。

(写于20240810,修改于0816)

阅读 3263
文章由 美篇工作版 编辑制作
投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