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五千年的悠久历史,孕育了底蕴深厚的民族文化。源远流长的四字成语,是历史长河中经久不衰的瑰宝。它简练概括,含义深刻。成语是中华传统文化海洋中的明珠,使我们的情感得到净化、思想得到提升。它就如夏日的繁星,闪烁着夺目的光彩;它又如春日的百花,散发着馥郁的芳香。
大家好,我是来自丛台区学步桥小学四年级四班的李安然。八千年的文明史、三千年的建城史,在邯郸孕育出了1500多条成语典故,其品类之繁、语义之精、音韵之美、影响之深,在中国文化史上独树一帜。今天,我给大家带来的成语是——《胡服骑射》。
公元前326年,赵肃侯去世,赵肃侯之子赵雍于公元前325年即位为君。公元前323年,魏国发起了魏、韩、赵、燕、中山吴国之间相互称王的活动,目的就是采取合纵政策,以此来对抗秦、齐、楚三个大国,赵雍这才宣布称王,也就是后世所称之为的赵武灵王。赵武灵王即位时,赵国正处在国势衰落时期,就连中山那样的邻界小国也经常来侵扰,特别是赵国身处的地理位置,周边的部落都是以游牧为生,长于骑马射箭,他们常以骑兵进犯赵国边境。赵武灵王认为要想使自己的国家强盛起来,必须效仿胡人,以骑射改装军队是强兵的道路,只有改中原地区的宽袖长袍为短衣紧袖、皮带束身、脚穿皮靴的胡服,才能适应骑战的需要。赵武灵王的胡服改制很彻底,他不仅要使军队将士改穿,还要全国上下臣民都改穿,所以这一改变穿着的革新触及的层面就很广,加剧了改革的困难。赵武灵王“胡服骑射”的命令还没有下达,就遭到邯郸许多皇亲国戚的反对。公子成等人以“易古之道,逆人之心”为由,拒绝接受变法。赵武灵王驳斥他们说:“德才皆备的人做事都是根据实际情况而采取对策的,怎样有利于国家的昌盛就怎样去做。只要对富国强兵有利,何必拘泥于古人的旧法。”赵武灵王的胡服骑射,揭开了我国古代战争史上由车战转变为“骑射”的重要一页;体现了古代各民族之间的交流与融合;同时也是古代思想文化方面的一场改革。
视频展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