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日暑炎炎,教研润心田——记理解数学课堂教学模式 8 月线上活动——《种子课 3.0:对话深度学习》读书分享活动

汤匙
创建于08-16
阅读 578
收藏TA

需扫码在手机上打开
文章后点击更新提醒

骄阳似火盛夏天,教研活动送清爽。为有效发挥校本研修对教师专业发展的作用,解决一线教师教学中的堵点、困点及难点,促进校际之间的交流与合作,促进学校形成特色的校本研修模式,理解数学课堂教学模式实践组于2024 年 8 月15日15:20-17:00开展了一次线上读书分享活动。

本次活动由文昌市教育研究培训中心培训室副主任吴元贤组织并开展。

文昌市潭牛中心小学的张晓倩老师作为主持人宣布了会议的开始,并紧接着开始了自己的读书分享。她的分享主要包括6个方面,作者简介、内容介绍、本书主要观点、我的感悟、案例分析和结束语。

张老师认为这本书通过具体的课例和深入的分析,提供了认识种子课与深度学习关系的视角,以及促进学生深度学习的有效路径,强调教师要以学生为主体,讲清课本概念,发展学生思维,让学生在体验中实现深度学习,感受数学的魅力和价值,可谓是一本值得反复品读的佳作!

接着,吴老师对张老师的分享内容进行了点拨。他向张老师提出了一个问题:“‘比’的起点在哪?”张老师回答说,比的起点应该是除法,然后介绍了自己对《比的意义》这节课的设计想法。吴老师说,“比”的起点是在一年级,比什么多,比什么少的内容,比的本质其实就是两个量之间的关系。

接着,文城中心小学的林飞云老师以《植树问题》这一课为例进行了分享。课件制作精美,逻辑清晰。

吴老师听后感悟颇深,对林老师提了一个问题:你对这节课进行深入研究以后,有什么困惑呢?林老师回答道,在点和段的区别的教授这方面有一些困惑。吴老师解释到,上学期我选择这一节课进行研究是因为这一节课非常符合我们理解数学的课堂教学模式。

第三个分享的老师是文城中心的王静老师,她以《加法交换律》这一节课进行了自己的读书分享,主要包括四大方面:新知与旧知的关联、学生经历知识形成过程、教师帮助学生建构知识和迁移效果。她认为,俞正强老师的种子课3.0《加法交换律》不仅让学生经历了知识的形成过程、掌握了新知与旧知的关联点,还帮助他们在教师的引导下建构了稳固的知识体系,并具备了良好的迁移能力。

第四个分享的老师是会文中心小学的龙金妃老师,她参考了俞正强老师和其他优秀教师的教学设计后,设计出了一节优秀的课——《比的意义》,并提出了值得大家思考的问题:前项可以为0,但是后项不可以为0,这一结论能不能用生活中的实例来解释?

最后一个分享的老师是潭牛中心小学的方丹花老师,她分享了自己对俞正强老师的《面积的认识》这节课的心得。她说,俞老师这节课教会了她概念教学需要从“对象在哪里” 、“对象有什么特征”、“对象有什么属性”三方面进行思考,这样教师才能全面把握教学内容,更好地开展教学实践。

会议的最后,张晓倩老师作为主持人,进行了总结发言,她说这本书里面一共有10个课例,其中有两节复习课,希望吴老师能在下学期指导大家如何上好复习课。吴元贤老师回答道,他希望大家先从模仿俞正强老师的课开始,数学教学不能只看表面,要加强自己对学科本质的把握,提升自己的内核竞争力,也就是备课和上课的水平,从而慢慢提升对复习课的把握。

经过这一次线上读书分享会,大家都受益颇深,知道了数学来源于生活但又高于生活;知道了教学目标必须具有可评性和相应的核心素养;球类比赛的比分不是数学中的“比”,因为它没法预测又没有规律……

总而言之,通过本次读书分享会,老师们在阅读中了解到了俞正强老师的教学技巧,在交流中增长了见识,提升了教学意识,在专业化发展中又迈出了坚实的一步!

图文:郑月颖

审核:张晓倩

阅读 578
文章由 美篇工作版 编辑制作
投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