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个孩子都需要被看见】
——给0—18岁孩子一个更好的原生家庭
有回应就有了光;无回应即绝境
第一部分
在关系中,孩子才能被看见
一、关系:孩子和父母的心理脐带
1、行为问题的背后,几乎是关系问题
—让孩子感受到跟父母之间存在某种关系,相信抚育者有能力照顾自己,可以与他亲近,建立某种联结
2、角色缺位,导向错位
3、有利的关系一但建立,不利关系就不会再产生
—有利的关系具备:无条件的爱与接纳,有为孩子成长牺牲一切的意愿
4、孩子不说,不代表不需要
—独立的前提,父母的教养任务完成后,目标是让孩子做自己
—与孩子培养稳定安全的亲子关系,是解决教育问题的关键,父母应该有理解力和同理心
1、父母要清楚自己的定位—抚育者与导师责任
2、做一个灵魂的捕捉者,不仅要看到孩子说出来的需求,还要学会理解孩子内心真实需求
二:依恋关系,一切社交关系的基础
1、依恋:关系中的地心引力
2、孩子需要在关系中找到方向
3、表面是背叛,内心是冲突
活动:亲近和疏远:一个硬币的正反面
三:原生关系、派生关系和替代关系
1、基地外的安全保护圈:派生关系
2、情感出外遇,关系被替代
3、建立原生依恋关系的6种形式
感官上亲近、追求共性、占有和保持忠诚、寻求重要性(敏感的孩子更渴望温暖和关爱)、付出情感(付出温暖、爱和关切)、渴望被理解
四:教养是一种权利关系
1、天生教养权威的丧失
2、关系赋予教养权利
3、一边忽视孩子,一边给孩子贴标签
五:依恋,让关系得以归位
1、父母是父母,孩子是孩子
2、支撑父母心肝情愿的原动力
3、让孩子愿意听父母说话
4、让孩子跟父母更亲近
5、让父母成为孩子的榜样
6、让父母成为孩子的引导者
7、让孩子愿意为父母努力
第二部分:不被看见的孩子,自我难以健全
出现的现状
1、逆反心理
2、逃避感受
3、超龄儿童的“学龄前综合症”
—外面成熟得像大人,内心幼稚得像小孩
—孩子看不到父母,父母看不到孩子
一人格要独立,情感要先依赖
4、沮丧感和攻击性
一亲子关系缺失,激发了孩子的攻击性
5、欺凌问题
一得不到安全感的孩子,很容易变成欺凌者
一欺凌是为了满足依恋的饥饿
一欺凌,让孩子更不被看见
6:扭曲的性意念
一性,依恋饥渴的表现
—性,逃避脆弱的方式
—先关系后性行为让
7、成绩不佳
—依恋关系稳固,孩子才有勇气探索未知世界
一综合能力,不成熟孩子欠缺的特质
一逃避脆弱就失去了试错的机会
—依恋,最后的学习动力
一打开学习大门,先赢得孩子的心
8、孩子的社交问题
一孩子更需要依恋而不是朋友
一同伴无法消除孩子的无聊感
一和同伴交流无法提升孩子的自尊,不能代替兄弟姐妹
一依恋竞争
第三部分:看见孩子,看见自己
一、让孩子归巢
1、友好地与孩子拉进关系
2、给孩子一些可以抓住的东西
3、鼓励孩子依赖
4、做孩子的航标
5、让孩子重新归巢
二、让孩子知道自己被看见
1、无条件接纳孩子的需求
2、先修复关系,再纠正行为
3、不给别人取代自己的机会
4、身体分离,心灵也要保持联系
5、培养别人无法取代的清密感
6、不要强行亲近孩子
三、唤醒父母的教养直觉
—父母更需要“被管教”
(管教的深层含义培养、管控、命令)
一自然管教的七条原则:是指安全发展的健康依恋,既尊重亲子关系,又照顾到孩子的成熟过程。
1、是联系法,而不是分离法
2:出现问题的时候,处理关系,而不是问题
3、鼓励孩子流泪倾诉,而不是急着让他吸取教训
4、积极的意愿,比好的行为更宝贵
5、鼓励孩子感受复杂的情绪,而不是急着去制止冲动的行为
6、要正面引导,不要错误示范
7、改变不了孩子,就尝试改变孩子所处的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