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足本地优势,激活新质生产力,点燃绿色转型强引擎

火猫
创建于08-15
阅读 210
收藏TA

需扫码在手机上打开
文章后点击更新提醒


     不久前,习近平总书记在主持中共中央政治局第十一次集体学习时指出:“绿色发展是高质量发展的底色,新质生产力本身就是绿色生产力。”这一重要论断,深刻阐明了新质生产力与绿色生产力的内在联系。

一、因地制宜,持续发展新质生产力

    1.产业集群适配:各地区,根据不同情况深入研究当地的资源禀赋、产业基础和技术条件等。比如,在农业资源丰富的区域,可以大力发展生态农业、智慧农业等新型农业生产力形态,引入先进的种植技术和农业物联网设备,提高农业生产效率和质量,着重产学研销制度、监督体系建设。

    2.科学技术驱动:加大对高、新、尖科学技术创新的投入,鼓励企业和科研机构开展关键技术研发。比如在一些工业比较发达城市,推动传统制造业向高端制造、智能化制造转型,通过引入人工智能、大数据等先进技术,提升工业生产的智能化水平。

    3.人才队伍支撑:积极培养和引进适应新质生产力发展的各类人才,重点建立留住人才机制和考核机制。建立人才培养体系,与高校、职业院校合作开展专业培训,同时制定优惠政策吸引外地高端人才流入。

二、创新完善生态文明制度体系

    1.完善法规制度:制定和完善环境保护、资源利用等方面的法律法规,明确各方责任和义务。加大对环境违法行为的处罚力度,提高违法成本。

    2. 执行考核制度:建立科学的生态文明建设考核指标体系,重点监管高污染产业,将资源消耗、环境质量、生态保护等纳入各级政府和企业的考核范围,推动形成绿色发展的导向。

   3. 建立市场机制:积极发展绿色金融,鼓励金融机构创新绿色金融产品和服务,为环保产业和绿色项目提供资金支持。同时,建立健全碳排放权、排污权等环境权益交易市场,通过市场机制引导企业节能减排。

三、为绿色转型提供强有力的新动能和制度保障

    1. 创新激励制度:设立绿色科技创新专项基金,鼓励企业加大研发投入,对取得重大绿色技术突破的企业和个人给予奖励。加强知识产权保护,为绿色创新成果的转化和应用创造良好的环境。

    2.协同创新模式:促进产学研用深度融合,建立绿色技术创新联盟,推动企业、高校、科研机构之间的合作交流,共同攻克绿色转型中的关键技术难题。

    3. 完善制度保障:持续优化营商环境,简化绿色项目审批流程,提高审批效率。加强对绿色产业的政策支持,包括财政补贴、税收优惠等,降低企业绿色转型成本。同时,建立健全环境监测和预警体系,及时发现和解决环境问题。(新罗林彬荣)

阅读 210
文章由 美篇工作版 编辑制作
投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