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之美,在于生机盎然;教之美,在于钻研提升。欲擅其教则必研其材。2024年8月12-13日,滨城区初中数学教师在滨州市滨城区第三中学开展山东省2024年度义务教育国家课程初中新教材线上培训。
这次培训是为推进新教材落地实施,提升老师们对新课程理念、课程标准以及新教材的理解与把握,帮助老师们将新课标理念转化为教学实践理念。
8月12日上午,张教授做《获得四基,培养四能,发展数学核心素养》的报告。主要介绍以下几部分:
一、初中数学新教材整体介绍
1.编写背景与过程;
2.教科书结构体系;
3.教科书组织与呈现方式;
4.教科书主要特点.
张教授重点介绍教科书结构体系,分领域进行详细讲解。在数与代数的领域,纵向逻辑非常强,层层递进,逐步抽象。从数,到式,到方程、不等式,到函数。由简单到复杂,由一次到二次,螺旋式上升,不断深化对方程、函数中蕴含的思想认识。
在教科书结构体系做出优化、新增、调整共三个方面。比如有理数拆分为有理数和有理数的运算;函数拆分为函数、一次函数;整式的乘法与因式分解拆分为整式的乘除与因式分解等。优化之后每个章节的主题更加集中一些,部分知识的学习更为充分。
新增的内容代数式,是课程标准提出的明确要求,提现数式通性,也是为后面学习打下基础。调整的内容使得内容安排更加紧凑,便于体现研究问题一般的思路和方法。
在数与代数领域,张教授更加系统做出罗列,针对教师教学提出一些具体建议,并进行具体化讲述。比如数的功能概括为:计数、数量、度量和运算。
在几何领域,优化是为了使圆的有关性质、直线与圆的位置关系学习更为充分,也能体现从直线形、到曲线形,再到他们相结合的整体思路。四边形的调整是为了逻辑性更强,更好的提现从一般到特殊的几何研究过程。
统计与概率领域增加了四分位数与箱线图,百分位数与数据分类。
8月12日下午通过新教材落地的五节课例王萌老师《正数和负数》、吕俊老师《有理数》、秦朋飞老师《有理数的加法与减法》、满在法老师《有理数的乘法与除法》、牛方云老师《有理数的乘方》依次进行无生试讲活动。五节课是对人教版七年级上册第一章节中的五个课时进行细致的单元设计。讲课的教师准备把握教学重难点,对教材内容进行合理的整合与重构,利于学生建立完整知识体系,并采用多种教学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五节课堂,使得新课标理念真正生根落地。
从单元起始课到概念教学及课堂学生活动为下一步的新教材教学设计提供了可行之道。通过五节课堂,老师们对于新教材的教学方向有了更加清晰的认识。
张教授分别对他们进行评课。并对老师们通过线上提出的问题进行分类汇总答疑。张教授热心解答疑惑,谈课堂,谈教材,谈教学,各种观点交流探讨,碰撞出思维的火花,让我们收获颇丰。
8月13号上午首先是马富教授做一个《基于核心素养的课程教学认识与实践》的报告。老师们认真认真倾听,笔记详实,并不时圈点勾画,学习氛围浓厚,学习尽头十足。
教材是学生学习的起点,是数学知识的发现、发现的灵活再现。教学是带着学生探索真理,并走向真理的过程,但一定要留出学生自由发展的空间,让学生去思考自己的数学。
邢老师,做《践行新教材·落实新课标:单元整体教学再启航》的报告。邢老师强调:课标是宏观的纲领,教材是微观的实体,是具体化的课标,是理念落地的具体体现。要用好教材,分为4个层级。
层级1.教师要在思想上承认新教材所提供的内容的基础性、经典性,尽量去挖掘新教材内容的教育价值;
层级2.在1的基础上,又要以新教材的呈现思想为引导,结合学生的特点、自己的研究与理解,重构教材内容,或补充提供新材料;
层级3.要深刻理解教材的编写意图,改进教学方式,充分提现教材所承载的课标精神;
层级4.在使用教材过程中,能够对教材修订完善提出改进建议。
邢老师的报告展示了新版教材的守正创新。每个章节设章首页,每节设引言,为新课开展提供思路;加强引导性、衔接性的语言连接,充分保证教材的前后呼应。增添数学素养的文章,多次渗透数学文化,体现多学科融合,讲中国好故事。
13号下午,省教研员张丽博士做文件《山东省教育厅关于进一步深化基础教育课程教学改革的若干措施(讨论稿)》说明。对其中的指导思想、行动目标、重点任务、五大转变,等展开详细解读。
七个地市的初中数学教学改革典例经验分享。详细的描述了在课堂中如何更加有效的对学生的学习效果进行评价,展示了各自独特的研究角度与成效。
两天的培训活动结束,老师们纷纷感慨收货颇丰,撰写学习心得,记录自己的收获吴感悟,意味未尽。新的教材,新的起点,将开启新的征程,期待以后的课堂,期待未来的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