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秋季是蚊虫叮咬的季节。也是正值登革热高发期,登革热不仅可累及血液、神经、循环等系统,还会造成肝功能损害,重症者可危及生命。登革热可防可控,关键在于预防。下面就让我们了解一下吧!
登革热是登革病毒引起、伊蚊(俗称花斑蚊)传播的一种急性传染病。登革热主要通过伊蚊叮咬传播,在我国主要为白纹伊蚊和埃及伊蚊,这两种伊蚊在广东均有分布。人群普遍易感,感染后有部分人发病。尽管登革热本身通常预后良好,但也有少数重症登革热患者可因重要脏器功能衰竭死亡。因此,预防非常重要!
传播途径
登革热是伊蚊媒介传染病,由病人/隐性感染者→伊蚊→健康人的途径不断传播,人与人之间不会直接传播疾病。登革热病人或隐性感染者被伊蚊叮咬后,病毒在伊蚊体内经8-10天的增殖后,就可以通过叮咬传播给健康人。
主要经媒介白纹伊蚊(俗称“花斑蚊”)在早晨和近黄昏活动特别频繁,在室外主要栖息在阴暗避风处,如缸、罐、坛的内壁,工地积水的基槽内壁,在室内则倾向于停留在墙上、桌椅和床下、悬挂的衣服上等。
🦟库蚊:库蚊传播乙型脑炎(发烧、剧烈头疼、恶心、呕吐)等疾病。
🦟伊蚊:伊蚊俗称花蚊子,传播登革热(发烧、头痛、骨骼肌肉疼痛、皮疹)等疾病。
🦟按蚊:按蚊传播疟疾(间歇性发冷、发热、出汗)等疾病。
易感人群
全人群普遍易感
人们在感染后会获得对同型病毒较为持久的免疫力(一般为1~4年),但对异型病毒仅能获得数月的短暂免疫力。
高危人群
1.二次感染患者。
2.伴有糖尿病、高血压、冠心病、肝硬化等基础疾病者。
3.老人或婴幼儿。
4.肥胖或严重营养不良者。
5.孕妇。
临床表现
🚦突发高热:一两天内体温可升高至39℃~40℃,体温常持续一周不退。
体痛:感到头痛、眼眶痛、肌肉关节和骨骼痛,整个人觉得很疲乏。
🚦发红:脸部、颈部、胸部及四肢皮肤发红,貌似“酒醉状”,甚至出现眼结膜充血、浅表淋巴结肿大、牙龈等无端出血等。
🚦皮疹:以麻疹样和出血性皮疹为主,不高出皮肤。
🚦其他:疲劳乏力以及恶心、呕吐等。
预防措施
预防登革热要处理孳生地、消灭蚊蚴:
1.疏通沟渠、下水道,防止积水,填平洼地、翻盆倒罐清除积水。
2.尽量避免用清水养植植物,对于花瓶等容器,每星期至少清洗、换水一次,勿让花盆底盘留有积水。把所有用过的罐子及瓶子放进有盖的垃圾桶内,摧毁白纹伊蚊孳生地。
预防登革热要认真做好个人防护:
1.避免在“花斑蚊”出没频繁时段在树荫、草丛、凉亭等户外阴暗处逗留。
2.宜吃富含蛋白质、高维生素、易消化吸收的食物的食品,如瘦肉、鱼虾、动物血、动物肝肾、蛋黄、豆制品以及大枣、绿叶菜、芝麻酱等、新鲜蔬菜、肉汤、鸡汤等。
3. 养成睡觉时放蚊帐的习惯。亦可用防蚊油涂搽暴露皮肤,室内可点燃蚊香。到公园、街边等露天场所活动应注意采取防蚊措施,最好穿浅色长衫长裤,身体裸露部位要涂上防蚊水、花露水等防蚊产品,防止蚊虫叮咬。
特别提醒
登革热是通过带有登革热病毒的雌性伊蚊叮咬而传染给人类。当人被带病毒蚊子叮咬后,病毒会从蚊子之唾液进入人体血液而感染。如果病者在刚发烧前至退烧期内被蚊叮,病毒就有可能传给蚊子继而传播开去。故此病毒并不会经由人与人之间传播,与患者接触是不会被传染的。但有病人出现时,要早就诊,早报告,早诊断,早隔离,早治疗。避免向周围健康人群传播,病人在起病日算起应隔离防蚊叮咬5天。
登革热的发病症状与感冒、流感等比较相似,注意以下三点区别:
1.登革热引起的发烧一般是“高烧”,体温常常能达到39℃,甚至40℃。
2.除发烧外,登革热患者常伴有骨头痛、头痛、肌肉痛,以及皮疹、出血点,有的患者还可能有拉肚子、肚子痛等消化道症状。
3.感冒引起的症状除了发烧外,则多伴有鼻塞、流鼻涕、咳嗽等症状。
亲爱的家长朋友们,清除蚊虫孳生地是预防登革热最有效的手段,那就让我们一起行动起来,家园配合,共同预防。做好周边环境卫生,养成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共同守护孩子的健康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