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落实新课标理念,打造高效课堂,基于新教材更好地实现发展学生核心素养的育人目标,促进教师专业素养和教学水平提高,日照国开实验学校小学部数学教师们于2024年8月12日—13日在岚山区实验小学参加了山东省2024年度义务教育国家课程小学数学新教材使用培训活动。
首先,聆听了刘加霞教授的报告。刘教授指出学生核心素养的形成与发展体现在各学科教学以及各类育人活动过程中,但核心素养难以直接培养或测评,必须将其转化为各种“表现”。这些“表现”尤其体现为各学科的学科能力(学科课程要培养的学生核心素养),如《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22年版)》中的“三会”素养(具体有11种素养表现,如“数感”“量感”等)。课程标准对学科能力(素养)的界定比较笼统、抽象,教师必须在解读课程标准、分析教材、了解区域测评要求的基础上,将抽象的素养目标转化为可观察、可测量、可评价的行为目标,这样才能界定学生所要达到的表现并判断学生的实际表现水平。教师对期望学生达到的表现要了然于心,更关键的是要让学生在学习之初就知道要学什么、目的是什么、学的效果应该怎么样。
刘教授通过各种案例为我们介绍了如何以评促学,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另外介绍了单元教学必做的"五条":1.厘清单元内容的学习进阶:吃透教材 数学本质2.清楚写出单元学习目标的表现标准(尤其素养)3.根据学情设计单元学习路径(划分课时)4.设计指向目标的核心学习任务及其评分量规5.编制测评单元学习效果的相关材料。
试讲+解读课例
下午首先聆听了陆老师试讲的课例:数学游戏—《在校园里找一找》一课。陆老师考虑到情景当中孩子的认知和学习的能力不太一样,有的孩子可能一眼就能看到数,有的孩子的空间观念比较强,他只看到了图形。基于这样的学情陆老师把数数和图形穿插着讲,在一次次数数的过程当中去引导学生们掌握数数的方法,从而突出了一个重点,让学生在观察,交流,直观的认识当中体现初步的空间观念,那么学生有了这样的认知和学习经验之后,再回到教室里、生活中去找一找数和图形就简单多了。
课后,陆老师对自己执教的本课进行了说课。首先以两个问题,主要是以谈话的方式引入去增强孩子们的吸引力,对小学数学的恐惧降低,提高了他们对学习数学的兴趣。第二,探索观察数学思考,让学生们在充分的观察,对比,交流以后去尝试运用数学的语言描述事物的环节。第三,多种角度的数学表达。这个情境大部分的时间都是在校园里面进行的,让学生们在明白游戏规则以后亲自到校园里去找数和形状。
第二节课例是由臧老师执教的《加法》一课。整堂课由一个个数学小故事贯穿,在故事中让学生体会到了加法的意义,加号表示合起来,等号表示同样多。
课后,臧老师对自己执教的一课进行了解读,她从教材分析、学情分析等方面进行了解读,课堂中用圆片图示加法,有助于学生对加法意义的理解,更加注重对加法意义的动态呈现。
第三节课例是由刘老师试讲的《认识立体图形》。课堂以喜羊羊与灰太狼的动画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通过闯关游戏“分门别类”先让学生分一分,初步认识了四种立体图形;第二关“各具特色”通过摸一摸、说一说等活动让学生具体了解了每一种立体图形自己的特点,便于学生能快速区分四种图形,整个教学过程由简到难,层层递进。
最后是由三位老师执教的《10的再认识》。三位老师的教学设计略有不同,但都是在情境中数数,在数数的过程中渗透有序思考,培养学生的数感。其次通过摆一摆的过程,既提高了学生动手操作的能力,又能让学生在做中想,用中悟。最后让学生对比感悟10个一就是1个十,在数数时先数1个十更快、更清楚,从而建立数位盒,感知位值。
满满的收货
新教材丰富多样的主题和情境设置,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通过真实、生动的情境材料,为学生创造了更多表达的机会。同时,教材中的活动设计也更加注重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和创新精神,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自主探究。
在教学方法方面,培训让我们认识到单一的教学方法已经无法满足新教材的要求。我们需要更加注重以学生为中心,创设多样化的教学情境,引导学生在实践中学习和运用数学。通过引导学生让他们更准确、更流畅地表达自己的想法。
此外,新教材对教师的专业素养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我们不仅要具备扎实的语言知识和教学技能,还要不断更新教育理念,关注教育发展的新动态。只有这样,才能更好地驾驭新教材,为学生提供优质的数学教育。
通过这次培训,我明确了今后教学的方向和重点。在今后的教学中,我们将认真研究新教材,充分挖掘教材中的教育资源,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制定合理的教学计划和教学策略。同时,我们也将不断学习和探索,努力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让数学课堂更加生动有趣,让学生在轻松愉悦的氛围中学习数学,为他们的未来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