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道423,行读海陆丰
——一个教师团队的成长之路

周立斌
创建于08-13
阅读 2010
收藏TA

需扫码在手机上打开
文章后点击更新提醒

全国各位行走美仁,大家好!我是来自广东海陆丰的周立斌,也是湖南人。今天我要和大家分享汇报的是我们海陆丰一个教师团队——海丰新教育研习社的成长之路。

全国教育行走有一个打动人心的活动理念,是什么?行走拓宽世界,读写重建心灵。我们海丰新教育研习团队也有一个响亮的活动口号,是“问道423,行读海陆丰”。看到“423”大家想到什么?世界读书日!对,我们这个教师团队,就是一个读书的团队。问道,问的是教师成长之道。行读海陆丰,是一个区域行走概念,与全国教育行走的影响有关。

先请大家看看这几张照片,这是张老师今年四月份受邀在海丰县德成实验学校做家庭教育的讲座。看起来,我是不是笑得比张老师还灿烂还自信?其实,今天我能站在这里分享,跟张文质老师和李晓霞老师有关。我是一个比较内向比较自卑不善于表达的人。站在这里,感觉就像一只丑小鸭被张老师和晓霞老师捉到了这个舞台上。看到这几张照片,我想是不是当时我不该笑得比张老师灿烂?确实,张老师当时有说,“你跟我很多话,你要到台上讲讲!”其实,他不明白,我这种性格的人只有遇到可亲可爱可敬的张老师才会滔滔不绝!真的走向几百人的全国舞台,我还是有点恐惧的。我想,这就是全国教育行走的魅力——让一线教师站在舞台中央,唤起一线教师的信心,激发一线教师的潜能,让教师总感觉我能我行!让教师心里总是暖暖的。

海丰新教育研习社(团队)成立于2015年10月,到现在已经快九年了,是一个跨学科、跨学校、跨区域的教师自我成长组织。自我成长,就是自己发展自己,自己管理自己,自己拯救自己。所以,对一些还在单打独斗想成立团队的老师来说,对于想组织区域教育行走的老师来说,我的分享可能还是有一些价值。

接下来,围绕“问道423,行读海陆丰”这个活动口号的形成,我分四个部分“路在何方、打开自我、化整为零、三年共读”汇报我们这个教育团队的成长之路。这是我们这个团队第一次对外解码。

路在何方?讲的是2015年我们新教育研习社成立的背景。人生的每个时期、每个阶段都会有困惑,都会问路。四十不惑,2015年刚四十出头的我,迎来了新的困惑,遇到了二次成长的坎。我策划了一个很大胆的教辅培训方案。但主抓教育的县委副书记林建隆副书记改变了我的方向。他说,周老师,你能否召集和团结一批教师成立一个像教育学会那样的组织,我们来支持你们!十字路口,林副书记成了我们教师发展的重要他人。

整个2015年暑假我带着林副书记的重托在思考和研究组建这个教师团队问题。建立一个团队,要拿出一个方案,要解决四个问题。

第一个问题是给组织起什么名字,举什么旗帜,号召大家!目力所及,当时从民间角度,特别打动我的教育改革探索有两个,一个是叶澜教授组织主持的新基础教育,一个是朱永新教授组织主持的新教育实验。这两个实验都立足基础教育,都具有整体性,我也研习了很久。我们选择新教育,很大原因是新教育实验从教师读写入手,十大行动,每月一事,容易操作;新教育,面向未来,具有想象空间,也便于联想和号召!就这个名字,后面发生了一件有意思的事。2019年1月我们团队召开第四届教育年会,我们请敬爱的李镇西老师为我们提几个字鼓励我们海丰新教育人。李老师说,你们怎么也打新教育名字,我说,不能只你们可用,我们后面有“研习社”三个字,是学习你们。他说,你们做了什么?我说,我们做了“每月一事”!李老师没有犹豫,很快就写了“仰望星空,让梦想照亮教育;紧贴大地,用生命抒写诗篇”两句勉励我们。那次年会,张老师,刀哥都给我们写了寄语!给了我们很大的鼓舞!

第二个要解决的问题就是思考做什么,实现什么样的使命。结合新教育实验和我个人多年的教育实践与思考,我们锁定了两个方向:第一个目标方向是通过“读写研教+游学分享”(4+2,活动口号中的4和2)促进教师发展唤起教育梦。教,是指教育教学实践;要搞好教育教学,必须有研究的态度;研究,就必须读和写。读写研教,理论和实践结合,输入和输出相结合,是内循环,这个“4”是教师的内功!学校本身具有封闭性,游学,就是去助力教师拓展视野,去交流。一个视野不开阔的老师会教出怎样格局的学生呢?分享,是通过交换思想激发思想,是让思维从一维变成多维。游学、分享,这个“2”,也是输入与输出的过程,是一个外循环。教师的成长秘密无它,就是这“4”和“2”上的系统引导和坚持,就是内循环和外循环双循环格局的打开!“4+2”的目标不是培养优秀教师或成为名师,我们指向唤起教师的教育梦!新教师是有教育梦的,但需要做教育梦的环境。哀莫大于心死。对中年教师,通过我们策划的“4+2”系列活动,重新燃起教育梦!可惜的是,许多教师发展中心,还在头痛医头脚痛医脚,在传统的教师培养和培训思路上打转。第二个目标方向是通过建言献策助力区域教育发展。这两个目标简单的说,就是要以推动自我的方式推动海陆丰教育。我们的这两点,把教师自身的专业发展和区域教育发展统一起来了,强调个人发展的小道理要服从区域发展的大道理!使命,最能体现团队的格局和境界!

第三个要解决的是组织活动原则问题。我们教育组织最严重的问题是行政化,行政化的实质是官本位!官本位的后果是把教育组织变成了铁屋,变成了茧房,久而久之,导致教师群体精神的萎缩、退化和依附。理想化的教育组织应该是一个学习型组织,是一个学习共同体。怎么办?2015年暑假,我闭门攻读了五本书,小米集团创始人之一黎万强写的《参与感》和李善友教授的“互联网思维”四书,理解了时代的变化:互联网时代,这是一个人人时代,一个无组织的组织力量凸显时代。充分利用移动互联网带来的这种观念深刻变革和群体构建的新趋势,我引入了“参与感”和“去中心化”的思想,我们树立了“做专业化、去行政化”的原则,希望加入研习社的每一个老师都是一个关键人物,都能成为一个有思想的独立个体,大家能和而不同,共创共生!

第四个问题是聚义——解决组织成员问题,找到那108条好汉,找到精神尺码相同的人。我有一个观点,优秀教师是一个荣誉称号,是一个结果,我们真正要找的是那些种子教师,自动自发主动作为的教师,他们能够影响和带动一批老师向上!所以找第一批老师成员很重要!那时我们一方面把身边的种子教师团结起来,另一方面打探和发掘其他学校的种子教师,争取在每个学校寻找两三个种子教师!然后拜访他们。这样局面就打开了。我还记得屈小玲老师,晚上八九点冒着大雨,来找我探讨研习社的事情。在一年后,屈老师成为汕尾市第一个省名师工作室主持人!曾信端老师,秉承“做学生生命中的贵人”的教育理念,有老师反复向我推荐他,在我找他前,他每天下班后就是匆匆忙忙回来帮夫人在市场卖鸡翅。季英杰老师,在教师论坛上大放异彩:博大的爱心和生动的口才,让人印象深刻。但那时他奔波在献爱心做慈善的路上,他说工作八年了,没读过一本书。他们两位都参加过第四届教育行走。等等,许多优秀老师,我主动找他们,甚至一个个谈。他们都有找到组织的感觉!有时我在想,为什么我们的学校却没有给老师一种归属感呢?

打开自我,即2015年至2019年,共四年,这是研习社发展的第一个阶段。在新教育研习社成立后,主抓教育的林副书记多次在县级校长教育管理团队会议中,为我们敲锣打鼓,为我们站台,为我们鸣锣开道,为我们顺利开展活动营造良好的舆论大环境。但关键还是要靠我们自己。这个阶段我用九个字概括我们的活动,叫“走出去”“干出来”“引进来”!走出去,就是观看,去学习,打开视野。百闻不如一见。有些事情是解释不清楚的,接触了就知道了,比如季老师一直就带着“什么是新教育”疑惑,我从没跟他解答过。我们团队核心成员那四年利用假期先后跑了全国多个城市学习,北京/南昌/赣州/深圳/弋阳/南京/宁波/苏州......等等。参加了多种类型的教育活动。影响大的有北京之行——新学校行动计划,江西弋阳之行——家校共育,南京之行——新教育实验和宁波之行——教育行走。干出来,就是学以致用,把学到的东西付诸实践,开展本土的教育教学活动,做更好的自己。比如,书香海丰·教师领读/班主任系列分享/四届教育年会/岁旦读书会/年初八家庭教育共读/办报/建言献策/经典素读/小小朗读者/教育行走等等。我们喊出了“让区域读书的力量联合起来”的口号!引进来,就是我们自身力量不够,但我们可以牵线搭桥,做铺垫,寻找或创造机缘,假以时日推动学校和教育部门去做,让好的教育理念和活动在海丰落地。如语文主题学习/弋阳家校共育,包括张老师四月份去海丰的讲座等等。苔花如米小,也学牡丹开。这些活动和事情在原来是我们一线普通老师想都不敢想的!

2015年至2019年这四年,打开自我的过程是一个打开思维、打开心灵、打开意志的过程,是一个解放思想、增长见识,打开格局、改变态度的成长过程。用李晓霞老师的观点,我们看到了教育的星辰大海!

那么,从这四年发展的轨迹来看,我们这个团队会往哪个方向发展呢?从起的名字和成立的初衷来看,我们研习社选择的方向不是走新教育实验的道路吗?但又有点不像。我们似乎偏移了。这与四年打开自我的过程中,遇到的重要他人——小尘老师有关。她是我们教育行走的引路人。我们大概是2016年结识于《教师博览》读书群。通过小尘老师,我知道了教育行走这个公益活动项目,并因此读到了张文质老师的生命化教育,读到了刀哥关于教育行走的诸多文字。“行走”这个概念就像一道闪电一样照亮了我们2015—2017年所开展的所有“游学”(访学)活动!2017年,我们把第三届年会的主题就定位为“行走”。在我们与学校行走共读的过程中,小尘老师鼓励我们:走起来,研进去,写出来!这样,2018年暑假我们团队就水到渠成地参加了第四届全国教育行走和后面的行走。

可以说,2015年-2019年这四年,我们是通过行走打开自我、打开读写的!2018年暑假,一参加完第四届教育行走,我们就决定创建区域教育行走基地,把全国行走的理念撒播到海陆丰大地,擦亮海陆丰,助力区域教育发展。

在这四年打开自我的过程中,我们梳理提炼了一个口号:问道4+2,行走海陆丰。这跟今天我讲的主题“问道423,行读海陆丰”还有差别。在大量实践的基础上,我们撰写了两篇文章:教师发展路线图,行走海陆丰。明确了团队的三个定位:自组织、自赋能、自成长。季英杰老师的通俗版是“自由、自主、自治、自助、自嗨”。

这里特别提一下“行走海陆丰”。“行走海陆丰”对标的是徐向前元帅题写的“奔向海陆丰”,一个代表和平建设时代,一个指向革命战争时代。还有,也是对标全国教育行走,做区域教育行走。行走是宣言书,行走是宣传队,行走是播种机!我们希望通过行走唤起海陆丰教师千百万,同心干!

全国教育行走对我们的影响是多方面的。仅就教育行走的活动理念来说,就让我们重新认识了读写和行走的价值:过去我们只是从教师专业发展角度把握,现在我们从心灵层面、从精神层面、从教师身心灵完整的成长和区域教育发展的高度上来把握了。

在2018年年底,我们四年“打开自我”迎来了高光时刻,市县教育局长带队来调研,听取新教育研习社的汇报。我们以“想大问题,做小事情”为主题把我们组织的系列活动向领导做了汇报,得到了高度肯定。2019年1月第四届年会,我们精心策划,把汕尾市各名师工作室联合在一起,举办了汕尾地区一场比较大型的草根教师盛会!

化整为零。这是2020年-2022年三年疫情阶段。疫情前,我们坚持每月一事,团队组织的活动都在线下;疫情期间,线下活动已无可能。但我们也没有像全国教育行走那样转为线上。为什么?自2019年年会后,我们发现每组织一次活动很难,大家已显疲态,新事物已经不新。就像奥托·夏莫在“U型理论”中所说,评判之声、嘲讽之声、恐惧之声渐渐地充盈了我们的心智空间。高潮之后,就是低潮。我们的活动遇到了周期性的瓶颈。困扰已久的三个问题,老是在我脑海中萦绕,一个是红旗究竟能扛多久?二是外界评价我们是不是只务虚不务实?三是不务正业?2019年1月年会加入我们的吴肯林老师看到我们半死不活的样子对研习社充满了疑虑和困惑。怎么办?考虑再三我们借疫情,发表申明解散了有二十多人的核心群。但我们给了自己一个说法,就是化整为零,把过去四年学习的成果运用到工作中。我们鼓励自己,人散心不散,聚是一团火,散是满天星!我们鼓励自己沉潜下去,在工作岗位上努力实践!在2019年,我得了一个外号,忽悠,而且是大忽悠,我所在的年级还因为我专门组建了教师忽悠群,一起忽悠!但一年下来,同事们发现我们实验中学新教育研习社这批从高中下初中的老师,团结一批优秀教师,让实验中学初中部迎来了新的开始!

三年共读。即疫情结束后,自2023年至2025年。有了前面两个阶段的共同成长经历,我们核心团队在新阶段真正进入了共同启动、共同感知、共同自然涌现、共同创造、共同进化的阶段。我们首先要解决的三个问题是:重启从哪里开始?当今教育的真相是什么?我们自组织遇到的困惑是什么?

思路决定出路。在专业上,我们提出了教师完整成长的概念(教师成长=生命成长+专业成长),它包括家庭教育、班主任工作和理想课堂三个方面,我们称之为三块基石。围绕三个方面,我们一年一个主题,每月一书。因此,我们推出了“三年共读·每月一书”的方案。这样,我们新教育研习团队的口号就从“问道4+2”发展完善为“问道423”,4和2转化为3,就更具体更可操作聚焦了!

为什么把“行走海陆丰”改为“行读海陆丰”呢?涉及到教育的一个真相:很多教师不读书。在行走的过程中,一些老师说,周老师,世界那么大,带我也去看看?我笑着跟着他们说,我们行走还要读要写要分享的。读,成了一道坎。我们用“行读”消除误解。还有“行读”两字,也是对前一句“423”的浓缩概括。

“问道423,行读海陆丰”。我们的活动理念把教师的自我成长和区域的教育生态重建统一了起来,和区域教育高质量发展统一了起来。

去年是我们“三年共读”的第一年,围绕“家校共育·每月共读”主题。我们认为家庭教育是根,是教师专业发展的一个底层。去年,我们至少共读了12本家庭教育方面的书。其中,我们组织了张文质老师、孙云晓老师两位大家的家庭教育专题共读,效果非常好,影响了一批教师和家长。在共读一本书的过程中,有老师读一本书就写了近五万字的读书体会。年底,我们还召开了家庭教育年会,系统梳理了一年家庭教育成果!推出了家庭教育思维模型图。吴肯林老师、庄伊蓝老师和陈美柔老师就是去年共读活动中脱颖而出的。今年是“班主任成长·每月共读”年,我们结合班主任实际工作,读班主任方面的书,已经联合了六所学校共读。一些学校领导带头读书,组织的扎扎实实,读做得特别好!

自组织遇到的困惑是什么?就是身份之困。我们没有注册,注册也非常麻烦!所以,有人把我们定义为非法组织,非法活动!各位美仁,你们是怎么看呢?我们研习社和我们走了很久的核心成员也有因此顾虑退出来的,何况其他老师呢?为此,我多次咨询律师,得到的答复,都是“很好,只要不从事违法活动就行”。换句话说,我们这样的活动和组织,并不是非法的。所以,我发现,作为老师,我们在法治上是有盲点的,我们分不清公权和私权的法律界限。对公权的法治要求是法定职责必须为,法无授权不可为。公权是老虎,要关在笼子里。对私权呢?法律要求的必须做,法律禁止的不能做。在法律要求和禁止的中间还有一个很大的空间,就是没有要求和禁止的,这是公民的创新空间,社会的发展空间!所以,我们的组织和活动,准确的说,是非正式组织和非正式活动。在某种意义上,一个社会的空间和活力就体现在对非正式组织和非正式活动的激发和包容上。天下大势,浩浩汤汤,顺之者昌,逆之者亡。互联网时代带来的巨变,就是这种无组织的组织力量!新世纪,我们国家取得的巨大成就,与顺应和推动这一巨变密切相关。但为了打消大家的顾虑,我们把新教育研习社,改成了新教育研习团队,让它更像课题组的形式!我们有一个奋斗目标,就是推动县教师发展中心成立读书部,而我们被聘为区域教师读书成长志愿推广者!我们希望把读书行走活动做成红头文件,这样,不就名正言顺了?我们常讲教育创新,这不就是教育的一个创新进步吗?

三年共读,在今年“班主任成长·二月共读”就迎来了好消息。我们县教育局局长李建生局长看到吴肯林老师的朋友圈,在周末时间也参与了我们现场分享,并在全县校长管理团队微信群中或大会上点赞我们,推荐我们的共读书目,为我们敲锣打鼓。市教育局许局长也在六月份,通过季英杰老师主动加入了我们共读群,成为我们的书友,在群里一起探讨、分享和引领。换句话说,疫情后,我们通过“三年共读”一年多的努力,我们新教育研习团队再次获得了教育行政部门官方的肯定!

“什么是教育?就是爱读书的校长和一群爱读书的老师带着一群孩子一起读书。”三年共读一年半下来,我们教育部门的领导、学校的校长和老师主动读书推动读书的多了,找我们要书看的多了,和我们结对共读分享交流读书心得和进度的多了。懂教育,多读书,好生态,三者是密切相关的。接下来我们会好好把握这种美好的机会和好局面!

各位亲爱的美仁们,从四年打开发现自我,到三年沉潜化整为零,再到三年共读每月一书,我们这个团队的成长轨迹就是一条曲线。四年打开通过行走,三年沉潜通过实践,三年共读通过主题。我们不断打开自我,打开一所所学校……。但面对不确定性,或发展的周期!如何穿越?就像有人问我们未来怎么样?我们用一句话回答,就是“山一程水一程,走一程,是一程!”山水是阻碍,何尝不是风景?只要全身心投入,每走一程都是有价值的!

各位美仁们,我们都记住了全国教育行走的活动理念,也请大家记住我们海丰新教育团队的口号,给我们支持,给我们呐喊。请大家一起来喊一喊我们的口号“问道423,行读海陆丰”!谢谢大家!热烈欢迎全国教育教育行走的朋友们到海陆丰(汕尾)行读!问道!交流、交锋、交友!

最后请大家欣赏来自海陆丰教育人带来的散文诗朗诵《行走海陆丰》。

03:54
阅读 2010
文章由 美篇工作版 编辑制作
投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