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2022版新课标学习和培训始,一些新的名词也不断被专家传授给一线教师,比如“议题式”“项目式”“追求理解的教学”等等。期间,我和同事们也参加了数不清的线上和线下培训学习,我的学习笔记也写了好几本,可谓是认知听细致记。但是,实话说,阅读跳出舒适区难,践行新的教学理论更属不易。
2022版《道德与法治课程标准》第六部分,“课程实施”的“(一)教学建议4.丰富学生实践体验,促进知行合一”中,提倡“要积极探索议题式、体验式、项目式等多种教学方法。”这,就为教师学习“项目式教学”相关内容,提出了思想上的要求。
阅读《项目式教学》这本书时,我首先从网络上搜索了关于“项目式学习”的相关内容。查阅这些内容,有助于我对“项目式教学”的认识和理解。
再说句实话:读后再思,仍只是一知半解。因为,我所解或许不是作者译者之解,也或者不是其他阅读者之解。
网络查阅,项目式学习的历史渊源如下。
1918年,克伯屈在哥伦比亚大学《师范学院学报》上发表《设计教学法》一文,正式阐述了设计教学法的基本主张。当时正是美国积极推动进步主义教育的年代,因此设计教学法被认为是这场改革运动货真价实的成果,从此这一概念风靡全球。
然而,越来越多的研究发现,通过“设计”的方法开展教育教学并不是克伯屈的首创。美国学者迈克尔・科努尔( Michael Knoll)认为,作为一种制度化的教学方法,“设计”教学并不是进步主义教育改革的产物,而是起源于16世纪晚期意大利的建筑和工程教育改革。
它经历了五个发展阶段:第一阶段(1590-1765年),欧洲的一些建筑学校开启了“设计”教学的先河;第二阶段(1765-1880年),它作为一种常规的教学方法被移植到美国;第三阶段(1880-1915年),美国的手工培训和一般公立学校大量开展“设计”教学活动;第四阶段(1915-1965年),“设计”教学方法被重新界定,再次从美国传回欧洲;第五阶段(1965年至今),设计教学法的理念复兴,开始了在世界范围内传播的第三次浪潮。
项目式学习(project based learning)是一种动态的学习方法,通过PBL学生们主动的探索现实世界的问题和挑战, 在这个过程中领会到更深刻的知识和技能。
一行一句细细阅读
本书在内容简介中写道:项目式学习(PBL)作为一种重要的教学策略,正在全世界获得越来越多的关注。然而我们看到过太多所谓的项目,它们仅关注趣味性或动手实践,却没有涉及重要的学习目标;与之相对,实施良好的项目,却为学生搭建了一个舞台,使他们得以深度体验有意义的学习内容。
本书深入介绍了帮助学生成功的七大项目式教学实践—建立课堂文化、设计与计划、与课标对应、管理教学活动、评估学生的学习、搭建学习支架、参与和指导,每个要点均包含大量的实用教学策略,以及教师们对课堂经验的反思。
我也能够感觉到,向项目式教学的转变是逐渐发生的。在这个过程中,教师慢慢识别并采用有助于学生成功的教学策略。也可以从其中的部分项目开始,除非你是在一所完全采用PBL教学法的学校教书,学生能够持续通过做项目来学习各学科。
我还是比较认同作者在书中的表述的。
细细阅读,不懂再读
项目式教学实践的七个要点
1.建立课堂文化。课堂文化传递的是人文关怀、追求卓越的精神和同舟共济的意愿。恰当的课堂文化可以培养独立性,促进合作,鼓励成长型思维,支持风险承担,激励高质量的作品,并在课堂中营造包容和公平的氛围。在很多情况下,是文化支撑着学生的发言权、选择权、持续的探究以及锲而不舍的精神。积极的文化不是一天的团队建设就能形成的。创建一个包容的学习者共同体需要持续不断的努力。
2.设计与计划。要让师生充分发挥PBL的潜力,带着目标去设计学习体验尤为重要。核心项目设计要素为规划项目提供了一幅蓝图,其中也包含了形成性评估和总结性评估的计划。在设计阶段,教师需要决定使用哪些资源,可能也需要联系专家或社区合作伙伴。PBL的课程计划会为学生的发言权和选择权留出空间,但又不至于让项目变得过于庞杂。
3.与课标对应。通过将项目与有意义的学习目标对应起来,教师得以确保PBL的学术严谨性,并关注优先课标和高阶思维。更重要的是,学生会理解为什么要学习这些内容,以及PBL如何与课堂外的世界紧密相连。
4.管理教学活动。管理得当的PBL体验能让学生们深度学习,并培养他们终身受用的团队合作及自我管理能力。项目管理的各项策略注重生产力和效率,但PBL并非按部就班地执行操作流程,管理良好的项目有时也会允许“混乱”的学习。
5.评估学生的学习。评估能确保学生朝着目标迈进。它不是为了“逮住谁”或以此进行排名,而是为了学生成长。PBL需要平衡形成性评估和总结性评估,并要包括团队和个人的反馈。反馈来源于多方面,包括同伴、专家、观众和教师。学生要有时间在综合反馈的基础上改进和完善作品。
6.搭建学习支架。学习支架的搭建,为每位学生都能成功完成项目并达成学习目标创造了条件。在一个公平的课堂上,学生先前的学习经历、语言能力或阅读水平不应该成为通向成功的障碍。
7.参与和指导。课堂参与度和指导的策略可以激发学生最大的潜力。各项指导策略借助提问、示范和反思,来建立学生的内驱力,并帮助他们实现学习目标。师生之间融洽互信的关系是PBL取得成功的根基。
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传统教学中一些好的,被学生所喜爱的教学方式,我们要继续传承,并且要传承好;新课改提倡的新教学方式,我们也要积极接受认真学习,择其善者而从之,通过慢慢践行,让其为学生的学习助力。
学而时习之,不亦乐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