总书记向大会指出,世界文化和自然遗产是人类文明发展和自然演进的重要成果,也是促进不同文明交流互鉴的重要载体。保护好、传承好、利用好这些宝贵财富,是我们的共同责任,是人类文明赓续和世界可持续发展的必然要求。作为新时代的我们,对于世界文化遗产,我们要倍加的珍惜,共同保护好全人类的文化瑰宝和自然珍宝,让它们不断地为我们人类造福,让它们将我们的灿烂文明更好地发扬与赓续。
深入挖掘,继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守住传统文化的根和魂。历史发其源,文化铸其魂。上下五千年,中华文化博大精深,源远流长。春秋战国的百花齐放,各类学说在文化激荡中大放异彩;汉朝的独尊儒术,奠定儒学正统地位;明清时期,儒学结合时代特征发展创新。更有“居安思危”的忧悲意识,“民惟邦本”的治国理念,“和而不同”的东方智慧......,构建了熠熠生辉、生生不息的文化根脉。我们应深入挖掘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蕴含的道德规范、人文精神、思想观念,让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新时代继续积淀与升华,守住中华文脉的根和魂。
从故宫文创产品的火爆,到《只此青绿》的“出圈”;从央视《国家宝藏》的播出,到杭州亚运会彰显的中国风韵。人民群众对传统文化的美好期待越来越强烈。站在新的历史起点,全国各族人民文化自信明显增强,为新时代开创新事业新局面提供了强大的精神力量和坚强的思想保证,我们要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完成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使命,更当坚定的扬传统文化之帆,在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燃文化自信之光。
物质文化遗产城市独有的名片。所谓托物寄情、托物寄史。从河流山脉、地形地貌、树林草地,到历史街道、文物古迹、传统民居,再到传统技能、风俗习惯、文化情操等等,这些都是形成一个城市记忆的有力物证。这些文化遗产存留在城市的空间中,融合在人们的生活里,对城市的风貌、人们的行为起着无法替代的、潜移默化地影响和作用。
求木之长者,必固其根本,欲流之远者,必浚泉源。物质文化遗产是历史之根,文化之源。它承载着历史的沧桑与记忆,诉说着先民的勤劳与创造。古老文明在岁月的侵蚀下已不可能再现于世人面前,但是古老文明留下的每一处碎片,哪怕是断壁残垣都能向人们传达先民的勤劳与创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