脑卒中并发症—下肢深静脉血栓

抚矿总医院康复医学科
创建于2020-06-27
阅读 501
收藏TA

需扫码在手机上打开
文章后点击更新提醒

深静脉血栓(deep venous thrombosis, DVT)是血液在深静脉内不正常凝结引起的静脉回流障碍性疾病,常发生于下肢,以小腿肌间静脉、腓静脉或胫后静脉多见,左侧DVT的发生率常高于右侧,以下肢肿胀、压痛为特征,是无活动能力卒中患者的常见并发症。

1


临床肉眼观察到的深静脉血栓仅见于约5% 的住院患者,卒中后的头3个月,深静脉血栓发生率为2.5%。

静脉血栓形成后,典型的表现是患肢肿胀、疼痛,但早期也可以没有明显症状,这是静脉血栓容易被忽略的原因之一。

日常生活中如何预防血栓形成

运动

日常生活中避免久卧、久坐、久站。肥胖、糖尿病、高血脂、缺乏运动等血栓高风险人群每天运动大于半个小时,以有氧运动最佳,如:快走、慢跑、骑自行车、游泳等,一方面可以加快新陈代谢,提高身体的免疫力;另一方面促进血液循环,降低血栓形成的风险。

补水

脱水会使体内血液粘稠度增高,增加血栓形成风险。正常人每日饮水量应达1500~1700毫升,有利于血液循环,降低血液粘稠度,老年人则更要关注水的摄入量。



戒烟

香烟里面含有的一氧化碳和焦油可以破坏血管内皮,促进血栓的形成和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生和发展, 由于烟中尼古丁刺激血管痉挛收缩,影响静脉回流, 小小一支香烟会在不经意间侵入血流所经之地,损害各个组织器官,长期吸烟的患者一定尽早戒烟 。

饮食

适当选用能降低血液粘稠度,抗血小板凝集的食物,如洋葱、黑木耳、西红柿、柠檬、葡萄、草莓等,控制脂肪、糖类食品的摄入。

肢体指导

尽量避免下肢(尤其是瘫痪侧)静脉输液;卧床期间可抬高下肢,但应该避免膝下垫枕;鼓励患者尽早主动或者被动活动肢体,如采用踝泵运动。

长期卧床指导

对于卧床的缺血性脑中风患者,若无禁忌证的情况下(比如:腿部存在开放伤口的患者),为预防深静脉血栓形成,除常规治疗外(阿司匹林和补液),可以采用间歇性充气加压治疗(IPC)。特别是对有抗栓禁忌的缺血性卒中患者,单独使用加压治疗预防DVT具有很好的预防效果。

使用弹力袜有何注意事项?

答:患者早期出现瘫痪卧床时,为预防下肢静脉血栓形成,患者可使用弹力袜加以预防,应该按照以下方法穿着:

(1)早上起床时是穿医用弹力袜的最佳时间,因为腿部血管系统处于启动最大功能的状态,肿胀还没有发生。若已起床,则应让患者重新卧床,抬高患肢高于心脏水平,持续10分钟后再穿。

(2)穿袜前,患者的腿要保持干燥;将指甲修剪平整,防止钩挂脱丝;干燥季节要预防脚后跟皱裂,避免刮伤袜子;为患者穿弹力袜时戴上橡皮手套更好,此外还要保持床单整

洁,防止杂物造成袜子不必要的磨损,导致压力下降。

(3)穿弹力袜时一定要把袜跟置于正确的位置,必须保证弹力袜平整无皱褶。

(4)偏瘫患者感觉迟钝,使用弹力袜时一定要密切观察和记录患者腿部的血运情况(皮肤的温度、颜色、足背动脉的搏动等)、粗细、患者的感觉、肌力、患者对治疗的的忍耐度,发现异常及时就诊。

(5)每晚睡前应去除弹力袜。最好两只弹力袜轮流穿着,以保持其弹力,保证良好的治疗效果,延长使用寿命。

(6)清洗时用中性肥皂或丝毛净轻柔手洗,勿用力拧绞或洗衣机洗涤,水温应低于40℃,将水挤去而非拧干,平摊在毛巾上自然晾干,不能烘烤和在阳光下曝晒。

(7)在使用过程中,应劝告患者戒烟、减肥、避免寒冷和情绪波动,每2小时协助患者翻身一次。

已经形成了深静脉血栓怎么办?

急性期

急性期绝对卧床休息10—14天,肢体制动、禁止按摩、热敷、理疗及做剧烈运动,避免用力排便(血栓机化的过程一般需2周左右完成,而静脉血栓的附壁性在1~2周内最不稳定,极易脱落,因此在血栓形成后的1~2周内应绝对卧床休息),抬高患肢20-30°,促进静脉回流,减轻肿胀。膝关节屈曲15°,使髂股静脉呈松弛不受压状态,并可缓解腘静脉牵拉。避免膝下垫枕,以免影响小腿静脉回流。

观察患肢疼痛:发生时间、部位、程度,如患者有肿痛感或胀痛加重,皮肤发绀、潮红,皮温升高,可能静脉血栓加重。

抗凝治疗

遵医嘱使用抗凝药物,并注意观察患者有无穿刺处、皮肤、粘膜、牙龈、脏器、消化道及颅内出血征象。

严防肺栓塞

下肢静脉血栓形成最严重的并发症为肺栓塞。若发现患者有咳嗽、胸闷、胸痛、口唇紫绀、咯痰带血等应引起高度重视,及时将情况通知医生。

阅读 501
文章由 美篇工作版 编辑制作
投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