潮涌课改帆正劲,满目春华入画来。激情燃烧的暑季点燃了一线教师走进新课程培训的热情――山东省2024年度义务教育国家课程小学数学新教材(青岛版)培训会。8月13日,高新区全体小学数学教师在各自学校继续集中学习。
精彩课例绽光芒
上午,三位优秀老师为大家带来了精彩的课例展示。和谐的师生关系,创新的活动设计,及时的课堂评价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现在,让我们一同走进课堂,感受师生共同学习,携手探索的幸福时光。
首先展示的是青岛市崂山区实验学校臧伟玮老师的《1-5数的认识》。臧老师关注学习起点,设计思路清晰,她紧紧围绕本课教学目标,层层递进,通过数数——用数——拨数——写数,让学生经历数的抽象过程,体会数的实际意义,感悟数的大小和组成,形成对数的完整认知。
青岛市崂山区实验学校教研室主任王莉莉老师紧扣新教材,结合新课标,对本课进行了精彩地点评。她指出,本课教学重点也是该课亮点是由物到数,实现抽象,在“教”、“ 扶”、“ 放”中,学生经历了数的抽象过程,感悟到数的意义,培养了初步的数感和符号意识。
接着,威海市高区实验小学赵丽老师带来了精彩课例《5以内的加法》。她的教学目标明确,活动设计从等量关系的视角入手,紧抓住“一一对应”和“同样多”等关键点,在“摆”、“比”、“说”中,通过三步推进,让学生经历加法模型的产生过程,从而理解加法、加号、等号的意义。
威海市高区教研中心小学部主任于华静专家对本课进行了精彩点评。她从导入、新授、拓展、练习、回顾反思等环节进行了细致分析,指出本课最大亮点是由摆实物半抽象到摆圆片、用算式表达,利用对应的方法,从等量关系角度理解加法的另一个意义。
枣庄市薛城区北临城小学魏娜老师带来的课例是活动实践课——《找找身边的数》。魏老师从问题提出到方案规划都经过了精心设计,她从学生熟悉的身边如学校、家庭、运动场等入手,引导他们主动思考和发现,通过找数——说数——用数,把课堂的触角伸向现实生活中,让学生体会在生活中学习数学的无穷乐趣,使课堂成为学生交流的场所。
枣庄市薛城区教学研究中心宋鹏文主任结合新课标,对这节活动实践课进行了精彩点评。她指出,由于普遍不重视,活动实践课更需要老师对教材体会要深。本课亮点是魏老师为我们提供了一节主题活动课型模板——创设真实情境,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经历不断完善的方案规划,积累数学活动经验;立足活动体验,感悟数在生活中的重要性,形成初步的数感。
山东省教育科学研究院徐云鸿主任对上午的新课程培训进行了总结发言。她指出,教育理论与教学实践是双向奔赴,不但要高认识,还要高落实。她对老师提出了殷切期望:要以教材为抓手,以新课标理念为载体,好好研究课标,抓住课标与教材的变与不变,理解与内化后形成“我”的认识,并用在课堂实施上,真正发挥教材的育人功能!
文件说明指方向
王文静老师对《山东省教育厅关于进一步深化基础教育课程教学改革的若干措施(讨论稿)》进行说明,她不仅详细解读了文件内容,还结合当前教育实际,为深化基础教育课程教学改革提供了宝贵的思路与方向。
此次文件解读让教师们对《山东省教育厅关于进一步深化基础教育课程教学改革的若干措施(讨论稿)》有了更深入的了解。该文件的出台对于推动山东省基础教育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意义。首先,它明确了基础教育课程教学改革的方向和目标,为教育工作者提供了清晰的指导。其次,文件提出的具体措施具有针对性和可操作性,有助于解决当前教育中的实际问题。最后,文件的实施将有力推动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培养更多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人才。
经验分享促成长
孙俊勇《小学数学大单元教学的“潍坊模型”》
《小学数学大单元教学的“潍坊模型”》不仅是一种教学模式的革新,更是对传统教育理念的一种挑战。它促使我们思考如何更好地培养学生的问题解决能力、创新能力和批判性思维能力。作为教育工作者,我们应该积极响应这种变化,从多个角度出发,采取有效的措施,以实现提高教学质量、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减轻学生负担的目标。
孙俊勇老师关于《小学数学大单元教学的“潍坊模型”》以“圆柱和圆锥”为例,深入浅出地展示了如何在大单元教学的框架下,构建和实施这一重要知识点的教学。此次讲座不仅让教师对“潍坊模型”有了更直观的理解,也让我们对小学数学教学有了更深刻的感悟。
孙老师还强调了实施脉络的三条主线:生活线、数学线和学习线。在“圆柱和圆锥”的教学中,生活线体现在通过冰淇淋制作等生活实例引入数学知识;数学线则关注圆柱和圆锥的度量属性、计算公式以及它们之间的关系;学习线则贯穿整个教学过程,通过学生的自主学习、合作探究和教师的引导,实现学习目标的达成。
孙老师最后介绍了实践工具的使用,即问题单、路径图和评价表。在“圆柱和圆锥”的教学中,问题单可以帮助学生明确学习任务和探究方向;路径图则为学生提供了学习路径的指引;评价表则用于反馈学生的学习效果,帮助教师及时调整教学策略。
张争妍《以问启思,以评促学一基于学生 数学素养培育的青岛版教材特色栏目的思考与实践》
张争妍老师深刻剖析了青岛版小学数学教材在培养学生数学素养方面的独特优势与实践路径,为我们呈现了一幅以问题为引导、以评价为驱动的数学教育新图景。
张争妍老师指出,青岛版教材通过精心设计的“问题口袋”,引导学生主动思考、积极探究。这种以问启思的教学策略,旨在打破传统教学中教师单向灌输的模式,转而采用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的方式,让学生在问题的引领下,经历观察、思考、分析、归纳等思维过程,从而实现对数学知识的深刻理解与掌握。同时,教师还应注意问题的开放性和可探索性,避免提出封闭性、答案唯一的问题,以充分激发学生的思维潜能。
爱因斯坦曾说:“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张争妍老师让我深刻感受到了问题的巨大力量。一个好的问题,能够像一把钥匙一样,打开学生思维的大门,让他们在探索与发现的过程中体验到学习的乐趣与成就感。
王永胜《求联求通整体建构一例谈小学数学 教材结构化教学的实践与思考》
王永胜老师关于《求联求通整体建构一例谈小学数学教材结构化教学的实践与思考》的讲座从“思→立→行→得”四个方面深入剖析了小学数学教材结构化教学的核心理念,还通过具体案例展示了如何在实践中实施这一教学策略。其中“思”是为什么求联求通?“立”是什么是求联求通?“行”是怎么做求联求通?“得”是求联求通有何获?
王永胜老师强调,结构化教学需要教师在深入研读教材、把握知识体系的基础上,灵活整合教学内容,设计科学的教学流程,引导学生主动探索、积极建构。
刘伟《一年级数学“乐考”的适性探索》
刘伟老师关于《一年级数学“乐考”的适性探索》的直播讲座不仅为教师们打开了一扇全新的教育视野之窗,也让我们对小学数学教育有了更深刻的理解和感悟。
刘老师详细介绍了宝华小学如何通过“乐考”这一载体,将数学学科的评价从传统的纸笔测试转变为更加生动、有趣的闯关式、任务式、探究式活动。这些活动不仅涵盖了数学知识的掌握,还注重培养学生的信息获取能力、表达能力、社交能力等多方面的素养。通过设计多样化的题型和挑战,学生在参与过程中能够体验到数学的趣味性和实用性,从而激发他们对数学学习的兴趣和动力。
刘伟老师为我们展示了“乐考”在一年级数学教学中的无限可能性。它不仅改变了我们对考试的传统观念,更为重要的是,它为孩子们提供了一个充满乐趣和创造性的学习环境。
每次学习都能遇见更美的自己,每一次的培训学习都是最好的成长。孜孜不倦以学,矢志不渝以教。炎热的天气抵挡不住老师们学习的热情,老师们用心听,认真记,收获颇丰。
教育是一场心灵的触碰。新教材的使用不仅仅是教学方法的变革,更是教育理念的更新。它要求我们更加关注学生的全面发展,尊重他们的个性差异,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和潜能。同时,它也提醒我们要不断反思自己的教学实践,勇于尝试新的教学方法和策略,为学生的数学学习创造更加优越的条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