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新教材,点亮新思路

中楼镇实验学校小学部 张云云
创建于2024-08-12
阅读 389
收藏TA

需扫码在手机上打开
文章后点击更新提醒

     学习新教材,点亮新思路。为助推新课标新修订教材落地实施,提升老师们对课程理念、课程标准以及新教材的理解与把握能力,帮助教师深刻理解新教材编写理念、内容结构、教学方法及评价体系,把握课程标准要求,将课标理念转化为教学实践,2024年8月12日,“山东省2024年度义务教育国家课程新教材使用培训”在临沂市隆重举行。本次培训采取线上培训和线下培训相结合的方式,我校全体数学教师参加了此次活动。

      刘加霞教授做《教学评一体化的单元教学——厘清核心素养目标的表现标准为本》的专题报告。

       刘教授强化考试评价与课程标准教学的一致性,促进教学评有机衔接,坚持以评促学,以评促教,弄清楚核心素养的行为表现,以评促学,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

      刘教授认为单元教学必做的五条:一厘清单元内容的学习进阶,二清楚写出单元学习目标的表现标准,三根据学情设计单元学习路径,四设计指向目标的核心学习任务及其评分量规,五,编制测评单元学习效果的相关材料。

     表现性测评任务就是为了实施表现性评价而设计的真实情境或模拟情境下的具体任务或活动。

     表现性任务的类别:解释说明类、设计制作类、调查研究类、综合实践类。

      济南的隋丽萍老师《在校园里找一找》的试讲主要从教材分析、学情分析、单元整体架构、核心素养目标以及学习活动等五个方面展开的。

      单元设计的基本思路:一是基于儿童视角进行场景转换,帮助学生熟悉学习生活环境;二是通过游戏活动唤起学生学习数学的经验。

       临沂的臧晓梅老师在试讲《加法》一课时中,她主要强调了等号的意义,注重引导学生对等号的理解。

      本课时教学方法:一讲摆结合,突出合并的含义;二左右比较,感悟等号的含义;三融通联结,建构加法模型。

      菏泽的刘冉冉老师试讲《认识立体图形》。

       本课时从四大方面进行展开:

       一、目标导航,任务驱动;

       二、合作探究,建构先知;

       三、评价反馈,检学自测;

       四、和美收获,迁移升华。

      济南的宋军老师试讲《10的再认识》。

       课标解读:

    (一)内容要求:在实际情境中感悟并理解数的意义,理解数位的含义;

    (二)学业要求:能用数表示物体的个数或事物的顺序,能认、读、写数;能说出不同数位上的数表示的数值;        

    (三)教学提示:数的认识教学应提供学生熟悉的情境,使学生感受具体情境中的数学。

        学情调研:

       通过对学情调研及分析,得出以下结论:1.学生数数经验丰富,尤其一个一个数。2.学生对于以10为单位数数认知空白。1个十对学生而言是认知重点也是认知难点,需要提供足够丰富的素材来构建 “1个十”的结构化模型,并在大量素材的基础上沟通10个一与1个十之间的关系。3.计数器需要学生从“一位到两位”自主构建,体验“以1当10”的必要性,渗透位值制。

      日照的蔡孟超老师试讲的也是《10的再认识》。

       她的这节课主要从以下三个方面介绍的:

       一、10进位值制是最妙的发明之一。

      二、新旧教材关于10的认识编排和价值。

        三、教学设计思路

       1.借助直观和生活经验,让学生感知10个一组的便捷;

       2.通过计数器和穿珠子活动,帮助学生理解认识十进位值制。

        临沂的王冲老师试讲的也是《10的再认识》。

        他的课和其他老师有所不一样,主要介绍的是:

         一、量体裁衣——学情调查。如何设计本节课?为什么要这样设计本节课?

          二、上下求索——确定目标。

          三、精雕细琢——完善设计。

       熊华做《突出数学本质 发展核心理念》的报告。

       首先,介绍了教材编写的背景:引领新时代课程改革的文件;组建结构合理的编写队伍;收集各渠道的意见;扎实的教材编写基础研究。

       其次,介绍了教材编写思路的体现:完善教材结构;突出数学本质;继承与发展。

       完善教材结构分为:

       一、单元设计:体现结构化整合。

    二、内容编排:体现结构化的一致性。       

      三、复习关联:构建结构化的知识体系。

      突出数学本质分为:

      一、用字母表示数和数量关系:突出代数的本质

      二、比的意义倍的表达。

      三、平均数统计意义。

      继承与发展包括:

      一、问题解决。

      二、数学广角。

       下午,王文静老师详细解读了《山东省教育厅关于进一步深化基础教育课程教学改革的若干措施》,王老师聚焦文件精神,围绕指导思想、行动目标、重点任务、组织实施四方面展开,重点强调了深化课堂教学改革、深化教学评价改革等方面,教师要加强专业引领和教学反思,提升教学评价能力,同时也要勇于探索学生评价新路径,优化学生评价的形式。王老师结合数学学科的教学实际以及省教育厅和教科院的工作任务清单,对老师们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和挑战,为老师们日后的教学教研指明了方向。

      会议上潍坊市小学数学老师孙俊勇向大家详细阐述了潍坊市小学数学大单元探索之旅以及单元教学实践模型的含义与架构。明确了“单元”和“单元教学”的概念:“单元”是素养目标达成的单位,是围绕大概念组织的学习内容、学习材料和学习资源等的集合。“单元教学”是指围绕同一育人目标并由多个教学活动组成的相对独立、自成一体的课程事件。大单元教学围绕大概念开展。大概念是有组织、有结构的科学知识模型,它反映学科本质指向学科核心内容和教学核心任务,体现学科结构,能将学科关键思想与相关内容联系起来。对大概念的凝练与构建,能将知识统整为有意义的集合体,形成知识结构,为学生提供认识的框架。

        我们一起跟随泰安市张争妍老师对青岛版新教材进行了分析解读。从张老师的讲解中,我们了解了新旧教材之间的联系和不同,针对学生不同的年级特点,结合新教材一起学习了精准的教学策略。张老师对运算的一致性进行了详细的解读,让老师们从中感受到新教材让课标理念落地的优势和便捷。张老师的解读,让接下来的数学教学工作有了更加明确的方法指导。作为一线教师的我们要抓住新教材问世这段机遇期,精读课标,精研教材,培养核心素养。

       为了让老师们更深入理解结构化教学,王永胜老师为大家带来了《求联求通 整体建构——例谈小学数学教材结构化教学的实践与思考》的专题讲座。

       首先,王老师结合《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22版)》,指出为什么要进行结构化教学?接着,结合“数与运算”大单元,对结构化教学的实践探索进行整体分析,在数的认识层面重在理解数的意义和表达,而在数的运算层面重在理解算理,掌握算法,学生在学习核心概念的过程中发展核心素养。最后,王老师从何谓数学结构化教学进一步做了阐释,老师们对“结构化”、“结构化教学”、“数学结构化教学”的各个概念有了清晰认识。他强调,结构化教学需要从教学内容、教学材料、教学推进等多个方面进行结构化设计,以培养学生的整体思考、主动关联、主动建构能力为目标。在实施过程中,教师可以通过纵向链接式、横向并联式、单元导学式等多种操作策略,将数学知识系统化地呈现给学生,帮助学生建立完整的知识框架。

      济南刘伟做《一年级数学“乐考”的适性探索》。刘老师聚焦数学学科乐考试题的命制,详细介绍了乐考试题的开发流程、测评过程及评价办法。命题关注“趣”与“智”间的相融与互促,做到了有据可依、有标可评、有果可测,让乐考真正“妙趣横生于外,素养生乎其内”,让学生乐考、乐学、乐成长。

        我的收获:

       1.教育的根本任务是立德树人,数学也一样,承载着发展学生核心素养的重要任务。教材是知识的载体,读懂教材,挖掘教材的育人价值,确立素养导向的教学目标,让核心素养落地。2.把握数学本质,实施单元整体教学。单元整体教学,不仅突出了单元内容的数学本质的一致性,不但有利于学生形成完整的认知结构,还能帮助学生迁移经验,解决新情境中的一类问题。3.目标要体现核心素养,学习目标和评价目标应具体化、行为化,让其可为、可测、可评。只有这样,学习目标和评价目标对于教学才具有指导意义。4.设计指向素养的表现性评价任务,并将评价嵌入教学。学生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会有不同的表现水平,教师依据学生表现展开教学,有利于学生实现学习水平的进阶。

阅读 389
文章由 美篇工作版 编辑制作
投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