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2024年度义务教育国家课程小学数学新教材使用暨教研员培训

临沂东城实验小学·刘悦
创建于2024-08-12
阅读 531
收藏TA

需扫码在手机上打开
文章后点击更新提醒

八月的风,带着热烈的气息吹拂着大地,这是充满活力的季节,是希望的乐章。带着夏日的美好,我们一同参加了数学新教材培训会,培训会中,我们认真倾听了专家们的高站位教材解读以及名师的典型经验分享,感触颇深也受益匪浅。

在聆听刘加霞教授关于教学评一体化的单元教学讲座中,无论是教学还是评价还是大单元的教学目标,刘教授都深入浅出地为我们讲解了每个环节的关键。正如教授所说:考试评价也重要但更重要的是过程性评价。学习不好的学生往往并不清楚自己哪个地方不会,因此在教学中融入学生的自我评价,可以帮助学生有效攻破学习的难点。

要想落实教学评一体化,首先就要思考完成什么样的任务才能打到目标素养;其次针对学习任务是否有明确的评分规则、量规、标准是不是一回事;第三评价就是学习,让评价渗透在学习的每个环节。

综上,为做到教学评的一致性,我们在了解课程标准之后,首要的就是吃透教材,当然不同版本的教材对应的教学目标也各有不同,比如针对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这一目标,不同版本的教材走向是不同的。这就要求我们紧靠自己的教材,从例题到练习题,做好内容分析。

当老师要用心,因为学生手中的教材是静态的,因此教学的目标就是将教材转化为动态的学习活动,同时教学的实施逻辑要考虑学生已有学习基础,生活经验,学习习惯等。

随丽萍老师的在校园里找一找课堂中,将课堂搬进校园,正方形的地砖、长方形的窗户、一面国旗、篮球是球体……。孩子们通过对校园中实物的观察,将生活经验融入数和图形的学习中来,又用学习来巩固生活经验,真正实现了学习的意义。本堂课融合了数学知识与人文知识,培养了学生善于观察,勤于用脑,乐于表达的能力。

此次找一找课堂,随老师让学生在具体的情境中回顾自己在学前阶段的经历,唤醒了学生已有的学习经验,体现数学的生活化和情感化。同时这种在游戏中去回顾和运用数学知识的教学方法,让学生不仅能知其然更知其所以然。将教育即生活、教育即生长、教育即“经验改造”的教育理念全然呈现。

臧晓梅老师的课堂中将教材灵活灵现,开门见山,从讲故事出发巧妙地引入合起来也就是加法的含义,又从加法算式化解为生活中的故事,通过对比观察揭示了加法的本质和等号的意义。

在认识立体图形这堂课中,刘老师用动画的片段展开,同时结合了游戏中闯关的环节充分调动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在教学中老师贯穿了说一说、数一数、摸一摸等活动,让学生从多个维度感知立体图形。

本堂课,以直观感知为主,学生能初步认识长方体、正方体、球的特征,同时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体验到学习的快乐。

10的再认识课堂中,宋老师引导孩子们通过摆一摆,数一数的方式将10个1转为为1个10,同时通过生活中大量的关于10的例子加深了学生对10的理解。进一步通过拨计数器的方法10个1转化为1个10,扩展了学生学习的宽度。

宋老师从课标研读、教材分析、学情分析等方面出发,在教学设计中层层递进,由谈话引入不断提出问题解决问题再提出问题中进行了递进式学习。宋老师在教学中善于引导、注重沟通,让学生在具体情境中数数,在做中想,在想中做,同时用更多的实例丰富学生的认知,从数数到计数单位到创建计数器,实现了与同学们共同学习,共同成长。

蔡老师在讲解10的再认识中,从如何一眼看出是十几的问题出发,引导学生主动思考,同时介绍了数字10与人体十根手指的密切关系,加深了学生对数字10的理解。蔡老师在教学中善于用引导学生用学具一边做一边说,抓住了学生学习的注意力。

“数来源于数”,王老师从数学家华罗庚的名言引入数一数的课堂任务。课堂中,王老师的给出的任务简单明了,从凌乱的小棒到有序的小棒,学生通过简单的动手操作学会了有序的方法进行数数。同时在探究实践中强调遇到10根就可以捆成一捆,学生深化了对10个一就是1个十的理解。

经过培训,我感受到新教材在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下,更加与时俱进,更加走近了学生,因此在教学中我们需要更加注重,要给学生足够的时间和空间去探索,让他们在实践中发现数学的规律和本质。

阅读 531
文章由 美篇工作版 编辑制作
投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