定期体检   有“警”无险

健康促进办
创建于08-12
阅读 221
收藏TA

需扫码在手机上打开
文章后点击更新提醒

       健康是立身之本,是享受生活、实现个人价值的基础,有人把健康比喻为最贵、最好的奢侈品,然而健康需要积极主动地维护来获得。其中一个重要途径就是通过定期体检来主动了解自己的健康状况,以便在专业医生的指导下,及早采取科学的干预方式降低疾病风险,实现管理健康、维护健康的目的。

         科学体检 维护健康

        健康是动态的,任何疾病都不是突然发生而是“蓄谋”已久。很多人没有明显的不舒服,主观感觉自己没有疾病;许多疾病在初期乃至中期,可能都没有明显不适或症状轻微,因此常常贻误宝贵治疗时机。

       定期体检主要是以健康评价和健康风险筛查为重点,使健康管理有据可依,以便在专业医生的指导下,动态监测疾病风险。体检的间隔,应根据年龄、性别、职业、健康状况、家族病史等,综合考虑科学作出选择。依据国外权威专家建议和我们的经验总结认为,体检的频率应该为一年一次,有条件的或有家族史的高风险人群可以一年两次,其中一次为全面检查,另一次为针对性检查。

      通过定期体检能够达到两个“三早”的目的:

     第一个“三早”,即达到早期发现、早期诊断、早期治疗的目的。定期体检是早期发现多种重要疾病的有效手段,比如各种恶性肿瘤、先天性疾病、遗传性疾病等。通过定期体检一旦发现异常,就可以及时地在医生的建议和专业指导下进行有针对性的专项检查和干预治疗。早期发现是决定预后的关键,对提高治疗效果、缩短治疗时间、减少治疗费用、提高生命质量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第二个“三早”,即达到早期筛查、早期评估、早期干预的目的。通过定期体检早期评估亚健康状态和潜在疾病风险,及时采取调整生活方式、饮食习惯等合理的干预措施,帮助体检者远离小毛病后面的大隐患。

         因人而异 各有侧重

     据统计,目前全世界的人群中,15%为健康人群,10%为患病人群,其余75%均属亚健康人群。在我国,由于生活、工作节奏的加快及不健康的生活方式等多种因素影响,很多疾病如高血压、冠心病、糖尿病、心脑血管病、各种肿瘤的发生均呈现出年轻化的趋势。

       在庞大的亚健康人群中,年龄在28到45岁的青壮年占70%以上。定期体检主要针对亚健康人群,不只是老年人的事。大部分体检项目是各年龄段都需要常规检查的,比如:血尿便常规、肝功、肾功、血脂、空腹血糖、心电图、胸部CT、肝胆胰脾双肾膀胱彩超、女性乳腺、子宫附件彩超等,有性生活史的女性应筛查TCT(宫颈薄层液基细胞学检查)、HPV(人乳头瘤病毒核酸检测)等。除上述常规基础体检项目之外,还应结合年龄等因素侧重一些专项筛查。

      40岁以下人群,应该侧重做预防传染病的筛查。年轻人开始步入社会,接触人群广泛,在外就餐机会多,感染肝炎、胃幽门螺杆菌的几率也会有所增加。另外,因为出生时注射的疫苗,大多都不是终身免疫的,到了20多岁以后,体内抗体很可能已经低于正常防御水平,如未能及时补种疫苗,身体就可能处于无保护的危险状态。

       胃幽门螺杆菌的筛查主要为C13呼气试验,肝炎的筛查包括乙肝五项定量、丙肝抗体等。除此之外,还应该做一次心脏彩超检查,对各种先天性心脏病和常染色体显性遗传性心脏病进行筛查,比如:先天性主动脉瓣发育畸形、肥厚型心肌病等。其中肥厚型梗阻性心肌病,是年轻人发生猝死的主要原因之一,应给予足够重视,越早发现并科学干预,预后越好。

      人到了40岁以后,不良生活方式特别是男性吸烟、肥胖、熬夜、生活压力大等,可能为健康埋下重大隐患。一些潜在的高风险指标如不积极控制,突然出现急性心梗、脑梗的猝死率,甚至比有防范的老年人更高。所以40岁以后的定期体检重点筛查项目,还应包括:血同型半胱氨酸、超敏C反应蛋白、心脏彩超、颈动脉血管超声、经颅多普勒彩超等。

       目前建议40岁以上的心脑血管高危人群,首选心、颈、脑彩超三项联合筛查,进行一体化评估分析。心脏彩超对心脏结构、功能及血流进行评估,特别是有房颤病史者,应进行左心房附壁血栓的筛查;颈动脉血管超声是对颈动脉、椎动脉、锁骨下动脉血管内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易损性、动脉狭窄及闭塞等病变的筛查评估;经颅多普勒超声主要针对颅内大血管狭窄闭塞性病变进行筛查。

       血同型半胱氨酸是体内蛋白质代谢过程中的一种氨基酸,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是导致很多中青年人群大脑中动脉重度狭窄或闭塞的主要原因。遗传性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是同型半胱氨酸代谢依赖的酶失活,导致同型半胱氨酸代谢受阻;非遗传性高同型半胱氨酸是由于饮酒、吸烟、大量饮用咖啡等不良生活方式引起叶酸、维生素B12和B6的消耗过多或摄入过少,导致血同型半胱氨酸水平升高。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参与动脉粥样硬化的产生增加血栓形成,提高心脏病和中风的风险。同时同型半胱氨酸水平增高,会对血管内皮细胞产生毒性作用引起内皮细胞损伤,尤其合并高血压时更易受损。

        超敏C反应蛋白是血浆中的一种C反应蛋白,是全身炎性反应急性期的非特异性标志物。它的升高对评估和预测心血管疾病、感染性疾病、免疫系统疾病、恶性肿瘤具有显著的临床意义。

       40-50岁人群的体检项目重点,还应包括防癌筛查、糖尿病、心脑血管疾病、骨质疏松和甲状腺疾病的筛查。各种肿瘤标志物项目包括:癌胚抗原、甲胎蛋白、消化道肿瘤标志物CA199;针对男性的肿瘤标志物前列腺特异性抗原、针对女性卵巢癌肿瘤的标志物CA125、宫颈癌的HPV(人乳头瘤病毒核酸检测)。糖尿病的筛查除了空腹血糖以外,还应该检查餐后2小时血糖、胰岛素C肽、糖化血红蛋白等。甲功7项检测,是评估甲状腺功能的重要参考指标。其中的两项抗体检查甲状腺球蛋白抗体和甲状腺过氧化物酶抗体,是诊断和治疗桥本氏甲状腺炎的主要评价指标。据统计,该病女性患病率明显高于男性,30-50岁是高发年龄。

       骨密度X线检测主要是针对骨量减少、骨质疏松的筛查,特别是女性到了更年期由于雌激素水平下降,会加速骨量减少,出现骨质疏松,增加脆性骨折的风险。据统计,全球约有超过10亿人群的血清25-羟基维生素D水平达不到维持骨骼肌肉健康所推荐的水平。25-羟基维生素D是维持人体健康的重要微量营养元素,它不但能够评价骨代谢的状态,预测骨质疏松骨折的风险,还与多种常见疾病有关,包括肌肉骨骼疾病、代谢疾病、恶性肿瘤、自身免疫性疾病、认知障碍和阿尔茨海默病、感染性疾病等,国外大量研究显示维生素D水平与新冠肺炎重症的风险成反比。

       50岁年龄段还应关注胃肠道健康,做胃结肠镜检查。早期发现并治疗结肠息肉、胃慢性溃疡等病变,可防止这些病变发展成肿瘤。普通人群每年应至少进行一次大便常规、便潜血检查,每两到三年做一次肠镜和胃镜检查;有既往病史等的高风险人群,每年都进行一次胃镜和肠镜检查。

       到了60岁以后,心血管和各器官都会有一个明显的老化,不提倡进行有所侧重的体检,而要做全面体检,包括眼底、听力检查等项目。总而言之,不同年龄段的人群,应根据个体自身状况,在专业医生的指导下,选择科学合理的体检项目。

阅读 221
文章由 美篇工作版 编辑制作
投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