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约夏日,以培助长——2024南浔区小学语文90学分培训班(二)

粥粥
创建于08-11
阅读 4115
收藏TA

需扫码在手机上打开
文章后点击更新提醒

       8月11日,时令已过立秋,阳光似乎仍与三伏天一般热烈。同样热情如火的南浔区小学语文90学时培训的学员们迎来了集中培训的第二天。

      上午,全国特级教师、湖州市小学语文教研员盛新凤老师为学员们带来了以《聚焦评价问题,提升学业质量》为题的讲座。

      盛老师从小学语文评价不容乐观的现状出发,提出需要针对学习品质、学业水平进行全方位评价。随后盛老师从体现“素养型”的纸笔评价、指向“一体化”的课堂评价两大板块切入,深入解读新课标中的具体要求。

“素养型”纸笔评价

盛老师提炼了“情境性、综合性、语文性”三个“素养型”的纸笔测试实施策略。

为了让学员们深入理解三个实施策略在评价中的运用,盛老师展示纸笔型评价样式,带领学员们进行了一场头脑风暴,让学员们思考如何将实施要点贯彻其中。

盛老师通过串联积累与运用、阅读与鉴赏、习作表达来创设情境链进行评价,从语言、思维、审美、文化四个维度的核心素养整体关注评价,并认为对于阅读试题的编制更要体现阅读能力。

“一体化”课堂评价

盛老师在指向“一体化”的课堂评价中指出,终结性评价要从证明学习价值转型到创作学习价值,并回顾了教学评一体化的理论发展。随后,盛老师通过精彩的课例让学员们在实践中了解如何用评价检测学生学习效果,使学习过程可视化,引发后续思考,评价即学习。

盛老师的讲座内容层层递进,为老师们如何进行命题设计以及教学评价提供了新思路。

“勤思善悟,研教相长”讲座

下午,一场主题为“勤思善悟,研教相长——深度剖析期刊编辑视角下的教科研论文撰写艺术”的讲座拉开帷幕。为我们带来精彩讲座的是享有盛誉的教授级编审、硕士生导师、浙江教学月刊社社长兼总编辑、主编,并兼任浙江外国语学院教育学院院长的陈永华教授。

陈永华教授以其深厚的学术造诣和丰富的期刊编辑经验,为学员们带来了一场深入浅出、内容详实的学术盛宴。讲座伊始,陈社长从教师们普遍面临的“如何写论文”的困惑切入,指出建立栏目意识对于提升论文撰写质量的重要性,鼓励教师们跳出传统框架,重新审视自身在教育科研中的角色定位。

陈社长围绕“发表论文概略”、“怎么样的论文(文章)是可以发表的”以及“好论文(文章)是怎样炼成的”三大板块进行了系统梳理。

陈教授强调,教师的成长周期及其特性应成为论文撰写的重要考量因素,倡导“栏目对应”策略,以匹配期刊特色;同时,重视教师知识结构的变化,确保论文内容(学术)与期刊定位相宜;关注名师成长的轨迹,引导教师逐步实现学术进阶。陈教授还特别提到了“研教相长”的理念,鼓励教师将教学与科研紧密结合,共同促进个人及教育事业的发展,彰显了期刊编辑的深厚情怀。

为了使讲座更加生动具体,陈社长还通过实际论文案例,与学员们共同剖析了教科研论文的撰写思路,详细讲解了精缩文题、细酌提纲、深行教研的实用技巧。他着重强调了行文的学理性、思维度以及选题的可操作性,引导学员们向“论之有魂,言之有据,述之有道”的期刊论文标准迈进。

讲座尾声,陈教授寄语在座教师,要时刻保持编者意识、读者意识和业态意识,紧跟时代步伐,不断提升自身的科研能力和论文写作水平。学员们纷纷表示,此次讲座不仅解答了他们在论文撰写中的诸多疑惑,更为他们未来的教育科研之路指明了方向,受益匪浅。

沈美琴老师和周雪勤老师都参与其中,两位教研员全情投入在这一天的讲座中。

学员们也专注记录这一天的收获,如海绵吸水般汲取知识。正如古人云:“学如逆水行舟,不进则退。”他们深知,唯有不断学习,方能不断进步。一天下来,学员们不仅收获了论文撰写的精髓,更在心灵深处种下了追求卓越、勇于探索的种子,为教育科研之路铺就了坚实的基石。


编辑:周云 王逸佳 俞烨雯

摄影:邱舟佳 张淑瑶

审核:沈美琴 周雪勤 沈芸瑛

阅读 4115
文章由 美篇工作版 编辑制作
投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