趁“热”打铁,不负“暑”光,2024年8月7日,在肖鲁和校长的带领下,吉水二中一行六人赴南京市第十四中学参加了全国第十届中小学团体心理辅导论坛。本次论坛以“润心护航·家校社共筑青少年健康成长生态圈”为主题,由江苏省心理学会学校心理专业委员会、安徽省社会心理学会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专业委员会、温州市心理服务志愿者协会和南京市江北新区教育发展中心联合举办,来自全国多地200余名中小学心理健康教研员、德育领导、班主任、心理教师及其他教育工作者参加了本次论坛。
8月7日
上午9点,这场汇聚多方智慧的饕餮盛宴在江苏省心理学会学校心理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潘月俊的主持下拉开帷幕,南京第十四中学副校长饶品炉、江苏爱聆心理健康研究院执行院长肖鹃、南京江北新区教育发展中心党总支书记周强分别进行会议致辞。
首场讲座即是重磅来袭。9:40–11:10,南京师范大学心理学院傅宏教授为老师们带来了一场精彩生动的讲座“热议静思:问道心育之三思三辨——火热当下,如何不迷失自我”。傅教授从现象谈起,通过解读政策文件,将心育工作分为“促成长”“化危机”两部分,以尊重孩子、倾听孩子、尊重科学作结,令在场的心理教育工作者们对个人成长、育人目标、未来心理教育走向都有了全新的认识。
惊喜连连,11:10-12:00,新华社国家重点实验室华东中心研究员韩伟老师为老师们带来了第二场讲座“动静结合心理健康监测与AI技术融合实践。”韩老师围绕“政策背景及问题提出”“动静结合心理健康监测方法”“AI技术在心理健康领域的应用”“工具研发”“结论与展望”这五个方面进行了深入浅出的阐释。相信人工智能助力学校教育将是实现提高工作效率和幸福感的教育愿景的必由之路。
下午13:30,精彩继续。厦门市金尚中学心理中心主任、湖里区教师进修学校兼职心理教研员李远老师向全体学员做了主题为《拒学青少年辅导的实践探索》的报告。李老师先带着老师们做了一段非常有意思的《消气操》。接着,她聚焦于青少年拒学问题,指出其成因包括性格特质如敏感和追求完美,以及学校压力、家庭环境不足和科技干扰。李老师强调,拒学行为不应仅被视为家庭问题,而应由学校、社会以及相关机构共同构建一个全面且有效的干预体系。她提出了在学生拒学行为初期、中期和复学阶段的具体干预措施,包括家访劝回、定期随访、建立支持系统和个体辅导等,号召学校、家庭、社区相互协调、相互配合,让每个拒学学生能勇敢走出家门,回归校园,重新融入更温馨的家庭和校园。
知不足而奋进,望远山而远行。14:30,上海体育大学心理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贺岭峰教授为全体学员做了题为《从脑科学看儿童青少年的学习》的专题报告。贺教授引用《运动改变大脑》一书的观点,提倡通过运动来改善青春期大脑的血液供应不足,以此强调运动对提高学习效率的积极影响。此外,贺教授还列举了五大影响学习的因素:关系冲突、情绪波动、负性反馈、精力不足和知识碎片化,并建议通过改善师生关系、情感支持、积极反馈、作息调整和构建系统化知识体系来提高学习效率。他强调心理老师在教育中的多重角色,包括助推学习、修补社会关系、疗愈心理创伤、推广积极心理应对模式和预警心理健康风险。
同心才能同行,携手方可远行。16:40-17:30,南京市第十四中学专职心理教师孔祥波带来了题为《高三学生助学营的实践探索》的案例分享。他详细阐述了如何通过心理辅导和实际行动帮助高三学生应对高考压力,提升学习效率和心理韧性的实践经过。在分享中,孔老师详细介绍了助学营的运作模式和实施策略。助学营不仅帮助学生认识到自身的情绪和压力,还教会他们如何运用有效的学习方法和心理调适技巧来提高学习效率。
8月8日
第二日上午9点,我们迎来了袁章奎老师的《家校共育助力学生生涯发展的路径探索》报告。如何利用家校共育助力学生生涯发展呢?袁老师从学校层面、教师层面和班级层面介绍家校合作路径的探索。袁老师结合贵阳一中丰富多彩的实践探索经验和自己的个案实例,提出在学校层面要注重生涯教育,学前重在生涯感知,小学重在生涯启蒙,初中重在生涯探索,高中重在生涯规划;在教师层面要注重学科渗透对学生职业生涯的指导;在班级层面要加强家校合作。同时,袁老师重点指出在这些路径探索的尝试过程中,要充分利用社会资源帮助学生进行生涯规划。
十点整,广东实验中学白云校区高中部学生处负责人蓝敏老师,给大家带来了主题为《家校合作共育的重点难点与对策——以广东实验中学为例》的报告。她详细地阐述了广东实验中学在家校合作共育中的一些宝贵经验和举措。蓝老师先简单介绍了学校的背景和现状,然后以两个案例为切入点对家校合作的重难点进行了分析。在接下来实践和效果环节中,她介绍了双向赋能的定义,并着重介绍了“家-校-生”双向赋能工作模式,为大家打开了一个新思路。最后她还介绍了广东实验中学在实施家校合作的过程中的一些反思和展望。蓝老师的讲座干货满满,为大家在家校合作的路上提供了很多行之有效的方法。
11:00-11:50,陕西省咸阳市林凯谦成学校的李小强副校长给大家带来了《泽加自我,功润未来——家校协同育人的林凯实践》主题分享。李老师通过一组问卷调查和两个故事分享,引出了林凯学校的一个重要的家校共育理念:学校不仅要促进家长行为的发展,更要提升家长理念的发展。接着通过对家校共育的国家文件解读,他提炼出家庭教育的核心在于培育、引导和影响孩子,并重点强调一个学校会影响一个区域的教育生态,学校在家校合育中的目标就是帮助家长提升育儿理念和育儿策略。从李校长的汇报中,大家看到了教育中最好的声音就是家校同频回响,成长中最好的教育就是家校共育的互动。只有家长和老师共成长,才能支撑孩子的成长,让孩子的成长水到渠成!
山不厌高,海不厌深,学不厌精,下午的精彩学习还在继续。四位专家围绕校园欺凌主题开展多角度的分享。13:30-14:20,辽宁省特级教师、中国心理学会注册心理师白云阁老师向大家做了《校园欺凌的处理与应对》主题报告。白老师从一起案例故事说起,以案例为主线叙述了欺凌是什么、为什么、怎么做三个问题。她系统地讲述了校园欺凌的概念、判定校园欺凌的重要指标、校园欺凌的形式,校园欺凌发生的动因等等。白老师提出当学生向老师倾诉遭受欺凌时,老师首先要保持冷静,要尊重、理解、共情学生的真实感受和诉求,通过倾听、支持、认可和思考解决方案,及时干预,利用“复和公义的策略”应对和解决欺凌问题。
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14:25-15:15,四川的特级教师、中国心理学会注册心理师唐远琼老师给大家带来《No Bullying校园欺凌行为预防的思与行》的主题报告。唐老师以校园欺凌行为预防的心理课为例,让学习者带入欺凌者、被欺凌者、旁观者不同角色的方式分享她的见解。她还通过生动的案例、详实的数据、深入浅出的讲解,让大家意识到学校及教师在预防校园欺凌工作中的重要作用。同时唐老师也呼吁家庭和社会各界共同关注校园欺凌问题,形成合力,共同为孩子们创造温馨、和谐健康成长生态圈,愿每个生命都能被温柔对待。
15:30-16:20,太原市教研科研中心心理健康教育教研员梁建梅老师带来了《校园欺凌的校家社协同干预》,从校家社协同的角度探讨如何对校园欺凌进行干预。梁老师指出,在校园欺凌的预防与干预中,最重要的是学校,最核心的是家庭,校家社要同心、同力、同向、同行。她还提出在家庭教育中,要树立“成人优于成才”的家庭教育观;在学校中,要树立“成长重于成绩”的学校教育观;在社会中,要树立“成就不决定成败”的社会教育观。
16:25-17:00,南京江北新区校外教育辅导总站心理健康工作站站长、陶老师工作站江北分站社区心理健康服务中心负责人杨琦老师,给大家带来了《防欺凌主题桌游的开发与实践》汇报。杨老师从自己的社区学生心理服务实践角度出发,给大家介绍了预防学生欺凌的新方式——防欺凌主题桌游。杨老师介绍了防欺凌主题桌游的设计理念、开发过程和实操效果,详细向大家展示了此桌游的样式、材料包和规则玩法。游戏是孩子的天性,杨老师期待通过桌游游戏的方式,激发学生参与的热情和兴趣,提高他们反欺凌的意识和能力。
8月9日
第三天上午8:30-9:30,两场汇聚各地名师顶尖智慧的论坛在热烈氛围中同时进行,两场分论坛的主题分别是“家校社协同共育”“校园欺凌”。10位专家学者在论坛上作了主题报告,分享了自己对教育前沿与学术洞察的真知灼见。同时论坛搭建了一个开放、包容、互惠的交流平台,让每一位参与者都可以与汇报专家进行思想碰撞,从而找到灵感,获得启发,实现自我价值。
9:45-11:45,安徽师范大学心理学教授方双虎为大家带来精彩讲座“ACT在青少年心理辅导中的运用"。方教授首先用风趣幽默的语言介绍了ACT即接纳承诺疗法的基本概念和相关假设,让我们知道了痛苦是人生的常态,最好不要跟负面情绪作斗争,而是将其作为生活的一部分来接受。为此,心理灵活性即是ACT的核心内容,也是最终目标。接着,方教授用具体而又鲜明的例子帮助我们认识了ACT的哲学及心理学基础。在这个过程中我们看到在家庭中一个孩子出现问题往往是为了维持父母之间的关系,如果在家庭中能够做到夫妻和睦恩爱那会是一种特别好的家庭教育方式。同时,为了更好的帮助我们了解ACT的哲学基础--功能性语境主义,方教授还和现场的老师们进行了互动,共同探讨“你会如何描述这把断掉的椅子”。现场的老师互动的意愿非常强烈,纷纷阐述了自己的想法。各位老师的发言都十分精彩,从各种不同的角度不同的语境赋予了这把椅子不同的价值和意义。也让我们更进一步认识到这一观点:没有与生俱来有问题的、功能失调的或者病理的想法或感受。所有行为都有功能,重要的是我们要“利而用之”。随后,方教授向我们展现了ACT的心理病理模型和心理治疗模型,让我们看到了痛苦的六大毒药和六大解药。造成心理问题常常是由于6个维度引发的心理僵化:经验性回避、认知融合、脱离当下、概念化自我、价值不清以及冲动不动或无效行动。而要想提升心理灵活性则需要从以下6个方面进行:接纳、认知解离、活在当下、以己为景、明确价值和承诺行动。最后,方教授还通过图像模型以及实际的案例,让我们学习了ACT的“起承转合”治疗过程、ACT的个案概念化及具体应用。在讲座的最后,方教授带领全场的老师一起激情满满地喊出了“遇见就是最好的安排!”,把会场的气氛推向高潮。
11:45,我们就迎来了本届中小学心理辅导论坛的闭幕仪式。闭幕仪式由安徽省社会心理学会副秘书长管以东主持。本次闭幕式还特别邀请到了江苏省心理学会学校心理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任其平教授为大会进行总结,为在场的老师们指明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的方向方向,心理健康教育应更多在教育而非治疗。
炎炎酷暑,抵挡不住学习的热情,聆听深思,不断提升专业的成长。此次论坛,大咖云集,给大家带来一场又一场精彩纷呈的精神食粮。相信在这样的分享学习中,我们能够汲取更多的能量,助力心理工作朝着更加光明的未来不断前行。
一审:孔小春
二审:谢龙生
三审:肖鲁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