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泓清水出上林

玉杯花影
创建于08-10
阅读 1436
收藏TA

需扫码在手机上打开
文章后点击更新提醒

                        一泓清水出上林

     

        汾河知道吗?黄河知道吗?这一泓清水来自哪里?

       地处山西腹地,太原盆地西缘,吕梁山东麓的汾阳市以西 12.8 公里处,有一座名不见经传的山村,称上林舍。顾名思义,极易让人想到西汉辞赋大家司马相如的旷世名篇《上林赋》。于我,《上林赋》是读过几遍的,汾阳上林之地却不曾涉足。

    后来,汾阳市诗歌协会组织男男女女十七八人来到上林舍这个山清水秀的村落,在村庄最高处那所绿树环绕,古朴幽静的宅院里举行了诗歌创作基地挂牌仪式。然后被告知参加挂牌活动者是有创作任务的,我就想写一首诗来“敷衍了事”。提笔之际才意识到,竟然忽略了那个山村的名字究竟是哪几个字。急忙打电话寻问,得到肯定的回答:上林舍。我有点愣怔,如此地处穷山僻壤的村落怎么会用这几个字呢?一时间,竟不知自己是子虚还是乌有了,被亡是公先生奚落:独不闻天子之上林乎?

       创作任务还是要完成的,便写了一首拙诗:乐山的仁者/挽上林舍多情的风轻舞蹁跹/乐水的智者/伴上林泉清幽的旋律低吟唱念/秀木花草抖落昨夜的月色浪漫/摇曳绿意沐浴阳光灿烂/花翅的鸟儿叼着谜底炫耀先知的欢然/小草依偎大树静静聆听知了的宣言/知了知了/这是缪斯女神深情的眷恋/他们携杏花春雨抚慰峰峦/他们播得造花香山水之间/他们都是缪斯女神的孩子/扶犁品味小米核桃的香甜/犁歌一曲化作山欢水笑的诗篇……诗写了,以我业余文学创作上一贯的态度,便不去管结果如何。

       时至2013年初夏,有朋友打来电话说,给我在上林舍租了块菜地。朋友语气兴奋地告诉我,这菜地是用上林泉水浇灌的,不上化学肥料,也不打农药,保证绿色无污染。长下多少算多少,不图数量图品质,吃着放心、养生,还能体验农人生活。朋友说得这般美好,我当即就表示了感谢。隔两个月,有的菜就成熟了,我和朋友一起去菜地摘菜。偌大一片菜地被插在地头的一块块木牌分隔,木牌上写着的都是QQ网名。我找到了属于自己的网名和属地,激情采摘,红的西红柿、绿的黄瓜、尖尖的辣椒、圆圆的茴子白……这里有一个共同的名字:上林舍开心菜园。开心菜园让我案牍劳形的生活平添了诸多快乐和情趣。

        第二年,我毫不犹豫扩大了租地面积,还兴致勃勃介绍几位朋友也租了菜地。也许是业余文学写作养成的毛病,我高兴了就想写点东西抒发,因就以新韵写了七律一首:

       上林隅地熟新菜,唤友呼朋快莅临。

    市井浮华高富帅,山中质朴仿农民。

    清泉唱动撷英曲,铁路龙行入隧阴。

    美梦能圆谁自信,耕耘播种靠辛勤。

      我是喜欢上上林舍了,更想知道上林舍这个村名的由来。因为上林舍周边的村庄大多是以姓氏和地理方位而得名的,唯独这里却使用了“上林”这个氤氲着皇家气息的词汇。我知道,古长安以西,有过秦王朝的旧苑,苑名上林。经汉武帝扩建,形成了南傍终南山,北滨渭水,周围三百里,内有离宫七十所,珍树异卉三千余种的格局。司马相如以赡丽辞藻渲染,尽数上林苑铺张扬厉,写就千古绝唱《上林赋》。而汾阳这个上林舍又是如何呢?没有任何记载和传说,只道穿村而过的泉水就叫上林泉。难道是因泉得名?那么泉又是因何得名?明初,汾阳城内建有庆成王府与永和王府。庆成王府设在城东北隅,人称东府;永和王府设在城西南隅,人称西府。西府出城往西便是栗家庄,栗家庄乃是西府的庄园,至今皇室后裔居多。人们说,王府在自己的庄园周边山水林泉间建造园林为一时之盛,上林舍属栗家庄乡,离栗家庄很近,上林舍之谓当是西府的文化人命名的。然则有老话口口相传:先有上林泉,后有栗家庄。又有出土碑石为金泰和五年(1205)《永丰梁记》,碑文中有“上林”村名字样,是这般,上林泉、上林舍早于明代,便是不容置喙的了,暂且姑置勿论。汾阳素有“旱码头”之称,旱码头就是缺水的码头吧。汾阳缺水,汾阳人就稀罕水。上林舍山梁那边有一条千年古道,那里有一股清泉,人称向阳峡泉。不幸的是,太中银铁路吕梁段隧道工程施工中,凿涵洞凿坏了泉眼,泉水便断流了。幸运的是,上林舍这边开凿隧道的时候,这一股泉水却就找到了新的出口,并在上林舍西北的上林泉源头处与隧道那边的吴城泉和隧道这边的上林泉融会贯通喷涌而出,以其每秒3.6立方米的清水流量,宣泄着同为奥陶水系的激情澎湃。端的是,汉王朝上林苑有“荡荡乎八川分流”,这汾阳上林舍却有清洌洌三泉汇流。上林舍居源头下游,以河道为分隔,南为村,北为寨;又以河道为连接,统称上林舍。上林舍自然环境优雅,海拔较高,无霜期达 150 天,年降水量在 450毫米左右,无污染源,四季分明、气温凉爽、光照充足、植被良好,负离子含量较高,空气质量达国家 I 级标准。区域面积440余公顷,由三梁(西营梁、桃坡梁、牧家山梁)三沟(水沟、柏沟、安儿沟)三泉(上林泉、吴城泉、向阳峡泉)构成,分布在三梁三沟三泉的耕地总面积100余公顷。全村130户,350余人依托三梁三沟三泉,以农、林、牧为传统主业,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相伴这一泓三泉汇聚的清水沿着自然冲刷而形成的曲折路径,流经村内长约7000米,宽约100米的河沟,如斯乎不舍昼夜,清澈碧透,鱼翔浅底。更有沿河两岸,高处林丰果茂,低处蝶飞蜂舞;岸边藤缠树绕,拂面轻风骀荡。村舍人家便是生活在人间仙境,水声常在耳,山色不离门了。

       在上林舍种菜,竟然收获了这样一些零金碎玉的素材,心中自是有许多小确幸的,是故再以新韵吟七律一首:

       三梁耸翠三泉碧,三道沟塍万木芳。

    牧者扬鞭歌野曲,村姑肆意自拍忙。

    上林深处隐田舍,绿树梢头沐朝阳。

    世事皆非天注定,怀德便可发其祥。

       用汾阳话说,摘着菜,吟着诗,美着咧!忽被告知,明年上林舍的菜地不再对外出租,那一块田地可能会做为采摘园纳入上林舍生态旅游新型景区项目,进行更好的开发建设。这虽然是个让我有点扫兴的事情,但是也没有消弱我对上林舍的眷恋。忽一日,接到市文物旅游局艳萍电话,说上林舍支书王建伟邀约去村里聚聚。我欣然前往,再次亲近三梁三沟三泉。也与建伟书记谈起了乡村生态文明建设的话题。建伟年轻,一副文质彬彬模样,他说,早年上林舍人虽然不是那么明白生态文明的意义,也没有过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高谈阔论,但是大家有这么个为后人"乘凉"而"种树"的想法和意识,其实就是要给后人留下更多的生态资产。新中国成立后至今,一代又一代上林舍人依托这一股长流不断的泉水,一如既往大力发展林业,经济林始终保持在1000余亩,木材林保持在1500余亩。近年来,村两委一班人顺应生态文明是人类文明发展的历史趋势,以生态文明建设为指导,协调人与自然的关系,抓住机遇,积极行动,联络省内外投资商,于2019年初成功引资并成立了汾阳市上林舍生态旅游开发有限公司。以三梁三沟三泉为生态旅游的地域依托和载体,在抓好农、林、牧传统产业的同时,大力发展乡村生态旅游。外出打工的年轻人陆续回来了,在家门口上班赚钱;留守老人们也变得精神了,力所能及地为村里做些事情,老有所为、老有所乐,老有所依。独特的旅游资源,丰富多样的自然资源和深厚的文化底蕴绽放异彩,仅2019年就吸引全国各地的游客30万余人次莅临观光。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总体要求,正在成为美好的现实。上林舍先后被评为“山西省农业旅游示范村”,荣膺国家旅游局“全国乡村旅游模范村” 称号,被吕梁市发展委员会授予“吕梁市乡村旅游景区”。其实,建伟书记所言不虚,我已看到了生态旅游开发中整修过的盘山路上车水马龙,也看到了参天绿树掩映的宽敞河道中白鸭舞翅,大鹅曲颈天歌,还有清澈见底的泉水边、树荫里俊男靓女穿梭在五颜六色的帐篷和木炭烧烤摊之间多姿的身影。凉爽的清风生动着孩子们荡漾在秋千上的笑语和赤足戏水的欢声。不知来自哪里的游客朋友们就像回到了温馨的家园,全然一番甘其食,美其服,安其居,乐其俗的惬意模样。我是被深切地感染了,心情舒畅,步履也愈发轻松自在,去三泉源头看了正在实施中的水上漂流及其它娱乐项目,又去看已经修复的上林舍龙天庙。龙天庙在半山腰,缘崖而建,因绿树环绕,颇有“深山藏古寺”意境。龙天庙是在旧址上修复的,施工时挖出一通碑来,字迹还算清晰。我的心底里依然纠结着上林舍这个村名的来由,便想从碑上捕捉一点信息。这一通碑却是“龙天庙移置佛像增修穿廊碑记”。碑是康熙五十七年中秋时节立的。遗憾碑文中没有提到上林舍,有一段话却说得颇好:夫人之事神,岂必大刹凌云丛林深邃始足将其诚敬哉?即一洞一廊而不沦于嚣杂焉,亦可以昭其祈报矣。则登斯崖也,仰视岚光千峰爽气映楼台,俯临涧水万倾溪云联碧落。层峦耸秀间,洞天忽辟,福地弘开,固与佛道之清幽允相协也。佛如有灵,不歆其明禋也哉。

       我是品味着这一段碑文从山腰返回,又进了胡二嫂农家乐饭庄的。胡二嫂农家乐在寨上,坐北朝南,能听到上林泉哗哗的水声,能看到水边休闲娱乐的人们。农家乐后半部分是土窑洞,前半部分则是砖砌的平顶房;窑房相通,合为一体,别样风情。饭是在平房里享用的,桌上有几盘野菜。胡二嫂说,山里到处都是宝,从田地里劳动回来,顺手就能采摘五六样野菜;这五六样野菜可就是五六种天然绿色的好食材呢!酒喝得尽兴,饭吃得舒坦。之后,我进到土窑洞里,那里有一盘土炕。酒意微醺,一如花看半开,在冬暖夏凉的土炕上歇息,该是怎样一种享受?这便躺在炕上,这便想到了孔老夫子的话:饭蔬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这般自我净化、自我感悟,竟是恍恍惚入得朦胧梦乡,不想醒来。

       此后,又去过几次上林舍,眼见得上林舍大力发展乡村生态旅游,以水为魂,以山为魄,结合美丽乡村建设,将周边山丘、田野资源纳入开发构架,引导当地群众积极参与相关服务,如漂流船艇操作、旅游区维护、特色农家乐服务、乡土工艺品销售等等,带动地方经济发展。通过分期开发和滚动发展,全新打造升级集乡村旅游、生态观光、休闲度假、户外运动、趣味娱乐、特色美食为一体的新型绿色生态旅游景区。而我,也曾在华北地区最长的高空玻璃滑道体验“树梢上的漂流”;也曾在丛林穿越、金色沙滩、神州飞碟、悬崖秋千、七彩旱滑、太空自行车、集体荡木等项目中寻求刺激;也曾在《一代名将郭子仪》实景剧中领略战马嘶鸣,目睹刀光剑影;也曾在生态旅游餐厅享用价廉物美的农家饭菜,品嚼几年前胡二嫂朴实的话语;也曾在林间小屋门前掬一捧甘洌清泉滋心润肺,清丽嗓音,吼几句土味十足的汾阳地秧歌。

       2023年8月23日,山西省文学院与吕梁市文联组织作家开展以“一泓清水入黄河”为主题的“生态文明,美丽吕梁”文学采风创作活动,采风活动的第一站便是上林舍。我有点兴奋地向远道而来的作家朋友们讲述上林舍的这一泓清水。这一泓清水为三泉汇聚,出于上林,大致方向是由西向东,流经汾阳安家庄水库、张家堡、河堤村、田村,直到汇入汾阳城西的禹门河生态公园,再流经汾阳北关园、米家庄、潴城等村,融入汾阳建昌村以东的三汇河,这般淙淙涓涓,击无创,射无伤,斩不断,焚不燃,生生不息,千回百转,终是绕了汾阳境域几乎一个半径后汇入文峪河。端的是,一鞭红雨五十里,贯穿丘陵平原;地肥水美沿线,经济林带绵延;广袤沃土良田,春华秋实嘉年。这一泓清水汇入文峪河后,就往相邻的孝义市寻找山西的母亲河汾河去了,在孝义市南姚村一带,扑进汾河母亲的怀抱,又一路欢欣鼓舞出吕梁、入晋中、达临汾,过河津,才与中华民族的“母亲河”黄河比肩同行,河汾同辉,一路向南,直到万荣县荣河镇庙前村才投入黄河滚滚洪流,述说汾河细浪碧波荡漾的情节和一路的艰辛曲折,还有汾阳上林舍这一方绿水青山生态文明的故事,激荡“一泓清水入黄河”奔流到海的豪迈与向往。

       现在,我和我的作家朋友们徜徉在上林舍的上林泉边,憧憬着“生态文明,美丽吕梁”的诗情画意,陶醉于秀美山川,树木葱茏,草长莺飞,五谷丰登的自然大美之中。忽见王建伟先生满面笑容而来,建伟与我的作家朋友们打过招呼,短暂寒暄几句,然后把我拉到一边,似乎有点不好意思地说,他们拍了个很短的电视宣传片,能否给配一句美词。我说龙天庙碑上“仰视岚光千峰爽气映楼台,俯临涧水万倾溪云联碧落”就挺好。建伟强调只要一句通俗易懂的话。我也吟也唱:生态上林,等您踏歌而来……

阅读 1436
文章由 美篇工作版 编辑制作
投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