慰问

竹影扫阶
创建于02-02
阅读 3685
收藏TA

需扫码在手机上打开
文章后点击更新提醒

  我们马村最近几年发展很好,不再像以前那样穷的稳定了。前些年,我们马村家家户户指望着种地,地里那些收成,勉强填饱肚子,遇到洪涝灾害时,一家人连饭都吃不饱。整个村都是妥妥的穷,不掺杂任何杂质的穷。

     后来,我们马村第一个走出去的马元,到了广东,开始他的探索,当时村里人听说马元去了广东,人们没听说过广东,以为那是天边,或者说是外国。没人知道马元在那边干了啥,五年后,马元回到村里,村民哪里还认识他。只见马元烫着卷发,戴着蛤蟆镜,穿着皱皱巴巴的西服。全村人都来看热闹。

      马元还提了一箱子外边带来的新物件,村里人哪见过这些东西。跟孩子一样好奇的围观,问这问那。马元耐心的讲解,人们逐渐明白了,他去了广东,做生意,赚了钱。

  村里但凡有点头脑的人都来到马元家里,想让马元带他们出去长长见识,摆脱这种地的命运。马元没过多思考就答应了。第二天,马元带着几个人出发了。人们看着他们远去的身影,既羡慕又叹息,出去了可能会和马元一样过得好,也可能抛家舍口灰溜溜回来。早在多年前,村里有个人也出去闯荡过,没几个月,跟一个乞丐一样回来了。他再也不提外边的精彩世界。

       过了几年,村里来了几辆小车。全村又沸腾了,出去的几个人,回来了。开回来四辆车,这简直是村里人不敢想象的。几个小伙子和一个姑娘,穿着崭新的衣服,油光满面。这些有了成就的村民打算带动全村一起致富。

      马元在村里办起了工厂,生产零部件,不少村民成了厂子里的员工。小马甲,也就是一同出去的最小的孩子,在村里开了养殖场,养牛养羊,起初人们觉得小马甲没学到本事,村里人都会养牛养羊,后来,人们才发现,小马甲是规模化养殖,机器设备替代人。一下子几万头牛。

  大马哈,也就是一块出去闯荡的年龄最大的人,在村里办了食品加工厂。收购全县的蔬菜,制作食品,后来,又开了零食加工厂,生产饼干等零食。平时不说话的黄丫头,也就是唯一一个跟着出去见世面的姑娘,开了饮料厂,村东头的水库被她包了,生产凉白开,甜味饮料。

        全村的人都去了厂里,老李看着庄稼地逐渐荒废了,就想着把地统一管理,承包了村里所有田地。人们谈的都是厂里的事,工资的事。我们马村名气越来越大,市里电视台来过几次报道,紧接着,省电视台也来采访。村里几个厂长,在马元的建议下,给村里修了路,横七竖八,修了30条路。各地的火车络绎不绝来到我们村。

       临近春节了,县里来慰问,拉了一车水果,村里人一户一箱。记者扛着相机,招呼人们摆好造型拍照。哪只,水果早被人们抱回家,记者急了,找来村长,村长在喇叭里呼着要求村民把慰问的水果搬出来,摆好,拍完照再拿回去。村民们却把水果拿出来,拿来了空箱子,记者无奈,为了拍照嘛,空箱子也行。村长找了几个孩子站在水果箱子后面,记者拍了张照片。

  这件事成了村里人的话题,人们讨论着水果慰问的事。小马甲说,咱们也该为村里慰问下。几个村企业家一合计,根据自家的产业情况,拿出部分物资来慰问村民。于是,养殖场杀了20头牛38只羊,饮料厂拿出108箱饮料,食品厂拿出100箱零食,马元生产零部件,没法慰问,干脆拿了50万,包成了红包。

      村民们排队领慰问品,各家各户领到了牛羊肉,饮料,零食,红包…,过年每家都几乎不需要再购置太多年货。互惠互利,各得其所。没有人拍照,没有上新闻,除夕夜,人们在家包着水饺,看着电视,播放着村里几个孩子现在空箱子前的照片。

        来年,又有不少人有了新想法,有的想办花卉种植,有的想开幼儿园,有的想办维修厂……全村都在努力着,大家商量着,过年都可以相互慰问。谁慰问的多,谁最有出息。

  为了慰问,也得努力,全村干劲很足,迅速成了当地最富裕的村。

阅读 3685
文章由 美篇工作版 编辑制作
投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