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合肥市农村中小学幼儿教师语言文字培训简报(肆)

许统恩
创建于2024-08-08
阅读 2675
收藏TA

需扫码在手机上打开
文章后点击更新提醒

暑热未消,秋意已来。

8月8日,这是合肥市农村中小学幼儿教师在碧波荡漾的巢湖湖畔参加语言文字培训的第四日。

国家级普通话测试员、国家级普通话培训主讲教师,安徽省语言文字工作委员会专家组成员,安徽省朗诵艺术学会专业委员会委员,安徽省电影电视评论学会语言艺术专委会副会长,安徽历史文化研究中心弘扬中华文化优秀传统文化专委会委员,合肥学院语言与传媒学院周鹂副教授以《教师的语言艺术》为主题,带领学员们深入领略了教师语言的多重维度与艺术魅力,从艺术语言的要求到职业语言与日常口语的区别,再到声、情、义的艺术统一等,每一个话题都让在场学员们受益匪浅。

周老师首先强调了教师语言的基本要求:在准确的基础上追求生动、新鲜、幽默、活泼。这不仅是对教师职业的基本素养要求,更是确保教学质量的关键。教师的每一句话都应当清晰传达知识,避免模糊和歧义,让学生在理解上无碍。同时,语言还需要富有感情和感染力,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在此基础上,教师语言还应富有个性,体现教师的独特风采,从而在学生心中留下深刻印象。

讲座中,周老师明确指出了教师职业语言与日常口语表达之间的区别。教学语言要求更为严格,必须遵循一定的规范和标准,如使用普通话、避免方言等。这是因为教学语言不仅是知识的传递工具,更是学生模仿和学习的对象。相比之下,日常口语则更加随意和自由。通过对比,学员们则更加深刻地认识到教学语言的重要性及其特殊性。

周老师以自身丰富的“实战”经验为例,阐述了声、情、义在艺术表现中的统一。她指出,在教师的语言艺术中,声音是传递情感和意义的媒介,而情感则是赋予声音感染力和生命力的源泉。教师需要通过语调、语气、音量等语音要素的变化,将内心的情感外化并传达给学生。这种声、情、义的艺术统一,不仅能让课堂更加生动有趣,还能增强师生之间的情感共鸣。

扎实的语言表达基本功是教师必备的能力之一。周老师强调,教师需要具备清晰、流畅、响亮的语言表达能力,避免口头禅和语病。同时,教师还需要掌握重音、停顿等语言技巧,注重把握作品的音乐、节奏方面的韵律美,遣词造句的形式美,还要注重教师自身的教态美以及态势语的运用、视线与视角的相互搭配,以更好地表达思想和情感。这些基本功的锤炼需要长期的积累和实践,但一旦掌握,将极大地提升教师的语言魅力和教学效果。

教师的语言修养不仅体现在专业技能上,更体现在个人品质和文化素养上。周老师指出,教师需要不断提升自己的语言修养,包括纯洁语言、文明用语、准确表达等方面。同时,教师还需要具备广博的知识储备和敏锐的观察力,以便在教学中灵活运用各种语言素材和表达方式。这种自我修养的提升不仅有助于教师的个人成长,更能为学生树立良好的榜样。

最后,周老师强调了教师语言艺术需要与时俱进。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和教育改革的深入推进,教师的语言艺术也需要不断创新和完善。教师需要关注时代潮流和学生需求的变化,不断调整自己的语言风格和表达方式以适应新的教学环境和学生群体,提高思想道德修养和教育心理学修养。同时,教师还需要积极学习和借鉴其他领域的语言艺术成果,以丰富自己的教学语言体系。

下午,合肥市庐阳区幼教教研员,正高级教师,教育部第三批国培专家库成员,安徽省优秀教研员,合肥市首批“教育专家培养工程”培训对象,合肥市学科带头人方明慧老师给在场学员们带来了《幼儿故事的选择与改编及讲述技巧》的专题讲座。

幼儿文学作品以其独特的魅力,成为孩子们成长道路上不可或缺的伴侣。它们以形象生动的角色、简单易懂的语言、浅显明了的情节和积极向上的主题,深深吸引着孩子们的注意力。这些特点不仅符合幼儿的认知发展水平,也满足了他们探索世界、学习新知的好奇心。

方教研员指出,故事在幼儿成长中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它们不仅是语言的载体,更是情感的桥梁、价值观的传递者和创造力的源泉。通过故事,幼儿可以发展语言能力、培养情感认知、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并在想象与创造的海洋中自由翱翔。这些经历将为他们未来的学习和生活奠定坚实的基础。为此我们要具备相对应的技巧。首先,我们要选择适合幼儿年龄和兴趣的故事,确保内容健康向上、情节生动有趣。其次,在讲述过程中,我们要注重语言的表达和情感的投入,用生动的语言、丰富的表情和恰当的手势来吸引幼儿的注意力。同时,我们还要关注幼儿的反应和互动,及时调整讲述策略,确保故事能够深入幼儿的心灵,更要鼓励、引导幼儿多样性的表达。

方老师还指出,改编幼儿故事是一项富有创造性的工作。在改编过程中,我们要尊重原作的主题和核心价值,同时根据幼儿的特点和需求进行适当的调整和创新。通过简化情节、丰富细节、创新元素等手法,我们可以使故事更加贴近幼儿的生活实际,增强故事的吸引力和感染力。同时,我们还要注意保持故事的连贯性和逻辑性,确保幼儿在欣赏过程中能够顺畅地理解和接受。

讲座上,方老师带领学员们深入解读、演绎了《鹅大哥出门》和《鼹鼠的皮鞋车》等多个经典案例,使我们更加直观地感受到了幼儿文学作品的魅力和价值。同时,我们也学习了如何运用所学的知识和技巧来分析和改编这些故事,使它们更加符合幼儿的需求和兴趣。

在欣赏幼儿故事时,我们要注重以下几点:首先,要认真阅读故事文本,理解故事的主题和内涵;其次要准确理解角色特点,感知与体验角色心理活动和情感变化;再次,要深入分析故事的主题和意义,挖掘其中的教育价值,引导幼儿移情体验与交流对话,激发想象;最后,在与他人分享自己的阅读体验和感悟,拓展思维和视野。通过这些步骤,我们可以更加全面地欣赏和理解幼儿文学作品,感受其中的美好与智慧,感受文学美感,感受生活美感,感受生命美感!

两位老师的讲座为我们提供了宝贵的启示和指导。在未来的教育生涯中,我们将继续努力学习和实践教师语言艺术的相关知识和技巧,不断提升自己的语言素养和教学能力,为学生的成长和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

阅读 2675
文章由 美篇工作版 编辑制作
投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