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几日,工业和信息化部发布公告,根据行业发展变化和有关工作部署,工业和信息化部对《工业机器人行业规范条件》和《工业机器人行业规范管理实施办法》进行了修订,形成了《工业机器人行业规范条件(2024版)》和《工业机器人行业规范条件管理实施办法(2024版)》。
由于起步晚等因素,我国机器人市场,尤其是工业机器人发展水平还落后于主要发达国家,为此国家高度重视,致力于突破技术瓶颈。目前阶段下,我国机器人市场的拐点在何处?
十四五规划提出机器人发展的两项目标:到2025年,我国成为全球机器人技术创新策源地、高端制造集聚地和集成应用新高地;到2035年,我国机器人产业综合实力达到国际领先水平。
在机器人行业的发展进程中,尽管遭遇了市场的起伏和未来的不确定性,但前景依旧还是明朗的。
例如,新能源行业的爆发,给机器人行业带来巨大的红利。经过十多年的不懈努力,国内新能源智能制造已从对进口设备的依赖中解脱出来,实现了显著的国产化成就,甚至在生产效率和设备稳定性等关键指标上超越了国际水平。
随着消费市场的回暖,技术的迭代更新,如MR设备、钛合金、折叠屏等新技术和新产品的涌现,3C电子行业在2024年迎来了复苏的迹象,摆脱了之前的颓势。
由于3C电子行业对高精度、高效率生产设备的需求持续增加,机器人自动化解决方案成为3C相关企业提升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的关键所在。根据行业数据显示,中国3C行业工业机器人在2023年的销量达到了近6万台,其中国产机器人占据了逾三分之一的市场。可以预想到,到2026年,这一数字有望达到9.2万台。
汽车制造及其零部件生产同样是机器人应用的重要领域。数据显示,2023年该行业机器人的销量超过了10万台。预计在未来几年,这一数字还将持续增长,到2026年达到15.6万台。
作为机器人行业落地最重要的一环,系统集成商扮演着设备厂商与终端企业之间的纽带桥梁,担负着平衡双方需求的使命。
国产终占半江山,高增拐点何时现?
一直以来,实现国产化是中国机器人企业长期以来的目标,期盼国产机器人能够从零部件到本体,在整个产业链上占据半壁江山。在2023年,中国机器人企业的这一目标终于实现。
GGII数据显示,2023年中国工业机器人市场销量31.6万台,同比增长4.29%,预计2024年市场销量将延续承压态势。其中,工业机器人内外资市场份额发生较大的变化,国产工业机器人份额首突破50%,达到52.45%,在销售数量上实现了领先。
同时,我们也要注意,尽管机器人的出货量有所增长,但各企业的销售额表现却不尽相同,平均单价呈现下降趋势。这一现象表明,企业需要进一步拓展市场规模,以抵消成本下降带来的影响。
尽管未来几年市场环境可能会有所变化,据预测,到2030年,中国工业机器人市场销量有望达到70.5万台,其中国产工业机器人的份额预计将占到80.14%。
上半场以价换量,下半场以量保利?
在机器人行业的初始阶段,大多数企业采取了“以价换量”的战略,以求快速占据市场并增强其产品的市场影响力。然而,这一策略也引发了整个行业利润率的下滑。面对2023年国产工业机器人市场份额突破50%的现状,究竟哪些企业实现了盈利?
在一个高科技产业中,如果毛利率低于30%,那么企业在研发和市场扩张方面的投入将会受到限制,这将对企业的盈利能力构成挑战。这是一个值得行业深思的议题。
那么,如何应对行业发展的下一阶段呢?
策略是“以量保利”。这包含两个方面:一是通过提高产品质量来维持利润;二是通过扩大生产规模来保持利润。两者相比,通过扩大规模来保持利润更为切实可行,因为提升产品质量往往需要巨额的研发投入,且难度较大。
从当前形势分析,中国在机器人核心技术,尤其是在协作机器人和AGV/AMR等领域,已接近国际水平。然而,在机械臂某些核心技术领域,尚未实现技术上的重大突破,这要求国内机器人企业进一步提高产品的稳定性,特别是在重负载型机器人的应用上。
价格战激烈,利润仍是重要问题
不可否认,当前中国机器人企业已经拥有了一定的市场份额,但利润仍是一个令人担忧的问题。在多关节机器人、SCARA、DELTA、协作机器人、AGV/AMR以及系统集成等不同的细分市场中,每个领域的CR5份额都显示出显著的差异。
以DELTA机器人为例,这一领域的市场规模相对较小,目前约有50家企业参与竞争。CR5份额从2021年的66%增长至2023年的75%。协作机器人市场目前有大约70家企业,经过一段时间的竞争后,CR5份额从2021年的72%下降到2023年的66%。SCARA机器人领域目前有大约78家企业,其CR5份额在2023年为64%,过去三年变化不大。
多关节机器人市场目前有大约235家企业,价格竞争激烈,CR5份额从2021年的54%小幅下降到2023年的53%。AGV/AMR市场同样竞争激烈,目前有大约245家企业,CR5份额在2023年为50%,较2021年的36%有所上升。系统集成商领域企业数量超过4000家,2023年CR5份额仅为15%。
根据以上数据来看,除非本体企业数量减少到50家以下,否则国产机器人企业难以实现盈利。这一判断凸显了行业整合的必要性,以及企业间合作与竞争的双重性。
进口一去不复返,出口六轴须努力
随着国产机器人的技术和质量迅速提升,以及价格更具竞争力,纯进口机器人下滑明显。虽然国产工业机器人在价格方面极具竞争力,但在海外当地的服务能力不足,仍需要国产机器人本体企业以及系统集成商共同提升。
GGII预计,2024年海外市场服务机器人的需求会持续增加,但对于工业机器人的出口数量表示存疑。因为国内机器人企业在国际市场方面的开拓相对保守,鲜有企业以“全球化”或“国际机器人企业”为目标。
GGII数据显示,2024年上半年,中国工业机器人进口数量为26492台,相较2023年上半年同比下降42.94%;中国工业机器人出口量为11269台,同比增长3.52%。其中,协作机器人出口量为4182台,相比去年同期增长61.72%。其他类型工业机器人出口量为7078台,相比去年同期下降18.66%。
六轴大载差距大,协作比大更比强
在大负载六轴机器人部分,国产机器人与国际领先水平还有较大差距。但在协作机器人方面,从负载能力来看,国产品牌并不逊色于外资品牌,甚至有几家国内企业推动了全球大负载机器人的发展。
然而,在大负载应用中,竞争的不仅是“更大”,还要“更强”。国产机器人厂商还需要在可靠性、寿命、精度等方面进一步加强。
领先须破四个“差”,竞争比拼软实力
无论是机器人本体厂商,还是系统集成厂商,若要实现领先,必须先破四个“差”,即信息差、认知差、竞争差、执行差。
其中,信息差主要体现在出海、新兴行业和市场情报等方面;认知差主要体现在对行业Know-how、优势行业和行业走势的认知上;竞争差主要体现在品牌力、技术实力和资金实力;执行差主要体现在交付质量、项目管理和技术-产品-工程化落地闭环等方面。
特别是在竞争差方面,当前国内机器人相关企业的竞争力还相对较弱。
三年河东新能源,三年河西大国器
光伏、锂电等行业需求增速正在经历下滑,张小飞博士认为,企业更应着重布局部分新能源领域,比如新能源汽车、动力电池、储能锂电池等,毕竟其每年仍保持增长态势,设备也在不断更新,众多产线也需要改造,所以整体工厂的效率仍需要借助机器人、自动化产线等来加以提升。
另外,半导体、食品饮料、汽车零部件、矿山等行业预计今年需求增速5%-10%;注塑、家电、农业机械等行业预计今年需求增速10%-15%;轨道交通和3C行业预计今年需求增速15%-30%;航运飞机、钢结构、集装箱、船舶等行业预计今年需求增速30%以上。相比之下,锂电,光伏为代表的新能源行业今年均面临需求下滑的压力。
特别是在航运飞机、钢结构、集装箱、船舶等行业,目前仍有许多依赖人工的环节需要升级,以达到机器人作业的标准。
好苗浇灌成大树,老树相守长新芽
2024年上半年,工业机器人下游应用的三大基本盘(汽车及零部件、3C电子、新能源)表现各异。
从具体表现来看,3C电子行业受需求拉动,各项经济指标均显示出回暖迹象;传统汽车及新能源汽车产销量保持平稳增长,新增投资需求下降;锂电池和光伏均进入调整期,行业景气度不佳。
综合上半年工业机器人产业的相关行业宏观经济形势,GGII认为,下半年工业机器人下游三大基本盘将面临需求进一步走弱的挑战,同时内外资企业的分化加剧将延续。GGII预计,2024年全年中国市场工业机器人销量将下滑至29.7万台,与去年同期相比下降6.1%。
经过多年的行业变迁,一些新的增长领域正在涌现,比如半导体、金属制品、塑料化工、食品饮料、家电等,机器人企业应该给予这些“好苗”发展支持。
虽然新能源行业暂时波动,但动力电池、储能等市场规模仍保持增长。就工业机器人在新能源各个领域的应用状况来看,GGII数据显示,2023年工业机器人在锂电行业的应用占比为9.36%,在光伏行业的应用占比为8.4%。
大市场大刀阔斧,小市场利刃出击
在面对大市场时,企业需要大刀阔斧,勇往直前。对于小市场,企业则需要精准且主动地出击。高工机器人在走访调研时发现,目前许多行业的自动化程度普遍较低。
就目前来看,许多细分领域的国产化率与50%这一目标仍有较大的差距。
GGII数据显示,2023年中国3C行业工业机器人销量为5.94万台,国产份额占比为35.52%;中国汽车及零部件行业工业机器人销量为10.17万台,国产份额占比为21.56%;2023年中国半导体行业洁净机器人销量约为0.3万台,国产份额占比仅为5.24%。
汽车敢打“上甘岭”,狭路相逢勇者胜
对于汽车行业,机器人企业应拿出敢打“上甘岭”的决心和勇气,不断投入研发,最终实现技术突破。GGII数据显示,2023年国产工业机器人在汽车零部件行业的应用占比为28.35%,在汽车整车的应用占比仅为5.96%。
从涉足汽车及汽车零部件行业的企业数量来看,目前国产机器人企业超24家,但真正在汽车及汽车零部件行业得以批量应用的企业并不多。
强弱工艺皆内卷,回报还看软实力
当前,机器人行业处于高度“内卷”状态,但最终仍需关注回报。
就2023年中国工业机器人应用工艺分布来看,GGII数据显示,应用在搬运/上下料这类相对通用场景的占比为60.38%,应用在焊接、装配、喷涂、抛磨等强工艺场景以及其他工艺的占比为39.62%。其中,焊接工艺应用占比为14.72%,装配/拆卸工艺应用占比为15.16%。焊接、装配等复杂工艺应用潜力巨大。
26年来,扎根华南市场的 ITES深圳工业展 暨 深圳国际机器人及自动化设备展一直以:为制造终端工厂各个生产线自动化、智能化升级改造阶段提供系列解决方案参考;为非标自动化设备厂商提供各种自动化零件选型应用方案参考为己任,为广大机器人/协作机器人品牌、非标自动化设备企业,以及上下游配套力控、机器人末端执行机构/电气液动品牌、机器视觉方案及设备、动力传动方案、运动控制、FA自动化零件及方案、供料自动化等品牌企业及集成商,搭建一个技术展示交流的平台。
第26届ITES深圳工业展 暨 2025深圳国际机器人及自动化设备展 将于2025.3.26-29在深圳国际会展中心(宝安馆10大展馆,20万平)欢迎参与交流。
•为制造终端工厂各个生产线自动化、智能化升级改造阶段提供系列解决方案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