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把手教,心贴心学” 
——记录参加2024年名师优课教师核心能力深度训练营(数学D3)

母迪坚
创建于2024-08-08
阅读 528
收藏TA

需扫码在手机上打开
文章后点击更新提醒

     今天是探索张齐华社会化之旅的第三天,有了前两天的学习,我们对于“社会化学习”的理念以及授课模式有了较为深刻的理解。同时也聆听了学习共同体的构建方法及如何快速创建一份合格的学习单。接下来,老师们蠢蠢欲动,迫切期待在课堂中进行尝试运用。于是,张齐华老师团队老师第三天给我们带来了满满的干货:手把手的教我们“如何培训学生很好的完成一份作业单?”以及“指导学生如何进行组内共学的实际操作?”

     今天上午前半段,张齐华老师团队的王江老师以《完成学习单:如何让作业变成作品》为题,为我们带来了精彩纷呈的专题报告。王老师从:为什么要完成高品质的学习单?高品质的学习单长什么样子?怎样指导学习完成高品质的学习单?三个方面进行分析。其中,王老师着重讲解了“高品质学习单的完成路径”,他从:如何解读“我的目标”;如何完成“我的研究”;如何提出“我的问题”三个方面进行了详细的讲解。报告不仅拓宽了大家的视野,更让老师们对“学习单”与“作品”之间的转化机制,有了更为清晰的认识。

     紧接着,为了打消老师们觉得学习单难以完成的顾虑,“数学王子”张齐华老师亲自上阵,给老师们实操:如何“简约而丰富地”完成学习单。各小组先在规定时间内针对《鸡兔同笼》问题完成学习单,然后在给定的时间内进行组内互助,最后抽取个别小组进行学习单展示并现场进行点评。

     正因为高效完成学习单关乎课堂学习效率的有效性,我们进行了“如何完成一份有效学习单的小创意”。老师们脑洞大开,想出了很多实用又新颖的观点。来自全国五湖四海的老师们临时搭档的培训小组就是一个个“学习共同体”,大家齐心协力,团结一致,好不示弱,各抒己见。此环节不仅增强了团体凝聚力,也解决了老师们的心头之惑“如何引导学生高质量的完成学习单”。

     今天下午前半段,还是由王江老师带来的报告:《组内共学:操作要义与教师引领》。关乎每一个学生数学学习质量的组内共学,王老师从“组内共学规范”开始,先规范好孩子们的学习环境、肢体动作、共学语言。接着理清“组内共学流程”,明确组内分工,落实组长和组员的职责。共学环节从我的目标板块开始,需要阅读目标、解读重点、对标任务。我的研究板块需要读题、解答、互动、总结、完善五个步骤,尤其互动环节,需要组长及时追问,深究各成员思维的盲点。老师给孩子们提供了确认类、求联类、具化类、索因类四种提问方向。最后我的提问板块需要组员们先分享,再共同答疑,对于无法解决且与目标有关的问题,以及思维有挑战的问题可以推选给老师,全班共同解读。

     操作方法学会了,张老师用视频切片“平移的再认识”的小组共学片段检验学习成果,小组分工从共学状态、共学组织、共学参与、共学成效四个方面观察。通过逐帧切片分析课堂实录,我们深刻体会到,在新的组内共学模式下,学生的讨论不再流于形式,而是真正实现了深度参与与思维碰撞。群体性评价策略的运用,更是让每一个学生都被深度卷入思考之中,他们的不同想法和观点相互交织、碰撞,从而激发出更多的灵感与创意。

     学了方法,看了孩子们的展示,开始模拟演练啦!数学演员老师进行角色扮演,小剧场不仅给我们带来了很多欢乐,也直观展示了共学环节中组长一职多么重要,也看到了组员们共同合作将知识内化的过程。一边看小剧场我也一边在感慨,作为一名老师,我已经深入学习了共学的所有流程和要点,也知道本节课的重难点,还学习了提问的方法。但当我将自己当成学生进行共学讨论时,还是会有混乱、有遗漏,不知道如何提问,无法兼顾所有小伙伴等问题,可见那些已经可以自如进行社会化学习的孩子们有多优秀!

     在教育的道路上,张齐华社会化学习为我们开启了一扇通向未来教育的大门,让我们看到了学生无限的潜力和可能。让我们携手共进,一同踏上这充满魅力与挑战的社会化学习之旅,为孩子们创造更美好的明天!




文字:母迪坚 吕俊蕊

图片:参加培训教师

初审:敖抗抗 张芮菲

复审:毕兴艳 

终审:冉志荣 陈建平

阅读 528
文章由 美篇工作版 编辑制作
投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