铁兵黄河连故事:
九连往事

用户4051555
创建于08-08
阅读 2365
收藏TA

需扫码在手机上打开
文章后点击更新提醒

   

 铁道兵黄河连故事:

 九连往事



     我一九五八年入伍,一九六五年三月从上海调入新组建的铁道兵独立汽车团,任三连排长,一两个月后组建七连,又调我到七连任排长,八月份提升为七连副指导员,一九六七年元月九连成立,连长和指导员职务由杨万杰同志一人担任,我从七连调入九连参加连队组建,仍任副指导员。一九六八年一月,上级派陈忠科同志来任指导员,杨万杰同志专任连长。一九六八年六月,陈忠科同志转业,杨万杰同志由连长改任指导员,上级任命我担任九连连长。我担任连长近三年,至一九七一年五月转业。算起来我在九连前后差不多有四年半,这是一段不短的经历。回首这四年半时间与战友们同生活,同工作,所度过的日日夜夜,所走过的山山水水,我还是有不少美好的记忆。

       与前边一到八连都是清一色的解放牌汽车不同,九连配备的是山东产的黄河牌载重汽车,黄河车自重七吨,载重量八吨,以柴油为动力,是国家定型的容易操作,便于维护,经济实用的载重汽车。汽车团在后成立的四个运输连都配备吨位较大的特种车辆,有利于运载大型重型物资设备,有利于提高运输效率。九连的黄河车不是一次性配齐的,刚开始只有二十几辆,以后又陆续分几批到达,到六七年年底才全部配齐,共43辆,达到了编制要求。


      九连的人员和汽车一样开始也不足,真正配到编制要求的140名名额,是一九六八年新战士补入连队之后。刚开始不到一百人,都是从一至八连或团机关及后勤单位抽调过来的。为弥补人力的不足,尽快适应运输任务的需要,团与支援成昆线建设的地方车队联系协商,借调一部分驾驶员和修理工补充到九连。职工最多时有十几人,分别来自安徽、山东、河南、北京、湖北、新疆等车队。他们一般都有五年多甚至十几年工龄,驾驶技术和修理技术过硬,独立工作能力强,而且都是主动报名积极争取来支援三线建没的,基本觉悟和组织纪律性很好,有几名还是党员或团员。我们把职工编入班排,除了不让他们站岗和不要求他们出早操外,其他任务分配,学习开会,一日三餐,集合站队以及党团组织活动都和我们自己的干部战士一样。一九六七年没有征兵,为了解决兵员不足问题,一九六八年新兵入伍后汽车团一下子给九连补充了46名新兵,从而达到了编制规模。随着新战士逐步能独立工作,外部职工陆续离开九连回归原所在单位,至六九上半年全部走完。这些职工两年多时间内对九连完成运输任务作出了重要贡献,尤其是发挥师傅作用为九连带出了一批合格的驾驶员和修理工,成绩非常大,让我们永远感激。九连的干部战士也非常尊重他们,关心他们,他们中的不少人受到过多次嘉奖。分手时都恋恋不舍,有的后来还来过信。

      九连驻禄丰时,主要为铁道兵一师、五师运输物资器材,一般是在昆明装车,运至沿线施工工地,最近的如运到禄丰附近工地,只有一百多公里,一天打一个来回不紧张,任务重时装卸车快一点甚至一天可以跑两趟,最远要运到攀枝花(当时叫渡口)附近工地,有三四百公里,两天一个往返还紧张。六九年搬四川德昌后,为铁十师服务,从渡口、米易等地装车,运到西昌附近工地,运距二百公里左右,一天可以完成一个往返。成昆铁路一九七O年七月一日修通,九连又完成了一些配合工程收尾的运输任务,短暂修整后即搬至川东的邻水县,为铁七师、八师修建襄渝铁路南段运输物资器材,由重庆的九龙坡、沙坪坝、茄子溪等车站装车,运至达县附近最远至万源的施工工地,运距一般在二百多公里,最远的近四百公里,大部分时间可以卸车后回连队驻地,太远时就要在外边住一晚上。

      作为连长,圆满完成上级布置的运输任务,始终是第一位的工作。完成任务关键在人,在加强汽车维修保养,保证车辆完好率出勤率利用率的基础上,我与连领导班子成员形成共识,把抓好驾驶人员驾驶技术的提高和驾驶作风的端正作为经常性的工作常抓不懈。无论是成昆线还是襄渝线,运输道路都很艰险,成昆线时公路处于横断山脉和大小凉山区域,大部分沿着金沙江干支流及雅砻江岸边走,襄渝线时公路也多在山区,从南到北依次是华莹山和大巴山,总之我们跑的路依山傍水或依山傍崖为主,让人省心的路虽然也有但是不多,这说的还是国道省道或县乡公路,至于各施工单位所修的便道,就更差了,标准很低,道路很窄,勉强能过去车,有些地方还流着水,有的地方山上还不时有石块掉下来。甚至还遇到过车队已接近施工现场,而运输便道却没修通或者是被山洪冲毁的情况,只有等着便道抢通再过去。我们的驾驶员则是老驾驶员少,新驾驶员多。六八、六九、七O年的新驾驶员,都是教练三个月再跟老司机当助手三个月就单独顶车上路承担运输任务,相当于速成。因为原本驾驶力量就不足,任务很重必须突击时还得配双司机加班,急等用司机。为解决路况严峻和很多司机经验不足的矛盾,连里几位领导同志商量想了一些办法,比如组织车队时让老司机跑头车和尾车,新司机跑中间,这样能控制住车速,有什么事有人帮助,新司机就心里踏实,减少一些紧张。遇到个别危险性确实大的地方,由老司机帮助一辆一辆开过去,新司机在副驾位置看着,学习老司机的操作方法。带车队的连排干部多乘新司机的车,及时给予鼓励或指导,收车回驻地后帮助总结分析,使新司机能跑一趟进一步,增强能力和信心。这样新司机进步就比较快,逐渐成熟起来,成为放心司机,有的第二年就当师傅带助手了。驾驶作风是非常重要的又一个方面。有的喜欢开快车,有的不够爱护车辆,不注意擦拭清洗,车容不好,有的喜欢与别人斗气,加上九连的黄河车比解放车体型大,马力足,特别是有几台车又是铁大厢,在路上与外单位解放车会车或互相超车时有几分“牛”气,缺乏礼让,还说让你看看我黄河的威力,很容易造成刮蹭甚至严重事故。针对这方面的问题,连里一是加强教育,讲清道理,使大家认识到驾驶作风对于安全行车和完成任务的极端重要性。二是抓规章制度完善和落实,尤其是盯紧重点事和重点人。三是树立先进典型,使大家学有榜样,连队每年都评选出安全标兵和爱车模范,给予表彰奖励,号召大家学习。我记得七O年的安全标兵是一班长廖启惠,爱车模范是八班长胡保德。由于全连上下齐心合力,九连在成昆线和襄渝线都圆满完成了上级下达的运输任务。


       在成昆线运输的物资器材中,比较特殊的是给修建金沙江铁路大桥运送桥梁和为修建西昌火车站运送钢轨。这都属于长大构件,装车后整车重心上移,对构件固定、车速控制及转向交会等都有严格要求。我们挑选出十几台车况好驾驶员技术过硬的黄河车组成专门车队,由我和副连长都永太、罗道彬轮流带队,圆满完成了这两项艰巨任务。以运钢轨为例,那是七O年二季度,铁十师为确保七月一日全线通车,在西昌火车站组织大量人力对站线进行人工铺轨,运送钢轨的任务就交给了我们九连。钢轨长度12.5米,必须制作专门支架固定在车厢最前方,把10根钢轨前边放在支架上,后边放在车厢后端,要求前不压驾驶室,后距地面一米左右,捆扎牢固。我们严格管理,谨慎运输,整个过程中没有出现任何问题,安全顺利保质保量完成了任务,受到十师领导和施工单位好评。


       刚到襄渝线时去重庆装车容易走错路的事也挺有意思。我们装车的火车站,有重庆站货场,也有九龙坡、沙坪坝、茄子溪这样的小站。重庆是山城,地面大而且分散,道路上上下下,左转右转,非常复杂,想顺利到达装车位置很不容易。针对这个问题,我们买了一些交通地图发给大家,让车辆成队行进不要掉队,安排脑子好用擅长记路的司机跑头车,就这样还是出现一些问题,有看错地图的,有跑着跑着找不到路的,有跑到断头路上出不去的,遇到这种情况,我们一般是依靠交警,那时的交警很热心并且有耐心,也不算我们违章,耐心告诉我们该怎么走。找不到交警时就问老乡,老乡也很好,他们尊重解放军,以能帮上解放军为莫大的光荣,很详细地给我们指路,还遇到过有的老乡直接上车把我们带到目的地的情况,也不要报酬,会抽烟的给支烟抽就很满意了。那时候的人是真好,真实在啊!一两个月之后,我们基本把路都记住了。


       在邻水时我们用的是农电,电压不稳定,还常停电,一般照明我们还可以自己发电,但要保证备用电瓶正常充电就有问题。我与四连的陈子明连长联系,他很支持,在重庆九龙坡电力学校他们连住地腾出房间,让九连电工蒋保明班长和王惠勇同志长住那里充电,我们的车在那里换电瓶既有保证,也很方便,这种做法一直持续到我们不再去重庆装车。这个事不算大,但反映了那时连队之间互相帮助的兄弟关系。


       我任连长期间,还有一件很重要的事印象比较深刻。一九六九年,根据中央军委命令,驻云南省下关的五十四军与驻外省的十四军进行大换防,需要把五十四军从下关运至昆明乘火车,把十四军从昆明火车站运至下关接替五十四军防务。由于运距长,时间要求紧,他们自身运力不足,就紧急就近协调各方面运力,我们九连因黄河车比较新,车况好,而且车型大,载人多,也参加了这项光荣的任务,历时半个月,这期间其他运输任务都停下。接到上级命令后,九连立即开会研究,安排部署,迅速出动。全连43台黄河车除几台在维修保养外全部出动,为保证安全和防雨防晒防灰尘还加高车厢,扎上蓬杆,蒙上蓬布,杨指导员和我及副连长副指导员一齐上,住宿加油都在昆明和下关解决以免回禄丰驻地误事,修理工带工具和常用配件跟车上路,有问题随时解决,确保安全,确保效率。昆明至下关三百多公里,路况在当时算比较好的,这样包括登车、下车及中午就餐一次,一个单程正好是一天。就这样我们在规定的时间内安全高效圆满完成了任务,受到用车部队好评。团首长在开会时多次讲到这个事,表扬九连干得漂亮,为汽车团和铁道兵争了光。

        七O年年底老战士退伍时,恰逢中国援助建设的非洲坦桑尼亚赞比亚铁路建设进入关键时期,急需汽车驾驶员和修理工,汽车团就按上级要求组织一批退伍老战士去非洲,九连有三四个,具体名字我想不起来了。这几位战友算是安排正式工作成了工人,而且为发展国际事业贡献力量,很光荣,很受大家羡慕。


        我在九连的四年半特别是担任连长的三年,如果说做了一些工作有一些成绩,那是全连干部战士包括曾经支援过我们的职工师傅们共同努力团结奋斗的结果。我永远感谢大家。这里我要特别说一下和我搭档过的两位指导员杨万杰同志和张延茂同志。杨指导员是参加过解放战争和抗美援朝的老同志,比我年长八九岁,是我的老领导和学习榜样。他军政能力都很强,思想觉悟高,对自己要求严,处处模范带头,十分关心爱护部属,这本身就是很好的示范作用。我刚任连长时有点放不开,遇事总不由自主依赖他,他鼓励我大胆独立负责,他全力支持,给我当后盾,给我拾漏补缺。他还直接教给我不少工作方法,比如注意抓两头带中间,工作忙头绪多时尽量突出重点忙而不乱,尽量发挥副职的作用和班排长的骨干作用。杨指导员转业离开九连,我是很留恋很不舍的,我俩交谈了很长时间。张延茂同志接任指导员后,我们两个搭档七个多月,我也转业了,这七个多月以及他任副指导员一起共事的一年左右,给我留下的印象非常好。张指导员那时很年轻,也就二十六七岁吧,积极性很高,干劲很大,想问题比较主动,遇到难事不躲不闪勇于承担,特别是任指导员后不但负责党支部全面工作和连队思想政治工作,在行政工作和完成运输任务方面也给了我很多支持,曾多次带车队执行运输任务。他性格直爽,诚恳热情,很好相处。转业后我一直很想念他,很怀念那些在一起的日子。


     我今年八十五岁了,和我共过事的老战友也都七十几岁了,后来的同一个连的战友最年轻的也六十多岁了。回忆五十多年前的往事,仍然让人兴奋,让人激动,我们怀念那时的年轻,怀念那时战友情兄弟情的纯真。国家战略性建设项目中曾经有我们的艰苦奉献,我们为此而自豪。国家发展到今天这么繁荣昌盛,其中包含了我们一生的付出,我们无怨无悔。


      我祝愿所有的老战友健康快乐,家庭幸福!


      杨自年、桑士义、孙彦林、王惠勇、穆占全等战友对我的回忆给予了帮助,我表示感谢!


    回忆口述者:李希奇

    代笔整理者:穆占全

  协助整理:铁二代李松岭

  简篇编辑:铁二代杨昆

             2024年8月

阅读 2365
文章由 美篇工作版 编辑制作
投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