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灵秘境的探索

——漫步精神分析之旅

sunny
编辑于09-22
阅读 1768
收藏TA

需扫码在手机上打开
文章后点击更新提醒

精神分析理论是现代心理学的奠基石,是整个心理咨询理论的基础,是一种不同寻常的观察事务的工具。精神分析在心理健康促进、心理咨询与治疗、教育引导、组织管理、人际关系改善以及自我成长与发展等多个领域均有其独特的现实意义和深远影响。

开  班

8月3号下午,在汪凌会长和徐琼辉秘书长的努力下,精神分析理论培训班终于开班了!

本精神分析培训班旨在为心理学爱好者、心理咨询师及心理治疗师提供系统而深入的精神分析理论与实践训练,以小班形式,通过八个核心模块的学习,帮助学员全面理解和掌握精神分析的理论框架、技术方法及其在咨询实践中的应用,促进个人成长与专业发展。

刘老师课前分享了学习精神分析的四个阶段,并强调学习不要拿自己或家人开刀。

精神分析绝不是找人毛病的学问,而是更全面更准确理解自己和他人的学问。

学习过程中,刘老师结合案例讲解精神分析如何在实际咨询中使用,让枯燥的理论知识变得更加生动有趣,便于大家理解和运用。

🌷精神分析的三个发展阶段:经典精神分析理论;客体关系理论;自体心理学。

🌷经典精神分析理论的两个基本假设:过去决定现在;潜意识决定意识。

🌷潜意识是什么?弗洛伊德最初癔症治疗的发现;潜意识的内容是通过潜抑、被压进潜意识的;意识层面能感受的是,情感和行为上的不可理解、不可掌控的冲动;性与冲动是内驱力。

☘️俄狄浦斯情结。

☘️俄期情结最初的情景。

☘️父亲是孩子通向社会的桥梁,父亲形象非常重要,决定孩子的外部世界。代表规则,形成男人或女人的价值感,奠定一生情欲类型的基础。

☘️俄期对孩子的意义:懂得规则;学会处理情绪;在现实生活中最大程度的满足自己。

刘老师在炎热的下午,通过提问、讲故事、案例分析等形式,详细的指导大家如何将精神分析运用在心理咨询与治疗以及自我成长与发展等方面。

幽默风趣和深入浅出的讲课风格,让学员们沉浸其中,忘却睡意。

本次精神分析培训班,旨在通过12天的理论框架学习与实际案例分析,让每一位学员都能初略理解精神分析,不是让你更完美,而是允许自己的不完美。

8月4日

俄底普斯情结

在探索人类复杂心理的旅途中,俄底普斯情结(Oedipus Complex)是一个不可忽视的里程碑。这一由奥地利神经学家和精神分析学创始人西格蒙德·弗洛伊德提出的理论,不仅揭示了儿童心理发展的特定阶段,更深刻影响了我们对人类情感和性格形成的理解。本次学习旨在深入探讨俄底普斯情结的内涵、表现及其对个体成长的影响,以期为每一位学习者提供有益的启示。

俄底普斯情结的定义

俄底普斯情结,又称恋母情结,是精神分析学中的一个核心概念。它描述了男孩在心理发展的某个阶段(大约3到6岁),对母亲产生强烈的情感依恋和竞争意识,同时视父亲为情敌,产生敌意。这一情结源于弗洛伊德对古希腊神话中俄狄浦斯王故事的解读,其中俄狄浦斯在不知情的情况下杀死了自己的父亲并娶了自己的母亲为妻。


俄底普斯情结的表现

🌿情感依恋:男孩对母亲表现出过分的关心和依赖,视母亲为自己的所有物。

🌿竞争与敌意:对父亲产生强烈的竞争和敌对情绪,认为父亲是自己与母亲之间的障碍。

🌿阉割焦虑:男孩恐惧父亲作为报复的威胁,担心自己会被阉割,从而失去与母亲亲近的机会。

🌿内化与认同:随着成长,男孩逐渐通过认同父亲,内化其特质和价值观,从而克服这一冲突,进入更成熟的心理发展阶段。

俄底普斯情结的影响

🌼亲子关系:俄底普斯情结可能导致男孩在成长过程中对父亲产生认同危机,影响亲子关系的建立。

🌼人际交往:在成年后的人际交往中,个体可能表现出情感依赖、嫉妒、敌意等负面情绪,影响个人的心理健康。

🌼爱情观与婚姻观:情结还可能影响个体的爱情观和婚姻观,使个体在寻找伴侣时,不自觉地寻找与母亲相似的特点。

应对策略

🌸增强自我认识:了解自己的情感需求和心理状况,认识到俄底普斯情结对自己的影响,从而更好地调整自己的心态。

🌸改善亲子关系:通过与父亲的沟通和互动,增进彼此的了解和信任,化解内心的敌意和矛盾。

🌸情感教育:学会表达和调节自己的情绪,培养健康的情感和人际关系,从而减轻俄底普斯情结的影响。

🌸心理咨询:在专业心理咨询师的帮助下,深入探讨自己的心理问题,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

俄底普斯情结作为人类心理发展过程中的一个重要概念,不仅揭示了儿童心理的复杂性,也为我们理解成人世界中的情感纠葛提供了独特的视角。通过深入学习和理解俄底普斯情结,我们可以更好地认识自己,调整心态,建立健康的人际关系,实现人生的幸福与和谐。让我们在探索人类心理的道路上不断前行,发现更多关于自我和世界的奥秘。

8月10日

神经症

神经症的形成通常是由于个体在成长过程中遭受到各种创伤和压力,‌导致内心世界产生了不健康的防御机制。‌这些防御机制可能会表现为焦虑、‌抑郁、‌强迫等症状,‌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

心理治疗是治疗神经症的有效途径之一,‌通过与患者建立信任关系,‌帮助其解开内心的困扰和矛盾,‌逐渐摆脱症状的困扰。

心理治疗的重要性在于它能够帮助患者更好地理解自己的内心世界,‌找到适合自己的治疗方法,‌从而走出心理困境,‌重拾生活的信心和勇气。‌通过不断学习和实践,‌我们可以为更多的人带来心理健康和幸福。‌愿每个人都能找到适合自己的治疗方法,‌走出心理困境,‌迎接更美好的生活。

8月11日

释梦

弗洛伊德通过对“梦”的大量研究与实验,分析了梦的凝缩、梦的转移和梦的二重加工,讨论了梦的隐意内容,解析了愿望满足的原理,并阐述了俄狄浦斯情结和幼儿生活对成人性格的影响。

他认为在精神活动中,梦起了主角作用,心灵的能量(弗洛伊德称之为“里比多”,主要指性驱力)是一个不固定的、可塑的力量。

这个力量必须释放出来才能得到快乐和防止痛苦,因此它就要寻找一切可能找到的出口。

如果不能靠直接动作来得到满足,“里比多”就会通过精神渠道寻求释放,所有的梦,即使是带有焦虑色彩的噩梦,也都是满足这类欲望的手段。‌

8月17日

客体关系理论

客体关系理论是心理动力取向的人格发展理论,主张人类行为的动力源自寻求客体。该理论在精神分析的理论框架中探讨人际关系,特别强调环境的影响,认为婴儿与父母的关系是影响个体精神发展的关键因素。

客体关系理论的四个主要阶段

🌻原初体验阶段:在婴幼儿早期发展阶段,个体通过与母亲或主要照料者的互动经验,建立起一种原初体验。这种体验包括了对内部和外部客体的感受、情感和体验,以及对客体的需求和欲望。体与内部和外部客体之间的关系。内部客体指的是个体对于自己和他人的内部心理表象,这些表象包含了个体对客体的感受、情感和认知。外部客体则指的是个体与现实世界中的人和物的关系。个体通过投射和内化的过程,将自己的内部体验和关系映射到外部客体上,并通过与外部客体的互动来塑造和构建内部客体。

🌻分裂阶段:在早期发展中,婴幼儿会经历分裂阶段。在这个阶段,婴幼儿感受到对母亲的强烈嫉妒,并将母亲分裂为两个部分:一个是满足自己需求的好的部分,另一个是无法满足自己需求的坏的部分。婴幼儿通过分裂来处理自己对母亲的矛盾感受。

🌻整合阶段:在嫉妒与分裂阶段之后,个体逐渐进入到整合阶段。在这个阶段,婴幼儿开始意识到母亲是一个整体的个体,并开始整合满足性母亲和拒绝性母亲的形象。个体开始认识到自己和他人是独立的个体,也开始经历内部的冲突和愧疚感。

🌻内部与外部客体阶段:克莱因强调个体与内部和外部客体之间的关系。内部客体指的是个体对于自己和他人的内部心理表象,这些表象包含了个体对客体的感受、情感和认知。外部客体则指的是个体与现实世界中的人和物的关系。个体通过投射和内化的过程,将自己的内部体验和关系映射到外部客体上,并通过与外部客体的互动来塑造和构建内部客体。

除此之外,客体关系理论还探讨了人格发展的五个阶段,包括自给自足、认同主观客体、客体使用、客体摧毁和客体幸存下来等。‌

刘路明老师通过丰富的咨询经验和实例,帮助我们更好地掌握这客体关系理论的核心概念和应用。

8月18日

内在关系

《每一种孤独都有陪伴》

~揭露内在关系模式的四种类型

🍀所谓的命运,其实是潜意识在操控着你,而你对此却一无所知。

🍀所谓的性格,其实是“内在的父母”与“内在的小孩”的关系。

🌿我们童年时和重要亲人(主要是父母)的人际关系互动,都会被我们内化到内心深处(潜意识)。

🌱我们的一生,就是将这些内在的关系(潜意识)投射到外部的人际关系上的一生。

🌻内在的关系模式,大致有以下四种

🌼“我行,你也行”

“内在的父母”行,“内在的小孩”也行。

父母用爱细心呵护长大的自由孩子,孩子内心就会发展成这样的关系模式。

这种内在的关系模式是最好的状态。🌼“我行,你不行”

“内在的父母”行,“内在的小孩”不行。

父母一方爱孩子,但是对孩子要求极其严格,甚至使用暴力方式对待孩子,孩子内心就会发展成这样的关系模式。这种人,对社会的危害最大。因为他们往往看起来很自信,甚至是“非常优秀”,所以很难识别到这种潜在的危害性存在。

🌼“我不行,你行”

“内在的小孩”不行,“内在的父母“行。

父母一方爱孩子,但是同时更喜欢孩子温顺而听话,孩子内心就会发展成这样的关系模式。

这种内在模式的人,和前面第二种“我行,你不行”的人正好形成互补状态。

🌼“我不行,你也不行”

“内在的小孩”不行,“内在的父母”也不行。

父母不爱孩子,又经常折磨孩子,孩子内心就会发展成这样的关系模式。

这种在缺爱的家庭关系中长大的孩子,最容易做出对社会造成危害的事情,也是比较危险的人群。

🌸可见,学习内在关系的重要性不容忽视!

🌸学习内在关系的重要性不容忽视,它对于个人成长、人际关系、职业发展以及更深层次的自我认知都具有深远的影响。

🌲个人成长‌:理解内在关系,即我们内心的思想、情感、信念和价值观之间的相互作用,有助于我们更好地认识自己。这种自我认知是成长的基础,它使我们能够识别自己的优点和不足,从而有针对性地制定个人发展计划。通过学习如何管理自己的情绪、调整自己的心态,我们可以更加坚韧不拔地面对生活中的挑战。

‌🌲人际关系‌:内在关系的和谐与否直接影响到我们与他人的交往。当我们能够清晰地理解自己的需求和期望,并学会以积极、健康的方式表达时,我们更有可能建立和维护良好的人际关系。此外,了解他人的内在世界,包括他们的情感、动机和需求,也能帮助我们更好地与他们沟通和协作。

‌🌲职业发展‌:在职场上,内在关系的学习同样重要。它有助于我们明确自己的职业目标,制定实现这些目标的策略。同时,了解职场中的权力结构、人际关系网络以及不同角色之间的相互作用,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适应职场环境,提升职业竞争力。

‌🌲职业发展‌:在职场上,内在关系的学习同样重要。它有助于我们明确自己的职业目标,制定实现这些目标的策略。同时,了解职场中的权力结构、人际关系网络以及不同角色之间的相互作用,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适应职场环境,提升职业竞争力。

🌲 ‌心理健康‌:内在关系的混乱往往会导致心理健康问题,如焦虑、抑郁等。通过学习如何管理自己的内在世界,我们可以减少这些负面情绪的影响,保持心理健康。此外,了解并接受自己的不完美,学会宽容和原谅自己,也是维护心理健康的重要方面。

🌲 ‌决策能力‌:内在关系的学习还能提升我们的决策能力。当我们能够清晰地认识到自己的价值观、信念和偏好时,我们就能更加自信地做出符合自己内心需求的决策。这种决策能力不仅适用于个人生活,也适用于职业和社交场合。

🌻🌻🌻总之,学习精神分析、学习内在关系对于个人成长、人际关系、职业发展和心理健康都具有重要意义。

通过不断地探索和实践,我们可以逐渐掌握这门艺术,从而过上更加充实、和谐有意义的生活!

8月24日

移情投射性认同

🍀学习投射性认同

~~理解人际关系的深层动力

在纷繁复杂的人际交往中,我们时常遇到一些难以捉摸的情感互动模式,这些模式往往源于一种深层次的心理机制——投射性认同。掌握这一概念,不仅能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他人,也能让我们在关系中保持更清晰的自我认知。

🌲什么是投射性认同?

投射性认同,简而言之,就是将自己内心的某些想法、感受或期望投射到他人身上,并期望对方以自己所期望的方式回应。这种心理机制包含“投射”与“认同”两个过程:首先,个体将自己的情感、欲望或信念投射到他人身上;接着,如果他人接受并回应了这种投射,那么投射者就会感到被验证和满足。

🌲四种常见的投射性认同类型

🌱权力型的投射性认同

   ~内在逻辑:我对你好,但你必须听我的,否则你就是不爱我。

   ~特点:这种类型的人追求在关系中的支配地位,他们可能以直接或温情的方式表达其控制欲,认为自己的意愿和决定必须被接受。

🌱依赖型的投射性认同

  ~内在逻辑:我如此无助,你必须帮我,否则你就是不爱我。

   ~特点:这类人表现出强烈的依赖感,他们通过表达自己的无助来寻求他人的帮助和关爱,认为没有他人的支持就无法生存。

🌱迎合型的投射性认同

   ~内在逻辑:我总顺着你,你必须接受我,否则你就是不爱我。

   ~特点:迎合者通过不断迎合他人的需求和期望来寻求认同和接纳,他们可能使用内疚感或道德绑架的方式来迫使他人接受自己。

🌱情欲的投射性认同

   ~内在逻辑:我这么性感,你必须满足并对我好,否则你就是不爱我。

   ~特点:这类人将性作为建立和控制关系的主要手段,他们通过性来寻求他人的关注和满足,认为如果不满足他们的性需求,对方就是不爱他们。

🌲投射性认同的影响

投射性认同不仅影响个体的心理健康,还会对人际关系造成深远的负面影响。在投射性认同的关系中,个体往往只能看到对方是否符合自己的期望,而忽视了对方的真实存在和感受。这种关系往往是单向的、不平衡的,容易导致矛盾、冲突和疏远。

🌲 如何应对投射性认同?


🌻保持自我觉察:认识到自己可能存在的投射性认同倾向,并时刻保持自我觉察,避免将自己的情感和期望强加给他人。

🌻建立双向沟通:在关系中鼓励双向沟通,尊重对方的感受和意见,共同协商和解决问题。

🌻寻求专业帮助:如果发现自己难以摆脱投射性认同的困扰,可以寻求心理咨询师或心理治疗师的帮助,通过专业的指导和干预来逐步改变这种不良的心理机制。

学习投射性认同,是理解和改善人际关系的重要一步。通过认识和理解这种心理机制,我们可以更加清醒地看待自己和他人在关系中的互动模式,从而建立更加健康、平衡和亲密的关系。

🍀让我们以更加开放和包容的心态去拥抱每一个相遇,共同创造更加美好的人际关系

8月25日

创伤性应激障碍

在这个快节奏、高压力的时代,每个人的心灵都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应激性障碍,这一看似遥远实则可能悄然影响我们生活的心理健康议题,正逐渐走入公众的视野。它不仅是心理学领域的一个重要研究课题,更是我们每个人在面对困境时应具备的基本认知与应对能力。

🍀认识应激性障碍🍀

创伤性应激障碍(Post-Traumatic Stress Disorder, PTSD)是一种由极度、恐怖或生命威胁的事件引起的心理障碍。这些事件可能包括战争、自然灾害、交通事故、暴力犯罪、性侵犯等,导致个体在经历或目睹这些事件后,持续出现一系列的症状,包括但不限于闪回、噩梦、情感麻木、避免与创伤相关的事物、以及过度警觉等。PTSD严重影响患者的日常生活、工作能力和人际关系。

🍀成因分析🍀

        PTSD的成因复杂多样,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创伤性事件

如自然灾害、交通事故、战争、暴力袭击、性侵犯等突发性、威胁性或灾难性事件。

🌱个体因素

包括遗传、性格特征、应对方式等。某些个体可能更容易受到创伤事件的影响,发展出PTSD。

🌱 社会心理因素

如社会支持不足、家庭环境不稳定、经济压力等,都可能增加个体患PTSD的风险。

🍀危害🍀~~身心双重损害

PTSD对患者造成深远的身心危害。

🌱心理上,患者可能长期处于焦虑、抑郁、愤怒等负面情绪中,难以自拔;

🌱认知上,他们可能出现记忆障碍、注意力不集中等问题;

🌱行为上,他们可能变得孤僻、退缩,甚至产生自残或自杀的念头。

🌱此外,PTSD还可能引发一系列生理症状,如头痛、失眠、消化系统紊乱等,严重影响患者的身心健康。

🍀症状表现🍀

🌱创伤性再体验症状

       患者会反复出现创伤性事件的回忆,包括噩梦、闪回等,这些回忆往往伴随着强烈的情感反应,如恐惧、愤怒或悲伤。患者可能在日常活动中突然“回到”创伤现场,产生强烈的生理和心理反应。

🌱 回避和麻木类症状

        患者会回避与创伤事件相关的人、地点、事物或话题,以避免触发痛苦记忆。他们可能表现出情感麻木,对周围事物失去兴趣,难以体验快乐或悲伤等情感。

🌱 警觉性增高

        患者常常处于高度警觉状态,容易惊醒,难以入睡,对声音、光线等刺激反应过度。他们可能表现出易怒、注意力不集中、易激惹等症状。



🍀修复过程逐步展开🍀

PTSD的修复过程是一个复杂而漫长的旅程,需要患者、家属、专业治疗师及社会各界的共同努力。修复过程通常包括以下几个阶段(否认、愤怒、讨价还价、抑郁、面对:

🌱首先是识别和接受创伤,让患者意识到自己的症状和困扰;其次是学习应对技巧,如放松训练、正念冥想等,帮助患者缓解焦虑和紧张;

🌱接着是逐步暴露于与创伤相关的刺激,通过专业的治疗方法,如认知行为疗法(CBT)或眼动脱敏再处理(EMDR)等,促进患者重新评估和处理创伤记忆;

🌱最后是面对/巩固治疗效果,帮助患者处理/告别应激事件,建立积极的生活态度和应对策略,以预防复发。

🍀治疗方法概述🍀

🌻心理疗法

 🌱认知行为疗法(CBT) :通过识别和改变患者对创伤事件的负面认知,帮助患者重新建立积极的自我认知和行为模式。

🌱眼动脱敏再处理(EMDR) :结合眼球运动和注意力集中,促进患者处理并减轻与创伤相关的情绪记忆。

🌱暴露疗法:在安全可控的环境下,逐步暴露患者于与创伤相关的刺激,帮助他们逐渐适应并减少恐惧反应。

🌻药物辅助治疗

       药物治疗在PTSD的治疗中起辅助作用,主要包括:

🌱抗抑郁药物

       如SSRIs类药物(帕罗西汀、氟西汀、舍曲林等),用于改善患者的情绪障碍和躯体症状。

🌱抗焦虑药物

        如苯二氮卓类药物,用于缓解患者的焦虑情绪。

🌱抗精神病药物

       如利培酮、奥氮平等,用于治疗患者的精神病性症状。

🍀学习应激性障碍的好处🍀

🌱增强自我认知:通过学习,我们能更好地识别自身及他人的压力信号,及时采取措施,避免应激反应升级。

🌱提升抗压能力:掌握有效的应对策略,如深呼吸、正念冥想等,增强心理韧性,让心灵在风雨中更加坚韧。

🌱促进人际关系和谐:了解应激性障碍,能帮助我们在面对他人的异常行为时,给予更多的理解与支持,促进人际关系的健康发展。

🍀学习应激性障碍,不仅是为了应对可能降临的挑战,更是为了在日常生活中培养一颗更加敏锐、坚韧的心。

🍀让我们携手并进,在这条探索心灵之境的旅程中,学会更好地照顾自己,也温暖他人。每一次面对与克服,都是通往更加强大自我的桥梁。

8月31日

动力学诊断评估

精神动力学是精神病学中的一种重要理论框架,它旨在解释个体的思维、情感和行为如何受到潜意识冲突和防御机制的影响。精神动力学诊断与评估方法通过深入探索个体的内心世界,揭示其潜在的心理冲突,为制定有效的治疗计划提供基础。

精神动力学认为,心理障碍往往源于潜意识中的未解决冲突和欲望,这些冲突可能源于早期经历中的创伤或未满足的需求。通过精神动力学诊断与评估,心理医生能够深入了解患者的内心世界,识别其核心冲突,并据此制定个性化的治疗方案。

诊断方法

🌲访谈

       访谈是精神动力学诊断的基础。通过与患者面对面的交流,心理医生可以收集患者的病史、症状描述、情感体验等信息。

       在访谈过程中,咨询师/心理医生会关注患者的言语表达、非言语行为以及情感反应,以捕捉其潜意识中的冲突和防御机制。

🌲心理测试

       心理测试如明尼苏达多项人格测验(MMPI)和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等,可以为精神动力学诊断提供客观依据。

       这些测试通过量化患者的心理症状,帮助心理医生评估患者的心理状态,识别潜在的心理障碍。

🌲神经心理学评估与实验室检查

       神经心理学评估如认知功能测试、记忆测试等,可以评估患者的认知功能是否受损。

      实验室检查如血液检测、影像学检查等,有助于排除其他潜在的身体原因,确保诊断的准确性。

评 估

🌱收集信息:通过询问和倾听,对求助者的主诉、现病史、既往躯体病史、精神病史以及家族史形成完整的理解。

🌱初步评估:对求助者的心理状态进行初步评估,判断其是否适合进行精神动力学评估,以及是否存在明显的心理冲突或困扰。

评估方法

🌻精神动力学评估

🌱精神动力学评估是一种深入探索患者内心世界的方法。它通过分析患者的潜意识冲突、防御机制、情感反应和人际关系等方面,揭示其核心冲突。

🌱在评估过程中,咨询师/心理医生会运用精神分析的理论和技术,如自由联想、梦的解析等,帮助患者揭露和面对其潜意识中的冲突。

🌻治疗关系评估

🌱治疗关系是精神动力学治疗中的关键因素。通过评估治疗关系的建立和维护情况,心理医生可以了解患者是否具备建立治疗联盟的能力。

🌱治疗关系评估包括观察患者与治疗师之间的互动、患者的合作程度以及治疗过程中的情感反应等方面。

🌻症状、障碍与社会功能评估

🌱评估患者的症状、心理障碍以及社会功能受损程度是精神动力学评估的重要内容。

🌱通过评估患者的症状表现、心理障碍的严重程度以及社会功能的受损情况,心理医生可以制定针对性的治疗计划,帮助患者恢复心理健康和社会功能。

识别核心冲突

🌻倾听关系事件

🌱关系事件(RE) :这是识别核心冲突的基础。治疗者需要仔细倾听求助者描述的他(她)与其他人互动的场景,即关系事件。

🌱内容分析:从关系事件中提取关键信息,包括求助者的期望、他人的反应以及求助者自身的反应。

🌻分析愿望、他人反应与自我反应:

🌱愿望:指个体在与他人关系中的内心愿望、需要或意向。这些愿望可能是进步的(如寻求支持、理解),也可能是退行的(如依赖、攻击)。

🌱他人反应:指在此愿望下,个体知觉或预期到的他人的反应。这些反应可能是真实的,也可能是个体对他人可能反应的信念和假想。

🌱自我反应:指针对他人的反应,个体自身的行为反应和情感反应。这包括了个体如何根据对他人反应的预期来调整自己的行为和情感。

🌻归纳核心冲突关系主题

🌱从多个关系事件中,归纳出出现频率最高的愿望、他人的反应和自我的反应,这些构成了核心冲突关系主题(CCRT)。

🌱CCRT的三个组成部分(期望、他人反应、自我反应)共同揭示了求助者在人际关系中的核心冲突。

呈现与解释

🌼呈现CCRT :以适当的方式向求助者呈现完整的或部分的核心冲突关系主题。这有助于求助者认识到自己在人际关系中的核心冲突,并为其后续的治疗提供方向。

🌼解释与探讨:与求助者一起探讨CCRT的意义和影响,帮助求助者理解自己为何会在不同的人际关系中重复出现类似的冲突。

应用与修通

🍀治疗应用:在精神动力学治疗中,治疗者会围绕CCRT展开工作,帮助求助者理解和修通其核心冲突。

🍀修通过程:这通常涉及对早期经历的回顾、对防御机制的识别和处理、以及对当前关系的重新评估和调整。

🍀通过上述步骤,精神动力学评估能够有效地识别出求助者的核心冲突,为后续的治疗提供重要的参考和依据。

应用与注意事项

🌿个性化治疗

精神动力学诊断与评估强调个性化治疗。针对患者的具体情况和核心冲突,心理医生会制定个性化的治疗方案,以提高治疗效果。

🌿治疗过程的连续性

精神动力学治疗是一个长期的过程,需要患者和治疗师之间的持续合作和努力。在治疗过程中,心理医生会定期评估患者的进展情况,并根据需要调整治疗计划。

🌿专业性与伦理性

精神动力学诊断与评估需要高度的专业性和伦理性。咨询师/心理医生应遵守职业道德规范,保护患者的隐私和权益,确保诊断与评估的准确性和公正性。

精神动力学诊断与评估方法是揭示个体内心世界、识别核心冲突的有效途径。通过综合运用访谈、心理测试、神经心理学评估与实验室检查等多种方法,心理医生可以全面了解患者的心理状态和核心冲突,并制定个性化的治疗方案。在未来的临床实践中,精神动力学诊断与评估方法将继续发挥重要作用,为更多患者带来心理健康的福音。

9月1日

人格障碍治疗

探索人格障碍

理解、接纳与成长的过程

在浩瀚的人性海洋中,每个人都是自己独特世界的航行者。然而,有些人的内心世界似乎被迷雾笼罩,他们在人际交往、情绪管理和自我认知上遇到了难以逾越的障碍——这便是人格障碍。学习人格障碍,不仅是对复杂人性的深入探索,更是对人性光辉与阴影的温柔接纳。

人格障碍的定义与分类

人格障碍,是指个体在人格结构和发展上明显偏离了正常轨道,形成了特有的、持久的、显著的行为模式和情感体验。根据DSM-5(精神障碍诊断与统计手册第五版),人格障碍被分为多个类型,如偏执型人格障碍、分裂样人格障碍、边缘型人格障碍等,每种类型都有其独特的特征和表现。

人格障碍的表现与影响

🌹人际关系障碍:患者往往在建立和维护人际关系上遇到困难,表现为猜疑、孤僻、依赖或极端情绪化等行为。

🌹情绪管理问题:情绪波动大,难以控制,常出现焦虑、抑郁、愤怒等负面情绪,影响日常生活和工作。

🌹自我认知扭曲:对自我、他人及环境的认知存在偏差,可能导致自卑、自大或偏执等心理状态。

🌹行为模式固化:形成固定的、不适应的行为模式,难以根据环境变化做出调整。

理解人格障碍的成因

人格障碍的成因复杂多样,包括遗传因素、环境因素(如家庭教养方式、社会环境)以及个体心理因素(如早年创伤经历)等。理解这些成因,有助于我们更全面地认识人格障碍患者,避免简单的归因与偏见。

应对策略与成长之路

增强自我意识

鼓励来访者通过自我反思、日记记录等方式,增强对自我情感和行为模式的觉察能力。

心理治疗

认知行为疗法、心理动力疗法等心理治疗方法,有助于患者调整认知偏差,改善情绪管理能力和人际关系。

社会支持

建立稳定的社交网络,获得家人、朋友和专业人士的理解与支持,为患者提供情感上的慰藉和实际帮助。

自我成长

鼓励来访者参与兴趣小组、职业培训等活动,提升自我价值感和自我效能感,促进个人成长与发展。

学习人格障碍,是一次深入人心的旅程。它让我们看到人性中的脆弱与坚韧,理解到每个人都在以自己的方式努力生活。在这个过程中,我们学会了以更加宽容和理解的态度去接纳他人的不同,也学会了如何更好地关爱自己和他人的内心世界。

9月7日

自体心理学

在探索人类心灵的深邃与奥秘中,自体心理学与主体间性理论犹如两盏明灯,照亮了理解自我与他人关系的道路。它们不仅为我们揭示了心理发展的内在机制,还提供了治疗心理困扰的宝贵视角。本周,让我们一同踏上这段学习之旅,探索自体心理学与主体间性的魅力。

自体心理学

~自我探索的钥匙

自体心理学,由海因茨·科胡特在20世纪70年代提出,聚焦于自体的发展,关注自我关心、自尊和自恋如何先于关心他人而产生,以及这些心理特质如何反映正常的发展途径。在自体心理学的视角下,个体的心理病例往往与其自体连贯感发展的不足密切相关

核心概念

🍀自体:指一个人自身内部真实的、固有的自己,包含持久的主体和变化多样的意识状态。

🍀自体客体:科胡特用此术语表达个体对另一人提供的非个人机能的体验,视为自体的一部分。

🍀自体障碍:由于早期缺乏共情和肯定,个体可能发展出自体障碍,表现为自尊脆弱和依赖他人反应来纠正低自尊。

目标

自体心理学的治疗目标在于加强自体,通过矫正性体验改变病人自体组织的病理性面向。治疗过程强调共情连接,促进来访者受挫的自体客体需要的再活化,并通过咨询师/治疗师的回应和解释,帮助来访者建立更稳定、连续的自体结构。

9月8日

主体间性

主体间性理论,由拉康等哲学家提出,强调主体与主体之间的统一性和交往关系。它打破了传统哲学中主客对立的框架,认为人的存在是社会性的,即个体在与其他主体的共在中实现自我。

核心概念

🍀主体间性:指人对他人意图的推测与判定,涉及不同级别的主体间性判断,如一级主体间性(人对另一个人意图的判断)和二级主体间性(人对另一人关于其他人意图的判断的认知)。

🍀共在:海德格尔认为,人的存在是与其他主体共同存在的,这种共在是自我实现的基础。

治疗视角

主体间性理论在心理治疗中的应用,强调理解来访者独特的体验模式规则,这些规则无意识地塑造着他们的体验。治疗过程不仅关注来访者心理问题产生的原因,更重视来访者为维持心理健康所付出的努力。咨询师/治疗师通过共情探索,促进主体间情境的形成,帮助来访者建立新的经验组织原则,实现心理成长。

自体心理学与主体间性理论,作为心理学领域的两大瑰宝,为我们提供了深入理解自我与他人关系的独特视角。在学习和实践的过程中,我们不仅能够更好地认识自己,还能更加敏锐地感知他人的内心世界。让我们携手前行,在探索心灵的道路上不断前行,共同创造更加和谐、美好的人际关系。

结业

在这温馨而充满成就感的时刻,我们齐聚一堂,共同庆祝这意义非凡的里程碑——精神分析学习结业🍃

在这个充满探索与自我发现的旅程中,我们共同走过了精神分析学习的每一个深邃而富有启迪的阶段。今天,站在结业的门槛上,回望来时路,心中满是不舍与感激。

从初识弗洛伊德的无意识理论,到深入探索荣格的集体无意识、拉康的镜像理论,再到自体心理学中自体连贯性的构建,每一堂课、每一次讨论,都像是心灵的灯塔,照亮了我们内心深处未曾触及的角落。我们学会了倾听内心的声音,理解那些潜藏的情感与动机,也学会了如何在复杂的人际关系中保持一份清醒与自省。

感恩相遇,共赴成长之旅

感谢这段旅程中遇到的每一位老师,是同伴的大爱付出与无私分享,为大家搭建了通往知识殿堂的桥梁。每一次讨论与分享都如同灯塔,指引我们在学习的道路上不断前行,探索未知,追求卓越。同时,也要感谢每一位学习搭子,是彼此的陪伴与鼓励,让这段学习之旅充满了欢笑与温暖。我们共同经历了挑战与困难,也共同分享了成功与喜悦,这份同窗情谊将永远镌刻在我们心中。

这段学习经历,不仅是一次知识的积累,更是一场心灵的洗礼。它让我们更加深刻地认识到,每个人的心灵都是一个宇宙,充满了无尽的奥秘与可能。而精神分析,就像是一把钥匙,帮助我们打开了通往这个宇宙的大门,让我们有机会去探索、去理解、去成长。

在此,我们要特别感谢刘路明老师,是您的智慧与耐心,引领我们穿越了精神分析的浩瀚海洋。

感谢每一位并肩作战的同学,是我们的陪伴与支持,让这段旅程不再孤单。我们的相遇,是缘分,更是心灵成长的见证。

收获满满,展望未来

经过不懈的努力与坚持,我们终于迎来了结业的时刻。这份结业证书不仅是对我们学习成果的肯定,更是对未来无限可能的期许。我们收获了知识,更收获了成长。

结业不是终点,而是新的起点。在未来的日子里,我们将带着在精神分析学习中获得的宝贵财富,继续在人生的道路上探索、前行。我们相信,有了这份对内心世界的深刻理解与尊重,我们将能够更加从容地面对生活的挑战,更加深刻地体验人生的美好。

让我们携手并进,在精神分析的道路上继续前行,为自我成长与人际和谐贡献我们的力量!祝贺大家,精神分析学习顺利结业!

精神分析培训结束,感谢这段旅程,我们收获的不仅仅是知识,更是一种成长和改变!感谢心协搭建的学习平台,感谢每一位老师和同伴,让我们一起前行,不断进步,共同寻找成长的力量与光明!

——END——

供稿:xxx

编辑:xxx

审核:xxx

阅读 1768
文章由 美篇工作版 编辑制作
投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