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文言之法,品古文之韵

——记七年语文组线上教研

心向阳光
创建于08-07
阅读 933
收藏TA

需扫码在手机上打开
文章后点击更新提醒

       文言文是几千年中华民族灿烂文化的结晶,其内涵丰富多彩,博大精深。初中生正处于人生的转折点,在这时期,品读文言文会使其无形中受到熏陶、感染,从而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价值观、人生观。

       因此,教师在初中阶段有意识地指导学生阅读文言文,让学生明白了解中国传统文化的意义与价值,如同为学生扫清通往古代文化遗产宝库的障碍,让他们走近历史先贤,在阅读与思考中汲取祖国文化遗产的养分,聆听先古圣贤的千古绝唱,这将为学生今后的学习乃至其一生的文化素养的形成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

       著名教育家叶圣陶先生说过:“教师教任何功课,'讲'都是为了达到不用讲,换个说法,'教'都是为了达到不用教。”古人云:“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这些都告诉我们同一道理: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指导学生学习方法至关重要。教给方法,学生不仅学得轻松,学得高兴,还能受益终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要做到这一点,我们在文言文教学中首先要指导学生进行诵读,使学生能读通、读懂、读活、读透;其次在文言文教学中还应注意督促、引导学生积累一定量的文言常识,包括文言虚词、实词,文言句式等,积累一定的阅读量、背诵量,以达到举一反三,触类旁通,提高自学能力的效果;最后还要教会学生使用有关的工具书,能够不畏惧学习文言文,学会主动学习文言文,以期达到喜爱学习文言文。

       在初中文言文教学中,教师要以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为目的,注重阅读、理解能力的培养,让学生领悟中华民族博大精深的传统文化,这样才能使文言文教学教得好、教得新,教出灵性,真正发挥其作用。

       我们在文言文教学中,以兴趣激发为先导,创造性地采用各种方法激励学生主动学习;以朗读为依托,在反复诵读中品味文言雅致;以引导互助为方法,强化文言词句内容的重点积累;以各种评价机制为刺激,鼓励学生争先争优。

       一、注重文言文基础教学。  

       一些常用字词、句式在文言文中多有出现,其中不乏与现代汉语用法差异较大者,在教学中教师要特别注意。常见的有:名词作状语、名词作动词、宾语前置、定语后置等等。如:“吾日三省吾身”中的“日”字,应该翻译为每天,作为状语使用。如果不能掌握,学习就寸步难行。只有具备了学习文言文的语言基础,掌握了文言语法规则,才能更好地去理解、去学习文言文。

       二、丰富教学手段,拓展文言文知识面。               

       多媒体辅助教学的优势在于“有声有色”,精美的画面、优雅的音乐,营造出浓郁的文化氛围和良好的学习气氛,这是传统语文教学手段无法达到的。例如:学习《木兰诗》时,播放电影《花木兰》片段,学生通过电影更能体会到木兰从军的艰辛和困难。再去朗读课文,就很快能感受到作者当时的心境,明白作者心中的希冀和向往,从而领悟作品中的人生哲理。

       三、形式多样,彰显文言文之魅力。

       依据新课标理念,教师可以在课堂上开展多种形式的教学活动,丰富课堂内容,提高学生的语文综合素质。如开展讲文言故事、文化常识竞赛、课本剧表演、古诗文吟诵、文言课本剧创作等活动,提高学生学习文言文的兴趣,从而达到自主积累记诵文言文的目的。

       总之,在初中文言文的教学中只有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发挥其主观能动性,才能提高文言文的课堂教学效果,从而培养学生健康的审美情趣和审美能力。

       研文言之法,品古文之韵。古往今来,教无定法,正如新课标提出的要求: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使学生受到优秀文化的熏陶,塑造热爱祖国和中华民族,献身人类进步事业的精神品格。文言文的学习和教学,任重而道远。

       但是,只要我们牢记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振聋发聩的话语“教育,这首先是人学”;秉承于漪老师所提倡的“引导人,教育人,关怀人”的宗旨,引时代活水,浇灌积淀深厚的文言文土壤,我们的文言文学习和教学,就会焕发出新的生机。

阅读 933
文章由 美篇工作版 编辑制作
投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