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心”出发,亲子共成长!--记2024年高要区心理健康b
证培训学习

参商渐暖
阅读 433
收藏TA

需扫码在手机上打开
文章后点击更新提醒

    教育专家朱永新教授曾说:“在所有的优秀孩子身上,几乎都有他们父母的烙印;在所有的问题儿童身上,也都可以找到他们家庭的原因。”可见,家庭教育决定了孩子一生的生命底色。

    在教育教学实践中不难发现,许多学生与父母的关系存在紧张、冲突的情况,进而引发诸多的问题,严重影响了学生的身心健康成长。基于此,在今天心理b证培训中,华南师范大学杨锦绵教授为我们带来了《理解孩子--做自己家的育儿专家》、《家庭教养方式》的课题讲授,帮助我们掌握构建良好亲子关系、做好家庭教育的理念与方法,进而指引我们更好地为人师、为人父母!

上午课程学习分享

     当今时代,育儿困境不仅是家长的忧虑,也是教育者的忧虑,许多家长不禁自问或者向老师、心理医生发问:“我的孩子怎么会这样?我该怎么做?”基于此问题,杨教授为我们拔开了迷雾。

   在杨教授看来,作为父母,我们要关注孩子生理、认知、人格和社会性三方面的发展,不能顾此失彼,尤其要重视孩子的社会化发展。除此之外,还要做到有界限和理解。所谓“有界限”是指要清楚自己对孩子包容的限度在哪里,这是一个价值观的问题;而所谓“理解”则是在于理解孩子行为背后的原因。

    在“有界限”方面,杨教授提出了以下几点:

     杨教授用了许多身边的例子为我们阐明了何为是“有界限”的育儿,即不要为孩子包办一切,让孩子去经历他该经历的;也用《我的阿勒泰》和《学神》里所呈现的育儿差异告诉我们,不要盲目选择育儿模式,不要盲目要求孩子,而是要在现实基础上,结合自己的需求、孩子的需求选择作为合适的。

    在“理解”层面上,杨教授指出我们要做到以下几点:

    杨教授认为,作为父母要理解孩子的需求,尊重孩子的个体差异,更为重要的是当我们面对孩子的行为时,我们要像研究者一样找原因,而不是直接定性孩子行为的好坏、优劣。

下午课程学习分享

    下午,杨教授为我们带来关于家庭教教方式的讲授,通过身边生活的实际案例为我们讲解了权威型、专制型、民主型、忽视型四种教养方式的表现特征与影响。

    讲授中,杨教授尤其侧重地和我们讲授了在家庭教育中共情的重要性。作为父母,我们需要在情感需求上与孩子同频共振,给予孩子情绪上的积极回应与反馈,不要泼孩子冷水,更不要给反情感回应,例如恐吓。对此,为了方便我们理解,杨教授还分享了一个教科书式的案例:

     斜阳西下,暮色渐起!杨教授的精彩课堂在大家的掌声中落下帷幕,明天再续精彩!

学习笔记展示

结语与感悟

     诚如杨教授所言,在养育孩子方面存在不可能的三角关系,即不可能既不花钱又不出力又能培养好孩子,这表明了养育孩子并非是一件简单容易的事情。在其中,需要关爱与付出,更需要界限与理解,进而让花成为花,让树成为树,让孩子在生理、认知、人格和社会性得到好的发展,成长为积极、健康、有个性的人。

     在当下家校共育教学教学理念下,学习今日课程不管是对于我们作为父母的角色还是教师的角色来说,都是受益匪浅、感悟良多的。在学习中,我们了解了在教育孩子方面不同的观念思考与行为选择,启发我们去调整、修正当下不合理的教育模式,共同为孩子是健康成长、全面发展保驾护航!

    听君一席话,胜读十年书!愿今后的我们能成为更好的老师、更好的父母,与孩子构筑良好的关系,与他们共同成长!

 

阅读 433
文章由 美篇工作版 编辑制作
投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