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vely
收藏TA

需扫码在手机上打开
文章后点击更新提醒

文学阅读塑人格 情境创设促能力
——记录参加2024年名师优课教师核心能力深度训练营(语文二)

创建于08-07 阅读731

        炎炎夏日静静长,培训赋能浅浅谈。由名师优课主办的“看得见的研修,带得走的能力一一2024年教师核心能力深度训练营小学语文”研修培训迎来了第二天的学习。

2024年8月7日上午

        早上由王崧舟老师执教《最语文:月是故乡明》,王老师以“明月”这一文学意向为导向,整合阅读与鉴赏《月是故乡明》《月迹》《走月亮》等三篇文本,引导学生体会“明月”这一意向所承载的多重思乡意蕴,从而多角度理解“月是故乡明”的丰富内涵。月亮清冷而朦胧,却又被寄托于情感,有浓浓的思念,亦有美好的祝愿。人攀明月不可得,月行却与人相随,不管在何时、何地,距离多远,我们看的都是同一个月亮,当你抬头望月亮,它一直都在。王老师的课堂不愧“诗意课堂”这一称号。

         课程结束后,王崧舟老师又为我们带来专题讲座《大概念教学与学习情境》。在讲座中王老师向我们阐释大概念的提炼策略,即在语文要素中提炼大概念。紧接着,王老师给我们详细讲解了提炼大概念的方法:第一、界定语文要素的核心概念;第二、揭示语文要素的重要作用;第三、阐明语文要素的根本目的;第四、限定语文要素的前提条件;第五、还原语文要素的思维逻辑;第六、诠释语文要素的基本原理。随后,王崧舟老师以五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的语文要素为基础,我们分享了大概念教学的技术路径:从语文要素的学习到大概念的建构。 

        王老师的讲座让人受益匪浅,借助大概念将不同的内容、情境和案例联结起来,让学生解决一个个情境中的问题。在不断地归纳和演绎中,在具体和抽象之间不断地穿梭,持续性地拓宽思维的广度和加强思维的深度,进而达成对更高位的大概念的理解。让教师的教学实现素养立意,真正贯彻和体现新课标的核心思想。

2024年8月7日下午

        下午,陕西师范大学附属小学副校长、特级教师、正高级教师王林波老师为我们执教《宝葫芦的秘密》。课堂之初,王老师用《我要的是葫芦》的课文插图唤醒学生的记忆用“市场里别人是怎样使用葫芦的”以及“如果有了宝葫芦,你想实现什么梦想”两个问题拉近课文与孩子们的距离,在孩子们纷呈别样的回答中开始今天的趣味学习之旅。紧接着,王老师从字词句三方面带领学生走进课文,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经验引导学生理解词语和句子。在课文学习中王老师不仅指导学生进行课文朗读,而且注重引导学生发现作者是如何表达的。王老师巧用课文素材,用“王葆的自我介绍”以及“洗脚剪指甲”的相关情景引导学生感受作者的写法,感受故事的一波三折,鼓励学生仿照课文进行有创意的表达。王老师的课堂上欢声笑语不断,轻松愉快的课堂氛围背后带给我们更多的思考:如何让孩子在课堂教学中享受课堂,爱上语文将是我们一生的追求。

        教学结束后,王老师以《任务情境创设的误区及对策》为题给我们带来了一场精彩的讲座。王老师紧扣《小学语文课程标准》,从课标,课程性质,学段要求出发,让我们理解核心素养、学习任务群与任务情景之间的联系与区别。紧接着,王老师通过二年级《校园之秋》以及五年级《珍藏童年回忆》等学习情境的创设,用具体例子告诉我们学习情境的创设的三大误区及对策,语文教学需要创设的是具有实践性的真实的任务情境。

收获·感悟

         培训赋能,蓄力前行,是教育领域中不可或缺的一环。今天,在两位老师分享下,在场的教师们不仅提升了专业技能,还更新了教育观念、拓宽了教育视野。好学存志远,向阳易逢春。相信通过此次培训,教师们会将今天的所获、所得、所感、所思作用到今后的实际教学当中,确保将扎实的学科知识教给学生,将科学的思维方法授予学生,将正确的价值观念传递给学生,切实提升学生的学科核心素养。

文字:耿西  吕则超  杨帆

图片:参加培训教师

初审:仇瑶  李倩

复审:毕兴艳 

终审:冉志荣 陈建平

阅读 731
文章由 美篇工作版 编辑制作
投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