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井问茶
车到杭州龙井村已是傍晚时分,民宿“茂居小苑”的主人小赵沏上龙井茶,没说上几句话就去忙他的事情了。入座甫定,一边欣赏中堂卷轴“知山乐水,茂林而居”,一边悠悠细品香茗。杯中嫩叶舒展,时沉亦浮,初饮微苦,回味略甘,颇有些人生的况味。
晚餐我们点了几盘农家菜,每人一瓶百威啤酒,边吃边聊。小赵虽只有三十多岁,却已游历全国各地,许多活儿都干过。四年前来龙井村开设民宿,还承包了山上的两亩茶园,雇了几个季节工相帮打理。从小酷爱阅读的他唐诗宋词“信手拈来”,这不,一口气就背诵了李杜的诗和东坡的词,还饶有兴致给我们解释了自创的诗词作品。于是,我们便热络的切磋起来。
他说,曾经有一个能背唐诗的女孩和父母一起住在“茂居小苑”,惊奇且钦佩小赵的文学功底,第二次再来这里时,把她领养的一只小狗崽送给小赵。两年多一晃而过,小狗崽长成了“英俊哥”和“表情包”,一会儿含情脉脉,一会儿无精打采,特别的可爱。
阅山乐水
坐在北高峰索道车厢里或远眺或俯瞰,齐整的茶园、苍翠的植被,繁华的杭城、秀丽的西湖,逶迤的群山、如练的钱塘尽收眼底,似有飘然欲仙、融入大自然怀抱的梦幻之感,更对这条全长880米、目前国内技术最先进脉动循环式索道的建设者肃然起敬,正是他们用智慧和汗水,在这座居杭城群山之首的北高峰复杂地质条件和艰苦施工环境中建起了索道而惠及中外游客。
登临山巅,毛泽东诗碑亭、世纪宝钟、财神庙,以及两座高耸的通信塔都给我留下深刻印象。沿着蜿蜒曲折的山间石阶路,从海拔318米山顶往下走走歇歇,一直坚持走到山脚下,要说小腿肚不酸胀确实也难。
午后泛舟西湖,漫步曲院风荷,拂面煖风微醺,夕照碎金炫目。又一次置身西湖如诗如画的美景之中,细嚼慢品北宋文学和书画大家苏东坡“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的诗境意趣。西湖岸边,街头艺人正在给中外游客画像,甭说,还真像哦。这让喜欢画画的我不禁赞叹,这手艺活儿真叫绝了。
漫步城区的休闲街,“体态敦厚”的鼓楼端坐眼前,仔细瞅瞅鼓楼上的两个人“原来是假的”,思忖若晚上抬头看到了,还真有点哈丝丝的。从粗粝的石形拱门望过去,环形旋梯显摆时尚的律动,休闲街上的这处创意设计堪称是“混搭的杰作”,似有一种古典与现代的时空穿越感。
艺苑探幽
西湖之畔依山而筑的西泠印社是创办于1904年的我国研究金石篆刻著名学术团体,首任社长吴昌硕集诗、书、画、印为一身,被誉为“石鼓篆书第一人”。此时,夕阳余晖透过摇曳的树叶,给亭阁参差的印社抹上了一层神秘的色彩。
拾阶而上,驻足细赏,柏堂、竹阁、仰贤亭、华严经塔,每一座古老的建筑都是匠心独具的珍品。尤其对碑廊中的吴昌硕篆书情有独钟,每个字都是圆润有力,落笔豪放,粗细变化的笔触表现出线条的灵动;章法布局疏密有致,整体效果雍容端庄。
通透大气的大门两边墙上爬满绿色藤蔓的中国美院右侧,是老院长潘天寿故居。潘老精于写意花鸟、山水,偶作人物,兼工书法。他的画风沉雄奇险,苍古高华,大气磅礴,摄人心魄,与吴昌硕、齐白石、黄宾虹并称为20世纪“中国画四大家”。潘老一生著述丰富,并建立了一套完整的中国画教学体系,培育人无数,桃李满天下,被誉为中国画教育的奠基人。
从西泠印社的山坡上眺望西湖,移步易景,山水如画,颇为惬意。下午四点半,印社闭门谢客,遂在湖边选择一个最佳角度静坐小憩。夕阳西下,波光粼粼,扁舟荡漾,群山剪影。映入眼帘的如此美景稍纵即逝,却久久的沁人心脾、温润如玉。
鉴古思悟
胡雪岩故居原先并未在这趟杭州行之列,临时起兴入内一览,观后感叹非常值得。
一代“红顶商人”胡雪岩少小离家闯荡,开办钱庄银号,在各地设立典当行,创建中药材店和蚕丝商号,又筹措银两辅佐清廷重臣左宗棠西征收复新疆。富可敌国的胡雪岩一生跌宕起伏,官场商战,纵横捭阖,却在一夜之间其所有产业尽数倒闭,还遭遇朝廷抄家,郁郁寡欢而终,惟独胡庆余堂尚使他名存后世。目睹胡庆余堂中药博物馆的一图一物一砖一瓦,似乎在述说蕴涵哲理的陈年往事。
高墙深院、雕梁画栋,亭榭楼阁、山叠水幽的胡雪岩故居,引来淑女佳丽留下倩影。我跟在摄影师后面“三毛学生意”似的也来抓拍,无奈水平差劲,只能博君一笑。
在刚开门迎客的德寿宫博物馆,拜读了南宋抗元名将文天祥的书法真迹,他的千古名句“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隐约回响、不绝于耳。凝视做工精细的南宋官窑粉青釉双耳三足鼎式炉,则让我对古代工匠的超凡技艺赞叹不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