紫竹
收藏TA

需扫码在手机上打开
文章后点击更新提醒

“风吹一片叶,万物已惊秋”

创建于2024-08-07 阅读239

     立秋(英文名:Beginning of Autumn)是二十四节气中的第13个节气,它是秋天的第一个节气,标志着孟秋时节的正式开始,一般预示着炎热的夏天即将过去,秋季即将来临。日期在每年公历的8月7日-9日之间。立秋是古时“四时八节”之一,民间有祭祀土地神,庆祝丰收的习俗。

                      立秋“三候”

中国古代将立秋分为三候:“一候凉风至;二候白露生;三候寒蝉鸣。”

凉风至:刮风时人们会感觉到凉爽,此时的风已不同于暑天中的热风。

白露降:大地上早晨会有雾气产生。

寒蝉鸣:秋天感阴而鸣的寒蝉也开始鸣叫。

诗《立秋》:“一叶梧桐一报秋,稻花田里话丰收。虽非盛夏还伏虎,更有寒蝉唱不休。”(左河水)

                          天气变化

在本节气期间,太阳从巨蟹座运行到狮子座(黄经135°)。夜晚观天时能看到北斗星的斗柄指向天干“申”(西南)的方向。交立秋的那一天,正是农历的七月,七月也正是“申月”。立秋之时太阳处在赤纬+16°19',比起夏至那天的+23°26'已经向南偏了不少,北京地区的白昼也因此缩短到了14小时04分(夏至日是15小时)。天气依然很热,立秋之后仍有一“伏”,“秋老虎”依然存在。因此仍旧要注意防暑。但是,大自然还是有了变化。出现了中午热、早晚凉的“尜尜天”,而且“一场秋雨一场凉,十场秋雨就结霜

气候特点

“立秋”到了,但并不是秋天的气候已经到来了。划分气候季节要根据“候平均温度”,即当地连续5日的平均温度在22℃以下,才算真正秋天的时节。中国地域辽阔,虽各地气候有差别,但此时大部分地区仍未进入秋天气候,况且每年大热三伏天的末伏还在立秋后第3日。尤其是中国南方此节气内还是夏暑之时,同时由于台风雨季节渐去了,气温更酷热,因而中国医学对从立秋起至秋分前这段日子称之为“长夏”。秋来最早的黑龙江和新疆北部地区也要到8月中旬入秋,一般年份里,首都北京9月初开始秋风送爽,秦淮一带秋天从9月中旬开始,10月初秋风吹至浙江丽水、江西南昌、湖南衡阳一线,11月上中旬秋的信息才到达雷州半岛,而当秋的脚步到达“天涯海角”的海南崖县时已快到新年元旦了。

                      农事活动

立秋日对农民朋友显得尤为重要,有农谚说:“雷打秋,冬半收”,“立秋晴一日,农夫不用力”。这是说立秋日。

        如果听到雷声,冬季时农作物就会欠收;如果立秋日天气晴朗,必定可以风调雨顺的过日子,农事不会有旱涝之忧,可以坐等丰收。此外,还有“七月秋样样收,六月秋样样丢”,“秋前北风秋后雨,秋后北风干河底”的说法。也就是说,农历七月立秋,五谷可望丰收,如果立秋日在农历六月,则五谷不熟还必致欠收;立秋前刮起北风,立秋后必会下雨,如果立秋后刮北风,则当年冬天可能会发生干旱。

                       立秋·保健养生

              

立秋美味--冰糖银耳炖雪梨

入秋后正是吃梨的好季节,梨味甘性寒,它含有丰富的苹果酸、柠檬酸、维生素以及胡萝卜素等,它同样具有生津润燥,清热化痰之功效,在风干秋燥的午后,吃上一个不仅解渴,还能清肺润燥。

注意卫生,勤洗手

孩子喜欢用手探索这个美妙的世界,这个过程中小手会沾染各种细菌病毒,必须注意及时清洗,否则容易引起疾病,家长也要引导孩子养成勤洗手的习惯,这不仅有益于身体健康,而且对孩子良好卫生习惯的培养也能起到积极作用。

保证充足睡眠

常言道“春困秋乏”,秋天里人们常常容易感到疲乏,这时候保证充足的睡眠对健康十分重要。在暑期的生活中,做到早睡早起,中午进行适当的午睡来缓解困乏,晚上睡前可留一点亲子共读的时间,帮助孩子缓缓进梦乡。

注意控制饮食

入秋后,白天天气还很闷热,幼儿容易疲倦、无力,所以饮食需要既滋阴又润燥。我们可以适量添加一些有润肺、除燥、生津功效的食材,比如莲藕、红枣、银耳、山药、荸荠、百合等。

立秋运动适量

进入秋季,是开展各种运动锻炼的大好时机,人们可以根据自己的具体情况选择不同的锻炼项目,慢跑、爬山、球类运动等,秋冬运动量与夏季相比可适当增大,运动时间可加长,但要注意循序渐进。

      夏已尽,秋已至!希望这个秋天的秋风不燥,岁月静好,愿我们平安顺遂,所有的努力都会在这个季节有所收获!

阅读 239
文章由 美篇工作版 编辑制作
投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