寻觅教育细节 彰显教育智慧——《教育的细节》读书分享

fairy
创建于2021-07-22
阅读 434
收藏TA

需扫码在手机上打开
文章后点击更新提醒

《教育的细节》

00:00
11:47

——成功的教育契机往往是发现那个被习惯忽略的细节。

一、个人简介

常娥,中共党员,中学高级教师,毕业于中央广播电视大学。2003年开始从事教育教学工作,现任九年(1)班班主任兼语文教师。工作中,她勤奋进取,敬业乐业,关爱学生,坚持把平凡的工作当作一项伟大的事业来做,正是因为这种崇高的教育情怀,扎实的工作作风,使她曾先后荣获盘锦市优秀教师,盘锦市十三五语文骨干教师,县师德标兵,县优秀党员,县科研标兵等荣誉称号。

习近平总书记在2014年与北京师范大学师生座谈中强调:好老师应该懂得,选择当老师就选择了责任,就要尽到教书育人、立德树人的责任,并把这种责任体现到平凡、普通、细微的教学管理之中。自此,她更加牢记这份特殊的责任,并用教育教学实践来不断诠释。


二、读书分享

骄阳似火的盛夏,一阵清凉阵雨,驱走了往日的闷热与烦燥。屋外蝉鸣柳梢,蛙叫池塘,不禁循声而出,那数不尽的荷花在微风中左右摇曳,千姿百态,空气中弥漫着淡雅的荷香。眼前这如诗如画的夏景,着实令人痴醉,此时若捧上一本喜欢的书籍,与君分享,那何尝不是件幸福的事情?下面,就与各位朋友分享一下《教育的细节》一书的阅读感受。

书籍简介

《教育的细节》认为细节背后是大故事,蕴藏着深刻的教育秘密,讲述了教育中一个个鲜活的案例。全书共分五辑——“活在观念里”“守住教育的重心”“一厘米之变”“教育中的习以为常”“过有思考的较教书生活”,道出鲜活案例中蕴含的思考和启示。细节虽小,却能穿透灵魂、体现育人智慧。

作者简介

朱永通福建东山岛人,现居厦门。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策划编辑、《教师月刊》首席记者、编辑。独立教育研究者,教师阅读推广人。已出版教育专访集《做幸福的好老师》。曾应邀赴全国各地教育机构、中小学及幼儿园做教育专题讲座。

阅读分享

去一个地方游玩,我们总会被那里独具特色的地方美食或异域风情所吸引,以至于梦中不知又有多少次会重新涉足。好的书籍对人的影响也一样,它冲击着人的心灵,即使岁月匆匆、尘埃封面,页面泛黄,却总会有一种神秘的无形力量吸引着你我。书读百遍,其义自见。然而我的阅读风格却截然不同,读过的书几乎没有兴趣再去阅读,可能是耐性不够所致,但经过这一次对《教育的细节》一书的重温,却彻底地改变了我无知的偏执。

一次常规的网购,使我有幸阅读到朱永通老师的《教育的细节》,其实他现在的身份已不单是教师,还是一位教育的专职研究者,但我还是喜欢这样的称呼。因为书中的内容时刻牵引着我,使我不停地穿梭于书中与现实。这里的教育故事好像就发生在身边,近得那般亲切可感,舒服自然,触动之余,更多的是对教育的自我反省和内心愧怍。

我们常说细节决定成败,这个耳熟能详的道理似乎人人都懂。生活是由一个个细节片段构成。高质量的生活,无外乎人内心的满足与精神的丰富。这样的前提是必须注重生活中的每一个小的细节,如朋友出差前你的一句亲切问候,家人团聚时一顿你亲手制作的团圆饭,子女远行时母亲偷偷塞在行囊中连夜赶织的衣衫……这些无不使我们感念,渐渐地随着时间的流逝它们终成为生活中弥足珍贵的财富。细想教育何尝不是如此?只有注重教育的每一处细节,才能保障学生的内心不受伤害,才能使其在平等尊重中幸福、快乐地学习和成长。 

然而事实则不然,教育者时常在不知不觉中犯错,错的那样理所当然、问心无愧,所以当下教育才不断地出现无力感和困惑感。之所以出现这样不堪的局面,我想主要是我们的教育走得太快,很少停下来观察和思考,一味快节奏地提交答卷,殊不知成绩的背后隐藏的东西多么令人唏嘘。拔苗助长的后果不难想象,可当知道你手中的苗是民族的希望是国家的未来,你还会固执地坚持你的原则和理念吗?其实,把盲目教育的责任都推卸到老师身上,是不理智的,也是不公平的。要知道老师的思想和做法更多是受时代所限,从教者的初心都想做一位好老师,但走着走着却偏离了轨道,这有多么危险(尤其对学生而言)。如何让老师幸福的教,学生快乐的学,似乎成为教育领域一个经久不衰的话题。我想其实打开它的钥匙也许一直在你我手中,只是匆忙中忘记了什么时候使,怎么使而已。注重教育的细节就是这把神奇的钥匙。不信,我带大家一起去看看。

在一次外出参会的路上,我和冷校长闲谈,他说:“常娥老师,你说咱们的学生是怎么回事,看到学校的老师或者外来的客人,怎么就热情不起来,我们的德育教育(侧重文明礼义)哪去了?令我纳闷的是咱们的学生好像只认识池校长一人,只有见到他才热情似火。”当时我被逗得噗嗤一笑,但要说出个所以然来,还真挠了头。这个疑问还是在阅读《教育的细节》一书后给出了答案,细想一番,却是如此。见人问好,这是教育中最常见的一种文明礼仪。然而从这个细节中却可以折射出一个大问题——师生间需要平等、尊重、信任。为什么学生会选择性地问候,答案就在他们发自内心的仰慕和敬重。

在我们的校园里,就有这样一道亮丽风景。无论春夏秋冬,无论酷暑严寒,每天在学生必经之路我们都会看到一个熟悉的身影——池校长,他无声的等候与陪伴给予学生的不仅是关怀与问候,更是一种温情与尊重。而这恰恰是学生内心最需要的。与此同时再反思一下自我,就知道学生为什么见到我们时往往视而不见或干脆绕道而走,因为我们一直高呼师生平等,但在现实中却不知打了多少次折扣。教育的美在于教师的以身作则,标榜示范,这种无声的美更值得我们欣赏和回味。

当我从阅读中获得答案之时,第一感觉并不是兴奋、激动,心中更多则是自责。不知道在过去的十几年里,类似的错误犯了多少,又对学生的心灵造成了多大程度的伤害,联想到此不禁心生寒噤。

要想把细节做好,做实,做透,必须放慢育人的脚步。试想那些田径队员,拼尽全力冲向终点,他们虽然最终赢得了名誉与利益,但不知奔跑的途中错失了多少美丽的风景,与此相比,真正的赢家不应该是受到灵魂的触动吗?所以我认为教育在关注细节的同时,教师必须要保持不焦不躁的平常之心,这样才不至于让教育的美与我们擦肩而过。

四年前曾带过这样一个男孩(王同学),除了邋遢他还有一个要命的弱点——严重口吃。日常教学,无论是老师还是学生,有限的课堂对我们来说特别珍贵。平日里老师们上课为了能够顺利完成教学任务,都或多或少有意识地避讳对他的提问。说实话,我也是这种做法的践行者一员。出于对整体的考虑,心想:舍他又何防。可王同学却异常积极,似乎想用此来弥补自己的不足。这样使我陷于一种矛盾之中,该如何选择?面对难以解决的困惑,一次公开课彻底让我茅塞顿开。面对我提出的问题,他仍然把手举得高高的,故意引起我的注意,我也破例点了他的名字,虽然我明知后果。结果在意料之中,因为他的口吃,公开课没有上完下课铃就响了,但他在课堂上的发言却久久在我耳边萦绕,观点独特,说理透彻,我当时给了他极大的肯定。不知为什么这节不完整公开课竟让我愉悦得很,和王同学一样。

一次例外竟让我回到教育的原点,懂得一位教师应有的职责:关注学生的心灵成长,最大限度激发其学习的欲望,帮助保持学习的热情,促使学生幸福快乐地成长。其实这才是教育本来的样子,然而当下个别教师为了优异的教学成绩或名列前茅的班级考核,急功近利,不择手段,学生已然成为他谋取利益的用具而已,孩子们的心早已千疮百孔惨不忍睹。我只想说,真正的教育需要教育者名利前的沉潜和喧嚣中的清醒。

世上没有哪一种成功是一蹴而就的,换而言之那些看上去轰轰烈烈的成功很快就会瞬间崩塌。而教育这个行业本就特殊,我们评价某位教师的成功,不只看他(她)手中有多少含金量的荣誉证书或成为什么级别的名师,还要看他若干年后培养学生的人生发展。育人工作急不得,快不得,正所谓十年树木,百年树人,只要你努力的方向是正确的,并锲而不舍的坚持下去,教育的芬芳定才能沁人心脾,令人久久不能忘怀。对于我们一线的教育工作者而言,教的过程其实更多也是学的过程,正如人民教育家于漪所言::一辈子做老师,一辈子学做老师。要做一位好老师,最根本还要立足于教育中的点滴小事,注重教育的细节,不要嫌费事而搁置,不要图安逸而懈怠,摸索中前行,学习中成长,这样你才会发现原来做教师不仅是一种职业,更是一种有情趣的生活。

喜欢读书,就等于把生活中寂寞的辰光换成巨大享受的时刻。——-孟德斯鸠


阅读 434
文章由 美篇工作版 编辑制作
投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