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秋,是二十四节气中的第十三个节气。“立秋”的意思是秋季开始,暑去凉来。
立秋是秋季的第一个节气,为秋季的起点。秋季从立秋起至立冬结束,其起始与结束,是天体运行的结果。
立秋是阳气渐收、阴气渐长,由阳盛逐渐转变为阴盛的节点。进入秋季后,由夏季的多雨湿热过渡向秋季少雨干燥气候。在自然界中,阴阳之气开始转变,阳气渐收、阴气渐长,万物随阳气下沉而逐渐萧落。
秋季最明显的变化草木的叶子从繁茂的绿色到发黄,庄稼则开始成熟。立秋乃初秋之季,暑热未尽,虽有凉风时至,但天气变化无常,即使在同一地区也会出现“一天有四季,十里不同天”的情况。因而着衣不宜太多,否则会影响机体对气候转冷的适应能力,易受凉感冒。
一、立秋三候
一候凉风至
刮风时人们会感觉到凉爽,此时的风已不同于暑天中的热风。
二候白露生
大地上早晨会有雾气产生。
三候寒蝉鸣
秋天感阴而鸣的寒蝉也开始鸣叫。
二、立秋习俗
“立秋”标志着夏季的结束和秋季的开始。不仅在农历上具有重要意义,立秋也是民间一个重要的岁时节日。在这一天,人们会庆祝、祭祀、并且举行一系列的民俗活动。
啃秋瓜
在入秋的这一天多吃西瓜,以防秋燥。民国时期出版的《首都志》记载:“立秋前一日,食西瓜,谓之啃秋。”也有迎接秋天到来之意。
晒秋
“一叶梧桐一报秋,稻花田里话丰收”,一叶知秋的同时,也意味着民间收获的季节到了。
曾顶着酷暑辛勤耕耘的劳动者们,将在金灿灿的田野中获得丰收的喜悦。生活在山区的村民,由于村庄平地少,只能利用房前屋后及自家窗台、屋顶架晒或挂晒收成的农作物,慢慢演变成了名为“晒秋”的传统农俗现象。
贴秋膘
立秋的民间习俗相当丰富,“贴秋膘”就为其中之一。古时候,人们会在“立秋”当天称量体重,将体重与立夏时进行对比。那时人们的日子并不富裕,再加上酷暑使人茶饭不思,食不知味,经历“苦夏”的人们大多会瘦了不少,于是便有了“贴秋膘”一说。
俗话说:“立秋到,贴秋膘,冬去春来身体好。”立秋这一天,人们可以吃炖肉、烤肉、红烧肉等,但需要提醒您的是,立秋不代表天气立刻变凉,贴秋膘时切忌暴食暴饮。
打秋
立秋对于农事的影响相当大,在古时候,农民对立秋节气的重视程度不亚于过节。因此,古时立秋也被称“立秋节”或七月节。
民谚有曰:“打碎秋胆,不做风潮也立秋。” 自古也有“立秋有雨样样收,立秋无雨人人忧”的说法。人们在立秋之际,祈盼下一阵及时雨,吓碎所谓秋胆,洒暑祛夏,减少风潮之灾,以利秋季农作,这项民俗活动被称之为“打秋”。
祭祀祈福
祭祀祈福也是立秋非常重要的习俗之一。每逢立秋节气,民间都会举办秋会,祈求风调雨顺,安康顺遂。还有的地方要“闹秋社,庆丰收”,感恩上苍和祖先的庇佑,并举行尝新仪式,尝试新收成的米谷,以庆祝辛勤换来的收获。时至今日,很多地方仍旧沿袭着这样的习俗。
三、关于立秋的古诗
《立秋》
【宋】刘翰
乳鸦啼散玉屏空,
一枕新凉一扇风。
睡起秋色无觅处,
满阶梧桐月明中。
《立秋》
【唐】 刘言史
兹晨戒流火,
商飙早已惊。
云天收夏色,
木叶动秋声。
《立秋二绝》
【宋】 范成大
三伏熏蒸四大愁,
暑中方信此生浮。
岁华过半休惆怅,
且对西风贺立秋。
四、立秋需注意
(一)谨防秋老虎
立秋仍处在“三伏天”内,暑气一时还很难消。此时节,要密切注意天气预报,一旦出现“秋老虎”,要注意防暑降温。
(二)收敛阳气
早睡可以顺应阳气的收敛,早起可使肺气得到舒展。另外,早睡早起可减少血栓形成的机会,可预防脑血栓等缺血性疾病发生。
(三)防燥润肺
秋季干燥,多吃水果蔬菜消除秋燥症,多吃水果生津解渴、止咳化痰、清热降火,养血生肌、润肺去燥。养肺的蔬菜包括山药、胡萝卜、莲藕、百合、银耳、木耳、豆腐等。要尽量少食或不食辣椒、葱、姜、蒜、胡椒等燥热之品,少吃油炸、肥腻食物,以防加重秋燥症状。
(四)护腰护颈
立秋之后,早晚较凉,稍不注意,就会出现腹痛、吐泻、伤风感冒、腰肩疼痛等症状。处在空调环境中的人们经常喝点姜汤,生姜具有发汗解表、温胃止呕、解毒三大功效,可有效防治“空调病”。
夏未尽,秋已至,一叶落,天下秋;
季节交替,岁月轮回,
历经酷暑骄阳,静候一季丰收;
愿所有的努力都能开花结果,
愿一切美好都能不期而遇,
愿凉风有信,岁月无忧,
愿收获一切美好!
✨用爱与智慧让每一个孩子都闪闪发光
🏫园所地址:平桥区平桥大道中段
☎️智慧热线:13569761286
📸图文提供:来源于网络
📃图文编辑:周点
📍终审:马珠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