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贯彻落实《广东省基础教育教研基地项目建设实施办法》(试行)以及教育部等11 部门《关于推进中小学生研学旅行的意见》、省教育厅等12厅局《关于推进中小研学旅行的实施意见》等文件精神,继续推进我市广东省基础教育教研基地项目初中地理学科教研基地建设,进一步发挥基地的示范引领辐射作用,提升教师研学课程设计与实施能力,推动教师专业发展,促进地理学科高质量发展,2024年7月25—8月3日,广东省基础教育初中地理学科(湛江)教研基地研学实践专项培训活动顺利举行,基地负责人梁景培老师带领基地成员参加了培训活动,岭南师范学院地科院牛东风教授全程跟队讲学。
“天山南南,昆仑北北,西陲安疆”——南疆。
本次研学实践活动地点选在了南疆。南疆因其特殊的地理位置,造就了其鲜明、独特的自然和人文景观。它拥有中国最干热的盆地,也拥有中国境内最大的冰川;有中国最长的内陆河,也有中国最大的沙漠;有中国陆地海拔的最低点,也有新疆境内海拔的最高峰(世界第二);广布的红层地貌既苍凉又瑰丽;类型丰富的岩石与层理清晰的地层记录着地球成长的故事;绚丽多姿的多民族文化彰显着我们中华文明的博大精深、源远流长!因此南疆具有极高的课程资源开发价值。
本次研学的主题为南疆地质地貌与民族文化考察。研学路线及需要落实的主要课程内容要求如下:
南疆地貌与研学路线图
研前准备
7月25日,基地成员老师汇聚乌鲁木齐,领取研学手册,基地负责人梁景培老师及岭师地科院牛东风教授向基地老师明确本次研学实践活动的要求和任务,为接下来的研学做好准备。
吐鲁番盆地
按照预设的研学路线,7月26日,基地一行来到吐鲁番盆地,在这里,我们重点考察:火焰山、艾丁湖、葡萄沟、托克逊。研学的主要内容包括:1.测量地表温度,分析火焰山地表温度高的原因。2.打开天气软件,记录火焰山周边区域的大气温度。对比火焰山的大气温度与地表温度是否一致?为什么?3.艾丁湖成为中国陆地最低点的原因。4.艾丁湖湖水的盐分来源及生态价值。5.参观葡萄园,结合当地的自然环境特征,分析葡萄品质优良的原因。6.参观葡萄沟荫房,结合荫房的建筑结构,分析荫房制作葡萄干的原理。7.托克逊成为中国干极的原因等。
行车途中,大家对窗外与东部湿润地区差异迥然的景色也充满了好奇,牛教授也适时的给大家科普新概念,比如什么是坡积物?坡积物的颗粒物排列与冲积扇的颗粒物排列有何不同?什么是沙瀑?沙瀑的沙源来自何处?什么是爬坡沙丘?石头平顶房的建筑特色及原因?以及各种植物:梭梭、柽柳、白杨、胡杨、核桃树等。
轮南胡杨林
7月27日,原定的轮南塔克拉玛干大沙漠的考察因沙漠公路维修而遗憾搁置。于是基地一行来到轮南的胡杨林区。胡杨被称为“第三纪活化石”。轮南胡杨林又是世界上最古老、面积最大、保存最完整、最原始的、存活最好的胡杨林保护区,塔里木河穿林而过。在这里,我们的主要研学内容包括:1.观察胡杨树的形态特征,数数同一棵胡杨树的树叶有几种形态并推测原因?2.推测胡杨树能够适应干旱环境的原因。3.推测本地区成为世界分布面积最大、保存最完整的胡杨林区的原因。
夜晚,露营胡杨林,观星象,赏日出日落,尽显地理人的浪漫与情怀!
独库公路南段——库车大峡谷
7月28日,考察独库公路南段及库车大峡谷。研学的主要内容包括:1.行车独库公路,观察独库公路两侧的地貌特征,概括其独特之处。2.观察库车大峡谷的岩层结构,描述其特征。3.根据研学手册所提供的文献资料及观察结果,推测库车大峡谷中褶曲的形成原因等。
不管是沿着独库公路前行,还是深入库车大峡谷,沿途都极力辨认可能发现的地质遗迹——冰川擦痕、河流冲刷痕迹、风雕雨刻……遥想曾经这里竟是一片汪洋大海,而封印在岩层中的古代海洋生物化石以及巨大的褶曲、断层很好的印证了这沧海桑田的巨变。在这里,我们感受到了大自然的神奇力量,也领略到了人类的伟大智慧。
阿克苏地区天山洪积扇——刀郎部落
7月29日上午,在牛教授的带领下,我们到阿克苏地区天山洪积扇处来了一场有趣的“寻宝”活动——辨析岩石。在这里,我们主要的研学内容包括:1.掌握野外观察岩石的方法。2.熟悉各种常见岩石的构造特征和矿物组成特征。3.根据岩石的性状推测当时的成岩环境。
岩石无声,却默默记录着地球成长的故事。通过岩石的颜色、物质组成、结构、纹理等等,我们可以去推测曾经地球成长过程中的点点滴滴。岩石辨别活动不仅涉及地理学知识,还与化学、物理学、生物学等多个学科密切相关,通过这一活动,我们不仅可以直观感受到岩石在地球演化过程中的重要作用,还了解到不同学科之间的联系和相互作用,促进跨学科学习的发展。
29日下午,我们深入刀郎部落景区,在这里,我们研学的主要内容包括:1.参观刀郎部落,学习刀郎部落的历史和文化习俗。2.根据研学手册提供的文献资料以及实地考察结果,推测刀郎部落在此地聚集并形成部落的地理和历史原因。3.观察刀郎部落的建筑特点,分析其与所在地理环境的关系等。
通过参观刀郎部落,了解了刀郎人的历史、生活习俗文化以及他们的居住环境。通过对比不同地域的地理环境对民族文化的影响,深刻体会到了环境与文化之间的紧密联系,引导我们用正确的态度看待人与自然的关系,培养尊重自然、保护自然的观念,秉持人地协调观去思考和解决现实中的地理问题。
接下来的行程,我们还将奔赴柯坪化石金钉子剖面,探寻奥陶系地层特征;打卡中国西极、红其拉普国门,理解边境哨所对国防的重要意义;去乌恰化石山寻找2.5亿年前的海洋生物化石;沿着喀喇昆仑公路去看白沙湖,探寻白沙湖的前世今生,攀登有着“冰川之父”之称的慕士塔格冰川,近距离触摸冰川,感受冰川的威力,探讨冰川对地貌的塑造以及其对全球气候的影响和意义……
赏南疆之美,研地学之理!精彩仍将继续,敬请期待!
供稿:梁海燕、陈星奇、
全碧贞、符光烜
编辑:周小车
审核:梁景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