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暑假紧张忙碌的工作中,上蔡县中医院儿科张同欢主任收到来自抽动症患儿奇奇(化名)爷爷的特别谢礼。奇奇爷爷给张同欢主任送来一面鲜红的锦旗,锦旗上写着:“大医精髓,妙手回春”,真切表达了患儿家属对张同欢主任的感激之情!
患儿奇奇从2023年下半年开始出现脾气大、频繁眨眼、挤眼睛等症状,并控制不住发出干咳声、吼叫声、吭吭声等声响。辗转多家医院开展了治疗,但治疗效果欠佳。
今年7月份,患儿家属打听到上蔡县中医院儿科二病区张同欢主任可利用中医调理治疗儿童抽动症,随即联系到张同欢医生,在张主任的中药治疗下,经过一个月的治疗,最终,患儿抽动症症状完全消失,顺利康复。
健康科普
关于抽动症,张同欢主任从专业角度为我们进行了以下科普。
一、中医怎么治疗抽动症
现代医学对抽动症的定义是:小儿抽动秽语综合征。抽动症的临床表现是不自主、反复、快速、无目的的一个或者是多个部位肌肉的运动性或者发声性的抽动。
二、运动性抽动的表现
面部:频繁眨眼、翻眼、斜眼、挤眼睛、扬眉、皱眉、撅嘴、咧嘴、歪嘴、张嘴、伸舌、皱鼻子。
颈部:频繁点头,摇头,仰头,扭头,挺脖子,耸肩。
四肢部:频繁搓手指、握拳、甩手、举臂、不停的抖腿、踢脚、点脚、跺脚、屈膝,甚至步态异常;
三、发声性抽动的表现
发声性抽动口鼻、咽喉及呼吸肌群的收缩,通过鼻、口腔和咽喉的气流而发声。比如,控制不住的干咳声、吼叫声、吭吭声,随地吐唾沫,骂人。
很多家长觉得不管它,随着孩子慢慢长大,到了青春期,抽动症就能自然而然变好。张晓霞医生表示这其实是一个误区,想抽动症自愈,都是有条件的:比如孩子高热量食物吃得少了,比如户外运动多了,比如学习压力小了,比如挨骂挨打少了,比如搬家换环境了等等……所以说抽动症并不能自愈,它是需要满足一些条件的。如果家长没有这些改变,只是单纯的等待,那不是等待自愈,而是在耽误最佳治疗时间。
“抽动症需要身心同调。抽动症的痊愈,最重要的是孩子自身力量的成长,需要从身体+心理+环境三个方面总体提高,这样才能彻底好。这其中,家长的角色是重中之重。”张同欢主任表示。
那家长应该从哪些方面进行改变才能促进儿童抽动症的康复呢?
01改变孩子的饮食结构
治疗期间一定要少吃肉、蛋、糖、油炸食品。
02让孩子适度运动
当孩子从事他感觉有趣的任务或能够吸引他注意力的活动的时候,抽动症状会相应减少。从中医的角度看,痰火体质的孩子,身体是淤堵的,而运动能够帮助孩子增加代谢,将多余的能量散出体外。
03家长不要焦虑
家长的认知非常重要,它决定孩子在什么样的环境下成长,是舒适开心的?还是紧张郁闷的?孩子一旦被诊断为抽动症,很多家长是处于焦虑的情绪当中。但是,抽动症孩子的内心是比较敏感的,他们能够非常清楚地感受到来自父母的焦虑的症状。家长越焦虑,孩子的抽动症状越严重,形成一种恶性的循环。
最后,张同欢主任提醒:“我们通过中医治疗,调整体质,为控制病情做好基础;再通过心理疏导和生活改变,搭建健康的成长过程,能起到很好的疗效。所以,家长朋友们不要认为抽动症治不好,就放弃治疗;也不要认为它能自己好,就拖延治疗。关键是早发现、早治疗,大夫和家长共同努力,帮助孩子健康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