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园霸凌的心理原因及应对策略——山城区第二期教师暑期心理健康培训

鹤壁市山城区第七小学
创建于08-06
阅读 910
收藏TA

需扫码在手机上打开
文章后点击更新提醒

      8月6日上午,国家二级注册心理咨询师,萨提亚家庭治疗师、沙盘心理治疗师、音频疗愈师、河南未成年培训讲师张艳霞老师带来了讲座《校园霸凌心理原因及应对策略》。

      讲座开始之前,张老师先带领老师们进行一个热身游戏“小鸡成长记”。在活动进行过程中,老师们积极投入,“战况”焦灼,同时充分调动了老师的积极情绪,也让大家满怀期待今天的讲座。

     本场培训讲座以“校园霸凌的心理原因及应对策略”为主题,紧紧围绕校园霸凌从"校园霸凌对孩子的影响、校园霸凌背后的心理密码、应对校园霸凌的策略"等方面展开讲座。

      张老师以大量的案例分析了为何现在校园霸凌的呼声越来越高以及校园霸凌对孩子的影响。

校园霸凌中六种表现:

肢体性霸凌、言语霸凌、性霸凌、

关系霸凌、网络霸凌、偏见霸凌

       米勒、伯克威茨等心理学家认为,当遭受了挫折却法向其根源发泄时,有人可能会转移目标向他人攻击。心理学家用“踢猫效应”来描绘,负面情绪在不同人之间流动转移的过程。坏情绪像水一样,往往由等级高向等级低转移,由强者向弱    者转移。也就是说,你施加给孩子的暴力,可能会被他转移给同龄人。

被欺凌者的心理特征:

    被欺凌者大多性格内向、敏感、懦弱,身材偏胖或偏瘦,身体有缺陷等。正是因为有这些特点,他们看起来与周围的人格格不入,容易被他人嘲笑和排挤,最终变成没有朋友的、不被大家接纳的、被孤立的对象。

    美国微观社会学学者认为:"如果有一方在冲突中一味地回避就会打破人际间的平衡,并最终导致攻击性行为的产生。"也就是说,一部分被欺凌者自身往往存在一些弱势的特质"吸引"欺凌者实施攻击。他们常常是被动的、消极的、服从的;在社交时易焦虑、敏感、缺乏自信。

   很多学生在遭受校园欺凌之后,出于恐惧、好面子等原因选择不向教师、家长等报告此事,而是自己默默承受。这也使欺凌者更加为所欲为、肆无忌惮,最终导致校园欺凌的不续和升级。

给学生的建议:

安全至上 保持镇定

及时反映 适时求救

给家长的建议:

加强关心 安抚情绪

良性沟通 坚决说不 持续关注

      通过此次讲座,老师们对校园欺凌思想上提高了警惕性,工作上掌握了有效的方法、措施,增强了大家预防校园欺凌事件发生,护航学生健康成长的决心和信心。

      让我们携起手,一起向阳花开。愿青春的你,温柔待人,也愿青春的我们,被温柔以待。

阅读 910
文章由 美篇工作版 编辑制作
投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