隰县小西天又名千佛庵,位于山西省临汾市隰县县城西凤凰山颠,由明代东明禅师创建于明崇祯二年。
其他地方的名山大寺均以高大雄伟取胜,惟有小西天以小巧玲珑别具一格。小西天依山势地形而建,全寺建筑面积仅有1100平米,在前院、中院、上院中分布有鼓楼、钟楼、地藏殿、韦陀殿、天王殿、无量殿 、 大雄宝殿、文殊殿、普贤殿。
无量殿根据其结构又称无梁殿。殿内有一座木制天宫楼阁。
天宫楼阁做工精巧,斗拱、门窗、雕刻及彩绘都细致入微,充分展示了山西明代匠人小木做的高超技艺。
位于上院的大雄宝殿是整个小西天最大的看点,举世闻名的小西天满堂悬塑就在大雄宝殿之内。
进入大雄宝殿,每个人都会感到震撼:殿内面积虽不大,但给人的第一感觉却是壮丽、金碧辉煌。殿内的墙壁、立柱、屋顶的梁架、檩条上都是各种塑像,在面积仅为190 余平米的面积上分别以圆塑、壁塑、悬塑的不同形式塑有2000多个人物形象,还有天宫楼阁、亭台水榭。而且大部分塑像都贴了金。据讲解员介绍,当年整个大殿贴金用掉了7公斤黄金,所以整个大殿都显得金碧辉煌。
大雄宝殿内正面排列着五个相互连通的佛龛,药师、弥陀、释迦、毗卢、弥勒等诸佛端坐其中,神态自若,面容慈祥,
十大弟子分站两旁,造型优美,表情含蓄,生动传神。
山墙以及梁架上以悬塑的形式塑有佛教故事,以及富丽堂皇的“极乐世界”,还有众多的人面飞天、神鸟、仙鹤等。
小西天大雄宝殿中的人物塑像,高的达3米多,小的仅有拇指大小。这2000多个人物形象疏密有致地安排在仅为190多平米的殿堂内,并用佛教故事相互联系。因此小西天也被称为中国悬塑博物馆
天宫楼阁上的十二乐伎各执不同乐器,形象生动,姿态动人。
小西天的悬塑,艺术手法十分细腻,人物形象写实,表情丰富,衣服质感明显。而且在一些细节的塑造中充分体现出日常生活中的情景。
在十大弟子身后,有四个小沙弥的形象,从四个小沙弥不同的衣着、动作、表情,就能看出各自的年纪和身份。这个小沙弥。面庞清秀,胆怯地探头向外张望,想出来又不敢出来的样子,显然是个入寺不久的沙弥。他手端酒壶,显然酒壶里的酒还很热,托着壶底的手还用衣袖垫着。
小西天大雄宝殿的满堂悬塑,是在清顺治八年至十三年(公元1651年-1656年)历时五年塑绘完成的。难能可贵的是,小西天(千佛庵)完全是一座民间寺庙,是靠禅师化缘和隰县以及周边信众的资助积攒出如此巨大的财力、物力和人力,由具有如此高超艺术水准的民间匠人,创造出了至今都使人震撼,精美绝伦的艺术精品!
小西天的悬塑自塑绘完成至今近370年,从未进行重塑、重绘或修复,甚至从未进行除尘,因为悬塑这种独特的艺术形式,使后人不敢轻易触碰这些文物,即使随着年代久远,有些部件出现脱落,也只是把脱落的部件收藏起来。不过,这也让今天的我们仍能看到370年前这满堂悬塑的原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