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夕的别名是什么?
七夕在每年的农历七月初七,“七夕节”又称乞巧节、女儿节,是女孩向织女乞求心灵手巧,生活幸福的日子。汉朝的时候,宫女常常在农历七月初七这天,在开襟楼比赛穿七孔针,后来模仿的人多了,就成了习俗。到了宋代,京城中还设有专卖乞巧物品的乞巧市,像今天的购物街,非常热闹。
“七夕节”成为中国人的情人节,源自大家熟知的牛郎织女这一浪漫的爱情故事。
“七夕节”还有个朴素的名字叫晒书节。道教认为掌管文运的魁星就诞于七月七,于是这天同样受到读书人的祭拜。当然,古人晒书的还有一个重要目的,就是为了保护书籍,防潮防虫。
七夕都有哪些节日民俗?
·晒书 晒衣·
据载,司马懿当年因位高权重,颇受曹操的猜忌,为求自保,装病在家。魏武帝派亲信暗中探查真相。时值七月七日,装病的司马懿在家中晒书。魏武帝得知,下令要司马懿回朝任职,否则即收押。司马懿只好遵命。另外,《世说新语》卷二十五说,七月七日人人晒书,只有郝隆跑到太阳底下去躺着,人家问他为什么,他回答:“我晒书。”
·吃巧果·
七夕的应节食品,以巧果最为出名。巧果又名“乞巧果子”,款式极多。主要的材料是油面糖蜜。宋朝时,市街上已有七夕巧果出售。若购买一斤巧果,其中还会有一对身披战甲,如门神的人偶,号称“果食将军”。
·观星·
在晴朗的夏秋之夜,天上繁星闪耀,一道白茫茫的银河像一座天桥横贯南北,在河的东西两岸,各有一颗闪亮的星星,隔河相望,遥遥相对,那就是牵牛星和织女星。人们传说在七夕的夜晚,可以看到牛郎织女的银河相会,或在瓜果架下可偷听到两人在天上相会时的脉脉情话。
·乞巧·
七夕乞巧起源于汉代,东晋葛洪的《西京杂记》有“汉彩女常以七月七日穿七孔针于开襟楼,人俱习之”的记载,这便是我们于古代文献中所见到的最早的关于穿针乞巧的记载。后来的唐宋诗词中,妇女乞巧也被屡屡提及,唐朝王建有诗说“阑珊星斗缀珠光,七夕宫娥乞巧忙”。据传说:唐太宗与妃子每逢七夕在清宫夜宴,宫女们各自乞巧。在民间,女孩们在这个充满浪漫气息的晚上,对着天空的朗朗明月,摆上时令瓜果,朝天祭拜,乞求天上的仙女能赋予她们聪慧的心灵和灵巧的双手,让自己的针织女红技法娴熟。
·七夕诗词·
《秋夕》(唐)杜牧
红烛秋光冷画屏,
轻罗小扇扑流萤。
天阶夜色凉如水,
坐看牵牛织女星。
《行香子·七夕》
(宋)李清照
草际鸣蛩,惊落梧桐。
正人间、天上愁浓。
云阶月地,关锁千重。
纵浮槎来,浮槎去,不相逢。
星桥鹊驾,经年才见。想离情、别恨难穷。
牵牛织女,莫是离中。
甚霎儿晴,霎儿雨,霎儿风。
《七夕》
(唐)李商隐
鸾扇斜分凤幄开,
星桥横过鹊飞回。
争将世上无期别,
换得年年一度来。
《鹊桥仙·纤云弄巧》
(宋)秦观
纤云弄巧,飞星传恨,银汉迢迢暗度。
金风玉露一相逢,便胜却人间无数。
柔情似水,佳期如梦,忍顾鹊桥归路!
两情若是久长时,又岂在朝朝暮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