密宗在中国汉传佛教八大宗派中,是最后一个形成的全国性的大宗派,法系一直传承至今。密宗的祖庭在西安的大兴善寺。大唐玄宗开元年间,由三个印度僧人善无畏、金刚智和不空来到中国传教,在大兴善寺翻译佛经并创立中国佛教密宗。史界僧家把善无畏列为密宗的创祖,金刚智为始祖,不空为二祖是有他道理的,介绍汉传佛教密宗一脉的创立发展,只单纯介绍他们三位中某一位,都是片面不完整的,密宗是由他们三个共同创建的。善无畏、金刚智、不空三个印度僧人,都是活跃在唐玄宗开元年间,并且在佛经翻译、密宗传播等做出了巨大地贡献,所以人们把善无畏、金刚智、不空并称为“开元三大士”。
说起大兴善寺,念起来名来还有点拗口,知情的人都知道,这个寺名是有渊源的。大兴善寺的原名叫“遵善寺”,始建于公元266年,即西晋武帝司马炎泰始二年。距今已有1750多年的历史,是西安现存历史最悠久的佛寺之一。到了隋朝,隋文帝杨坚定都长安,敕令在“遵善寺”的基础上,建造唐王朝的国家寺院——大兴善寺。因隋文帝在北周时被皇帝封为大兴郡公,加上,敕建的大兴善寺在靖善坊地盘,故取“大兴”二字和“靖善坊”的“善”字命名,从此,“遵善寺”赐名为大兴善寺。
大兴善寺的开山祖师是灵藏大师,他是隋文帝杨坚的布衣知友,同时任隋朝管理全国僧尼事务的昭玄都僧官,相当于现在的国家佛教协会主席。成为国寺的大兴善寺,情况就不一样了,隋文帝召慧远(非东晋时期的慧远,比净土宗创祖慧远迟。)、慧藏、僧休、宝镇、洪遵、昙迁入京驻锡大兴善寺,为“六大德”(“大德”是印度语,隋文帝引用,后来人们把修行高的僧人尊称为“大德”),并在全国选调僧众300余人入寺供养。不久,古印度和西域的僧人那连提黎耶舍、阇那崛多、达摩笈多(开皇三大师)、彦琮等先后到大兴善寺译经弘法。
到了唐玄宗开元年间,善无畏、金刚智和不空三位印度高僧,先后从海路和陆路来到大唐王朝,进住大兴善寺,设坛传密,成为中国佛教密宗圣地。他们带领弟子们在大兴善寺翻译密籍500余部,使大兴善寺为长安三大译场之一。之后,再经一行、惠果传承弘扬,形成了博大精深的佛教文化宝库——唐密。后来,又经空海、最澄等传到日本、韩国,再传马来西亚、印度尼西亚等地。密宗从这里传播出去,流布广泛,影响久远,大兴善寺也因此成为举世公认的中国佛教唐密祖庭。
大兴善寺最为辉煌的时期是在著名密教高僧不空和尚住持本寺的时候。不空为玄宗、肃宗、代宗三朝帝师,又曾在寺内行息灾咒法,设灌顶道场与戒坛,他在中土首开灌顶之风。此后,大兴善寺与青龙寺并称为密教中心道场。一行和尚曾经也住寺研习天文数学和佛教密法,他是一位僧人,却利用密教译传,活生生地把自己演绎到科学家的水准。
大兴善寺的寺名也曾经改动过一次,那是唐中宗神龙年间,韦后追赐其父为酆王,遂改大兴善寺为酆国寺,除此之外,一直沿袭大兴善寺称谓。不过,改名酆国寺的时间短,唐睿宗在位的时候就恢复了大兴善寺。
对大兴善寺破坏最大的是“关中大地震”和唐武宗会昌灭佛。天灾人祸让大兴善寺寺院损毁,僧人还俗,散落民间,密教祖庭从此一蹶不振。宋元时期,大兴善寺一直很冷寂。明朝永乐年间,云峰禅师居大兴善寺,修造了殿堂和钟楼,梦想弘扬禅宗。直到明末清初,有一个叫德满的禅师,在此“鼎新梵刹”,大兴善寺才渐渐的有了一些生机。满清入关,一统天下,朝廷曾经三次对大兴善寺进行较大规模地修葺。第一次是清顺治五年,僧人麸斋主持修建了住持室、大雄宝殿以及禅堂等,大兴善寺终于面貌一新,有了寺庙的样子。第二次在康熙三十三年,也就是公元1694年,川陕总督笔贴式、平安纳等带头集资,用时约十年,先后修建前殿、钟鼓二楼、大殿、十王祖堂、弥勒殿等建筑。1943年,太虚法师和于斌、冯玉祥等人组织了中国宗教徒联谊会,并於1945年在大兴善寺创设了“世界佛学苑巴利学院”,大兴善寺经历满清和民国时期地艰难复兴,千年古刹才慢慢地焕发新的生机。大兴善寺的兴衰证明,恢复遭到破坏文化遗产,需要几代人,甚至几十代人的不懈努力!
新中国成立之后,社会安定,人们的宗教信仰得到充分的尊重。1955年西安市人民政府为大兴善寺进行了全面的整修,按照修旧如旧的原则,建有殿堂五进,配以廊庑僧寮,规模为西安今存众刹之首。1956年,大兴善寺被列为陕西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983年被国务院列为全国重点开放寺院之一。1985年,大兴善寺成为西安市佛教协会的办公会址所在地。如今,大兴善寺还是中印文化交流史上一个值得纪念的地方,2015年5月14日,国家主席习近平陪同印度总理莫迪参观大兴善寺,寺院成为中印两个文明古国文化交流的见证。
2015年7月,大兴善寺与西安交大一附院,在大兴善寺院区合作办院,开创了国内“中、西医”和“佛医”结合的先河。医院开设200张床位,开设康复科和综合内科,对患者进行康复指导、心理疏导和临终关怀等服务,改善就医感受。
今年五月,本人第一次去西安大兴善寺,天公不作美,中雨下个不停。这场雨,给本来就神秘的大兴善寺,增加了更加神秘的氛围。大兴善寺处于西安闹市区,山门临街,游客没有因为下雨而减少,说明这一座寺庙平时香火兴旺。寺庙里的布局与其他汉传佛教没有太大区别,本寺所修的法门,以禅密为主体,而兼容他宗。从直觉看,大兴善寺有藏传佛教的喇嘛和法器。最大的区别是密宗佛像形态有三面六臂、手持兵器、系人头璎珞、身后燃烧火焰等,几个主要殿宇供奉的佛菩萨也有所不同。比如说,大雄宝殿殿内供奉的是五方佛像,这五尊佛代表中、南、东、西、北正方。大日如来处于正中位置;南方为宝生如来;东方为阿关如来;西方为阿弥陀如来;北方为不空成就如来,分别供奉于大日如来左右。当日大雄宝殿未开放,原因是寺里僧人在里闭关,千里迢迢来此,难免让我有些遗憾。
除了五方佛之外,大兴善寺特别尊崇地藏菩萨。据说在密教中,地藏菩萨密号为悲愿金刚。地藏王菩萨是四大菩萨之一,其愿力第一,为幽冥教主,能救赎三恶道中的众生之苦。大兴善寺,有三处供奉地藏菩萨的场地,其中,一处为露天地藏殿,两处为殿内供奉地藏,雕塑精美,形象逼真。传说,阴曹地府有十殿阎王。平安地藏殿殿内供奉的地藏王菩萨,整体是一组雕塑群,所表现的是阴曹地府第一殿阁君至第五殿阁君,由第一殿秦广王殿、第二殿楚江王殿、第三殿宋帝王殿、第四殿五官王殿、第五殿阎罗王殿部分内容组成。另一处是救苦地藏殿殿内供奉地藏王菩萨,所表现的是阴曹地府第六殿阁君至第十殿阁君,由第六殿卞城王殿、第七殿泰山王殿、第八殿都市王殿、第九殿平等王殿、第十殿转轮王殿部分内容组成。也可以理解为,雕塑群反映的是在地藏王菩萨的监督管理之下,各阎王履职办公的场景,形象逼真,场面让人惊悚。雕塑群向大众表明佛教因果关系,揭示人们行为的真善美与假丑恶,以启迪人们的理智和善心。还有一处是露天地藏殿,这尊地藏菩萨铜像是日本真言宗信徒为缅怀祖庭,追思昔日中日友好交流而赠送的,意义非凡。一座寺庙有三个地藏菩萨殿是国内佛教寺院少有的。
大兴善寺的观音殿建筑南北中轴线上,这样的格局在其他寺院很少见。这里值得介绍一下,大兴善寺是汉传佛教寺院中,最早以单独殿宇供奉观世音菩萨的寺院。主要原因是源于流传的故事:据说唐文宗李昂很爱吃蛤蜊。一日,厨师所进蛤蜊中竟有一个剥不开,文宗很觉奇异,乃焚香祷之。不久,蛤蜊外壳自然张开,里面有物如菩萨形,“梵相具足”,惟妙惟肖。于是文宗令锦缎包裹,装在金栗檀香盒里,毕恭毕敬送到大兴善寺,后来下令建一座观音大士阁供养。
每一座寺庙都有法堂,法堂大小,取决于该寺庙的大小,法堂是寺院讲经、传法的地方。大兴善寺法堂为该寺中间靠北的一座大殿,面阔7间,进深两间,正门上悬挂着清末光绪皇帝御笔书写的“觉悟众生”匾额。
法堂是当天最热闹的地方,下午四点多还在做法事,钟鼓齐鸣,抑扬顿挫地诵经声,吸引了满堂看热闹和避雨的游客。可能是人满为患的原因,法堂里,个别维护次序的义工们,吆三呵六的,态度有失矜持。
密宗,又称为真言宗,或者叫密教,从字面上我们就不难理解它,有秘密、神秘、隐秘、深奥的意思,密宗是汉传大乘佛教八宗之一。密教起源于大乘佛教里的“陀罗尼”。那么,什么叫“陀罗尼”呢?我查阅了不少资料,最通俗的解释,就是说陀罗尼是一种记忆术,有总持、能持、能遮的意思。据说,这一种记忆术,具有记忆不再遗忘的能力。“陀罗尼”最初的含义,仅仅局限在对佛陀教法的语言文句的正确听闻和牢固记忆上,强调的是表现佛陀言教的语言形式。后来,“陀罗尼”原有的记忆术意义被逐渐淘汰,慢慢成了类似于咒术的东西。所以当佛教向民间渗透,成为一般信仰的时候,“陀罗尼”就同明咒、禁咒混淆在一起,从此,“陀罗尼”便有了新的含义“咒术陀罗尼”。可以说,陀罗尼是大乘佛教进一步神秘化、通俗化、世俗化的结果。
密教始祖为释迦牟尼的法身佛大日如来。大日如来,也就是毗卢遮那佛,据佛教传说,《大日经》是大日如来在金刚法界宫为金刚萨埵(普贤菩萨同身)等所说的佛法,原有广本十万颂,金刚萨埵也就是普贤菩萨,是为密宗第二祖。金刚萨埵(普贤菩萨)根据大日如来所传之法,集成《大日经》和《金刚顶经》两部经典(后来成为创立密宗的两部根本经典)。后来,普贤菩萨把这两部佛经放置在南天铁塔里,以期待后世有缘者打开取出。就在佛陀涅槃八百年后,龙树菩萨开启南天铁塔,亲自从金刚萨埵(普贤菩萨)得受密法,因此,龙树菩萨被尊为密宗三祖。龙树传法给其弟子龙智,龙智为第四祖。又过数百年,传说龙智已经700多岁时,传法给善无畏与金刚智,是为第五祖。善无畏、金刚智及不空在中国盛唐时期,先后自印度来华广弘密法,并经僧一行、惠果等祖师的努力,将金刚界、胎藏界两部大法集于一身,是为“两部一具”,继而形成了具有汉民族佛教宗派——密宗。
刚才说了,《大日经》和《金刚顶经》两部经典是佛教密宗两部根本经典。《大日经》中较多地反映了当时及其以前印度其他各宗教和哲学派别的观点,开秘密佛教一元论思想之先河。《大日经》兼收中观、瑜伽二派的思想以建立自己的佛教学说,因而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二派在当时的影响。《大日经疏》是善无畏为唐玄宗讲说本经时的讲义,一行大师在其基础上撰辑成《大日经疏》二十卷。
相传《金刚顶经》有四种:一为法尔恒说本,二为塔内安置本,三为十万颂广本,四为四千颂略本,即十八会中初会四大品。金刚智从海路入长安,资料没有说明他带的贝叶《金刚顶经》是什么藏本。可惜,金刚智飘洋过海时经典大部流失,所译为十万诵的一部分,编纂为《初会金刚顶经》,成为金刚界入坛灌顶的依据。此经之注疏甚多,重要者以不空大师最为流行。表现在智德方面的称为“金刚界”,表现其理性(本来存在在永恒悟性)方面的称为“胎藏界”。
密宗是中国佛教中最具神秘性的宗派,以“三密加持”“即身成佛”为主要特色,被认为是佛教修行最快的法门。“三密”是指身、口、意三密。“三密加持”指修行者与佛菩萨等本尊之三密,能够相应,相互加持。再通俗一点就是说,修行的人要与自己重点修行的佛菩萨的身、口、意,在同一个频率上,才能实现即身成佛。目前,在中国修行密宗法门的人非常多,汉传佛教十宗中,信众和修行人数最多的就是禅宗、净土宗和密宗。
密宗教义认为,宇宙万物都是大日如来所显现,世界是由地、水、火、风、空、识等六种力量构成的,通过与本尊佛菩萨(大日如来)三密加持,置身於密宗的世界,实现人和佛那种只可意会不可言传的交流情形。
五佛是佛教密宗最高级别的五尊神祗,分别是:位于中央的毗卢遮那佛,即释迦牟尼法身大日如来佛祖,两旁依次为东方香积世界阿閦(chu)佛,南方欢喜世界宝生佛,西方极乐世界阿弥陀佛,北方莲花世界成就佛,合称五方佛,也叫五智如来。大一点的密宗寺庙供奉五方佛,小一点的密宗寺庙供奉的是“华严三圣”。
灌顶是密宗里面一种仪式,跟佛教其他门派三皈依的意思差不多。在作法的时候多半是用水洒在弟子的头顶上,意思把这个至高无上的佛法传给你,含有“授权”和“传道”的意思。
通过“开元三大士”的努力,在大唐开元年间,密宗成为汉传佛教的一个宗派,人们习惯称为“唐密”。从大唐传入日本的密宗(唐密)称为东密;日本天台宗所传的密教成为“台密”,台密是天台宗与唐密、律宗和禅宗杂揉在一起,已经非纯正唐密;大理密教又称云南密教,简称滇密,七世纪初,是由印度密僧从滇缅传入,它也是中国密教派别之一。另外,还有藏密,在七世纪,分别由文成公主进藏和印度密教大师莲花生传入。
学术界一直把“唐密”形成之前的各种密教,称为“杂密”。至于密教什么时间传入中国,大部分人认为是在龙树菩萨开启南天铁塔,亲自从金刚萨埵(普贤菩萨)得受密法之后,世上才有“密教”。从时间上说,东汉末年,正好是佛陀涅槃八百年后。我不这样认为:密教最早的存在形式是以印度教为载体的,咒术、祈雨、梦兆、面相和星相等一直在古印度流行。就在两汉之间,佛教传教士在中国传播佛教的同时,也在传播咒术、祈雨和其他巫术。最典型的例子有一个:永平七年(公元64年),东汉第二个皇帝明帝刘庄坐天下的时候,有一个“感梦求法”的故事。朝廷派人请来了天竺僧人迦叶摩腾和竺法兰,汉明帝在洛阳城东建白马寺供两位天竺僧人译经弘法。迦叶摩腾与竺法兰,以天眼观五台山,说五台山是文殊菩萨的道场。于是,这两位洋和尚准备在五台山建佛教寺庙。当时,五台山是道教的天下,自然,五台山的道士坚决不同意佛教与他们抢占地盘。后来,这一件事情惊动了汉明帝,汉明帝同意迦叶摩腾与竺法兰的建议,请汉明帝当裁判,佛、道两家同时在白马寺烧经书,谁家的经书烧毁了谁让步。最后,佛家经典在烈火中完好无损,道家的经典除《道德经》外尽焚。事情结果,是佛家可以在五台山建筑寺庙传法。白马寺有个遗址“焚经台”,就是当年佛、道两家烧经书的地方。通过这一个故事,大家对密教传入时间是否有新的看法?
佛教最初传入东土是以密教的形式传入,化解了语言障碍,又是非常接地气的一种传教方法。东汉末年和魏晋南北朝时期,佛教杂密大量吸收中国道教的内容,并与道教深度融合,普通民众把佛教与江湖术士相提并论。随着密教经典翻译不断趋于繁盛,各种密咒汇编的总集也相继从印度传入中国内地,如《摩登伽经》、《大孔雀王神咒经》、《请雨咒经》、《止雨咒经》等杂密经典翻译成为汉文,加快了密教地传播,正是这些杂密的译传和流行,为“开元三大士”等人建立密宗准备了各种条件。“开元三大士”等人最大的贡献,就是翻译和传播了《大日经》、《金刚顶经》经典,创立了中土密宗,纯洁了杂密里面佛教部分,抵御了婆罗门、印度教的深度渗透,统一了佛教杂密的各零散的派系,让一直流行于民间的杂密得到统治阶级的认可。
密教之所以称为密教,其主要原因就是由它自身的神秘性所决定的,不管是唐密,还是杂密、藏密、东密,都有其神秘的一面。事实上,在佛教的最初时代,咒术是被严厉禁止的。在最古老的巴利文《八颂经品》十四章《迅速经》中记载,佛祖释迦牟尼也反对比丘们采用《阿闼婆吠陀》(主要涉及巫术和咒语)、梦兆、面相和星相方面的经文,许多佛教经典把咒术斥之为邪门外道。对于咒术、巫术、相术等是怎么溶于佛教的,学术界一致认为是印度教和婆罗门教渗透的结果,也是佛教集结产生的分歧有关系。藏密在藏区传承的过程中,又把苯教的部分内容融合进去,唐密是最突出的,从某一种角度来说,唐密是佛教与道教深度融合地产物。
佛家认为,大日如来是佛陀的法身,密教是他私下对信徒传播的佛法,区别于佛祖当年公开演讲之佛法。这样解释就不难理解佛祖对涅槃前,他对巫术和咒语等的批评态度。同时,佛教派系中也有对佛法的认识、修持的道路存在着不同理解,固然,他们的目的一样的,都是为了求证佛果。
密宗细分为两派,即胎藏界和金刚界,善无畏翻译的《大日经》和注疏《大日经疏》20卷,是密宗胎藏界派的根本经典,也是汉传佛教密宗不可或缺的经典。另一派金刚界则是以金刚智翻译的《金刚顶经》为金刚界的根本经典,完整的唐密是将金刚界、胎藏界两部大法集于一身。两派都是以法身佛大日如来为本尊,修行密宗法门的信众认为,可通过修炼“即身成佛”。
汉传佛教十宗中,唯有密宗一宗,它的创祖、始祖和三祖都是来自古印度的。说起来也是天意,善无畏、金刚智、不空三位大德,在大唐玄宗时期如约而至、不期而遇在长安,也是一件因缘和合的事情。善无畏是“开元三大士”之首,开元四年到长安,三人中,他是最早来大唐的。这个善无畏可不是一般的人,他是释迦牟尼四叔甘露饭王的后裔,资料说,善无畏生于公元637年,他10岁就统领军队,十三岁继承乌荼国王位。后来,他有个兄弟为争王位,起兵作乱。善无畏率军亲讨,取得胜利。按照军法,争位的这个叛军兄弟应判死罪,善无畏不但没有杀这个兄弟,反而“忍而曲赦”,把自己的王位让给他了。经过这次内乱,善无畏厌恶了争权夺利的王室,看破红尘,决意出家。退位后,并游历诸国,修行禅观。之后,又到中印度那烂陀寺,拜龙智菩萨为师,专研三藏教理及密教奥义,得受密法灌顶,被尊为“三藏阿阇黎”。
公元716年,善无畏在他80岁的时候,从陆地经西藏来大唐弘法。公元735年,大唐开元二十三年十一月七日圆寂,世寿99岁。是为中国密教正式传授之始,故也称其为汉地密教初祖。
开元七年,也就是公元719年,另一位大名鼎鼎的密教祖师金刚智经海路来到大唐。金刚智出生于公元671年,比善无畏小34岁,生于南印度摩赖耶国,据说是一位王子。金刚智十岁到那烂陀寺出家,二十岁受具足戒,精通大小乘佛教经、律、论。三十一岁拜龙智菩萨为师,受学一切密教,后来受金刚界灌顶传承。有一次,他在楞伽山寻游的时候,听说中国佛法盛行,不久,他便从海路经狮子国(今斯里兰卡)、佛誓、裸人等二十余国,历经艰险,历时三年,于公元719年(开元七年)到达广州,翌年至东都洛阳。金刚智从海路到中土,在他路过狮子国(今斯里兰卡)的时候,遇到不空。当时,不空14岁,拜金刚智为师,并一同到东土大唐。金刚智、不空师徒比善无畏到大唐时间迟三年。金刚智在来大唐的时候,准备的比较充分,佛经带的更多。但是,海上多次遇到台风,贝叶经文被海水冲丢不少。从广州上岸,来到长安之后,金刚智着手把梵文经典翻译成为汉文。他先后翻译了《金刚顶瑜伽中略出念诵经》,作为翻译《金刚顶经》的开端,后来翻译了《金刚顶经瑜伽修学毗卢遮那三摩地法》一卷和《千手千眼观世音菩萨大身咒本》一卷。
善无畏和金刚智两位大师,早年都在那兰陀寺出家修行,因为年根差距,两人失之交臂,后来,两人不远万里,先后来大唐弘扬佛法,分别带来《大日经》和《金刚顶经》,珠联璧合,成为汉传密宗立宗经典。后来,二人互为阿阇黎,互相灌顶传法,开启唐密之先河。善无畏80岁来大唐弘法,99岁圆寂,金刚智49岁来大唐,71岁圆寂。二人欣逢大唐开元盛世,都先后被唐玄奘封为国师。善无畏96岁的时候上奏玄宗,请求回国,玄宗优诏不许。开元二十三年十一月七日,祖师右胁累足而卧,示寂于洛阳大圣善寺禅室。公元741年七月二十六日,玄宗下诏,准奏金刚智三藏回印度。因健康原因,停留洛阳广福寺中未能如愿。有一天,他对门人说:“白月圆时,我将去矣!”到八月十五日,大师寂然而化。两人后来都葬于洛阳,仿佛冥冥之中一切皆有定数。
不空大师是一位密宗集大成者,他十四岁跟金刚智修行,诵持梵经,深获金刚智师父器重,尽得五部三密之法。金刚智示寂后,他遵从师父遗命,往印度求法。龙智菩萨传授他十八会金刚顶瑜伽及大毗卢遮那大悲胎藏各十万颂、五部灌顶、真言秘典、经论梵夹五百余部,并蒙指授诸尊密印、文义性相等,于公元746年回长安。
不空是一位忠君爱国的佛教人士,他把弘法与护国结合起来。他把密教护国思想发挥到了极致,不论是建坛作法,还是译经传教,他都要看是否有益于王化,直接为李唐王朝着想。按现在的说法,不空大师是一位“讲政治”的和尚。因此,不空大师在当时一直得到朝廷的认可,在大唐玄、肃、代三朝被尊为“国师”。关于不空的身世有两种说法,一是说他是狮子国(今斯里兰卡)人,十四岁在婆国(今印度尼西亚爪哇)遇见金刚智,随来中国;另一种说法说他说西域人,幼随舅父来中国,十岁周游武威、太原,十三岁遇金刚智,此后十八年中,他学习律仪和唐梵经论,并随金刚智翻译佛经。
不空大师佛界一位非常重要的大德,他和善无畏、金刚智三人同开大唐密教,巍巍法门,由此兴盛。三人又同在玄宗开元年间弘法,故史称“开元三大士”。不空的贡献不仅仅是和善无畏、金刚智一起创立密宗,实际上,他最大的贡献是佛经翻译方面。他与北朝的鸠摩罗什、南朝的真谛和唐代的玄奘一起,合称四大佛经翻译家。不空大师在弘扬佛法,促进佛经中国化方面居功至伟,在中国佛教史上留下隆彩重墨的一笔!
开元盛世,人才辈出。大唐开元年间还有一位密宗大师级人物---一行。一行作为本土学者,师从金刚智和善无畏两位印度高僧。因此,一行是传承胎藏、金刚两部密法的密教高僧,为密宗传持为八祖之一。特别是辅助善无畏翻译了《大日经》,并撰述有《大日经疏》二十卷,校订《大日经义释》十四卷。相比之下,他在密宗创派方面的贡献和“开元三大士”略为逊色。但是,他在数学、历学、天文、阴阳五行学方面的贡献是“开元三大士”无法相比的,朝野都尊称他为天师。
一行,本名叫张遂,是唐功臣张公瑾之曾孙,唐朝魏州昌乐人。他品行高迈,刚正不阿,是僧中科学家。开元十二年,也就是公元724年,一行根据修改旧历的需要,又组织领导了我国古代第一次天文大地测量。这是一次史无前例、世界罕见的全国天文大地测量工作。他编制的《大衍历》发展了前人岁差的概念,创造性地提出了计算食分的方法,发现了不等间距二次内插法公式、新的二次方程式求和公式,并将古代“齐同术”(通分法则)运用于历法计算。一行还发现了星体运动规律,历史上第一次提出了月亮比太阳离地球近的科学论点。一行制成水运浑天仪、黄道游仪。“小行星1972”,是1964年11月9日由南京紫金山天文台发现一颗小行星,国际小行星组织用中国唐代天文学家、高僧一行的名字为其命名,以纪念一行在天文学方面的成就。中国人民邮政分别于1955年8月25日和2001年9月1日,发行了纪念唐代高僧一行的邮票,以上等等,足以证明,一行大师在古今中外都是很有影响力的。
一行生于公元683年,可惜,天妒英才,世寿不长。公元727年,也就是开元十五年十月八日,一行大师在长安华严寺圆寂,享年四十五岁。一行过早谢世,玄宗痛悼不已,辍朝三日,叹息说:“禅师舍朕!”追赐其谥号为“大慧禅师”,并亲自为禅师撰写碑文《御制大慧禅师一行碑铭》。
------
密宗是汉传佛教最后一个创派的佛教修行法门,密宗的创立,标志着佛教中国化的完成。“菩提心为因,大悲为根,方便为究竟”。佛教既是哲学,又是宗教。佛教的哲学部分主要阐述佛教宇宙观、人生观、世界观的学问。其核心是通过学习佛法,证得觉悟的大智慧;佛教的宗教部分则是通过信仰和宗教实践来实现解脱。因此,我们在研究佛教、学习佛教的时候,要首先搞清楚为什么学习佛教?要学会辩证地看待“密教是附佛外道”、“密教是歪门邪道”、“密教是魔道”等问题。如果修行密宗法门的信众,都能够像一行大师一样,不也能够青史留名修得正果吗!
文 字:李文勇
图 片:李文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