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孔子,问题不在于了解孔子是怎么说的,而在于我们面对公共事务时,有能力判断:孔子如果活在今天,面对同样的情境,他会站在哪里,然后我们走过去,和他站在一起。这是我写孔子的所有文字的出发点和结穴处。
——鲍鹏山
四十不惑
何谓不惑?是指他什么都知道吗?显然不是。庄子曾说过,人的生命是有限的,知识是无限的,用有限的生命去追求无限的知识,这是不可能的。
书中孔子认为不惑的意思是:一,对自己的人生不再有疑惑,对自己的人生方向不再动摇。二,对世间林林总总、光怪陆离的现象都能做出正确的价值判断。
孔子的知识总量,放在今天,未必比得过一个初中毕业生。但我们能说今天的初中生比孔子强吗?不能。既然如此,我们就要反思:知识面大一些,小一些,真的那么重要吗?
荀子曾说过,“不知无害为君子,知之无损为小人”。就是说有些东西一个人不知道,也不能妨碍他成为君子;有些东西一个人既使知道了,也不能阻止他成为小人。我们在很多方面无知,这很正常。孔子的知识也有限,但我们现代人哪一个敢说自己的境界比孔子高?
这说明一个问题:知识的可贵不在于知识面多大——知识的可贵在于它能否形成我们的判断力,不在于广度,而在于高度和深度。
所以,孔子讲“四十不惑”就是指他拥有了判断力,尤其是指价值判断力,判断好坏、是非、对错、善恶等等的能力。
作为教师,在教学中,除了教给学生知识外,更重要就是引导学生多思考,多钻研,让所掌握的知识更深更精。在生活中遇到问题时,能够灵活运用,会有正确的判断,从而形成正确的价值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