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域治水·水文化】垅下村高山水锥磨

创建于08-05
阅读 349
收藏TA

需扫码在手机上打开
文章后点击更新提醒

      在东海之滨的垅下村,在西边巍峨高耸的半天尾山中,遗留下一道独特的人文景观——高山水碓磨。水碓磨的磨房建造在半山腰处一条溪涧崖边,四周绿树浓阴,古木参天,藤蔓交错,巨岩悬立。溪涧水清见底,涧中溪岩姿态不一、高低错落,溪水潺潺流淌,自然风光无比秀丽迷人。这儿也曾经是闽中地下党活动的地方,翻过这座山就是曾作为中共福建省委机关驻地的革命老区南阳村。

      涧崖边上几处残垣断壁便是磨坊遗址,约有三十多平方米。磨坊地上两对巨大的圆形石磨静默于荒草之中,直径1米。还有几个不大的石臼或并排或倾倒于荒草之中。石头搭建的磨房残垣掩映在灌木、藤蔓之中,仿佛一段尘封的岁月。

      磨坊上方的山体嵌有一块巨岩,岩壁平整,宽约六七米,掩映在树木和藤蔓之中,不易察觉。岩上刻有很多字已模糊不清,唯有楷书“龙池”二字较为清晰。据传,此摩崖石刻为清乾隆年间垅下村中店林氏先祖林邦诚所撰,林邦诚饱学诗书、文通笔畅,常为邻近村民代写书信、诉讼状纸等。在那个年代,在一个偏僻的小村庄,林邦诚是村中屈指可数的读书人之一,可谓村中凤毛麟角之才。

      刻有“龙池”的石壁前,有一方水池,冲击推动磨坊水锥磨的水就是从积蓄在水池里的水冲泻而下的,如今水池的形状尚存。再往上的山涧建有70年代的水电站。四周陡峭的山势,充沛的水资源,足可想象当年水流磅礴的气势,为水碓磨提供了充足的环境条件。

阅读 349
文章由 美篇工作版 编辑制作
投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