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盛夏上太行 妙笔写武乡”长治市诗词楹联协会武乡采风活动成功举办

斜杠45°
创建于08-04
阅读 2968
收藏TA

需扫码在手机上打开
文章后点击更新提醒

8月2日至8月4日,“盛夏上太行 妙笔写武乡”市诗词楹联协会武乡采风活动成功举办,该活动由长治市楹联协会、武乡县文联、武乡县作协、武乡关河小镇心栖湖居酒店联合举办。在山西省楹联艺术家协会常务副主席姜典齐和长治市诗词楹联协会主席姚瑶带领下,来自长治市各县区的20余位诗词楹联作者齐聚武乡,先后赴八路军太行纪念馆、八路军总部王家峪旧址、前方鲁艺下北漳旧址、关家垴战斗旧址、八路军文化园、太行板山、太行溶洞、《太行山上》实景剧、前沟村等地参观采风。

8月2日晚,在县文联三楼召开了座谈会。山西省楹联艺术家协会常务副主席姜典齐对举办本次采风活动给予了高度评价,并提出大家要善于利用诗词及楹联的作用,来进行积极的运作,制造文化现象,形成积极的正面效应。市诗词楹联协会姚瑶主席介绍了采风成员,指出武乡有着深厚的红色文化积淀,希望大家发自内心将武乡红色文化化作文字,用诗词楹联这种独一无二的方式宣传武乡,赞美长治。武乡文联张红伟主席介绍了武乡的红色文化、历史文化传承及发展情况,并希望大家在采风过程中有所收获,创作出更多描写武乡,宣传武乡的诗词楹联作品,为讲好武乡故事,提高武乡及长治在全国的知名度和影响力作出积极贡献。

部分诗词楹联家现场创作了书法和国画作品

在武乡板山之巅,郝雪廷老师讲述了当年发生在板山上的抗战故事,听者无不动容,纷纷表示板山不仅风光秀美,更有感人的故事,一定要用诗词去赞美板山,歌颂英雄,让武乡板山走的更远,叫的更响。

在太行溶洞,大家欣赏了大自然的鬼斧神工,了解了溶洞亿万年的形成历史,聆听了当年在抗日烽火中,溶洞为八路军研制炸药和老百姓躲避日寇扫荡所作的贡献。

炎炎夏日,在关家垴战斗遗址,郝雪廷老师冒着酷暑为大家讲述了八路军最艰苦的歼灭战——关家垴战斗的前因后果。郝雪廷老师对八路军文化研究有深厚功底,对关家垴战斗历史更是如数家珍。一路上边走边讲,每到一处战斗遗址,都详尽的讲解了当时的战斗情景和史料的佐证,整个讲解内容丰富详实,感人至深。大家仿佛声临其境,在和平年代真切地感受到了那场战斗的惨烈,体会到了八路军在民族危亡时刻挺身而出的亮剑精神。

在参观艺术乡村“前沟之恋”时,大家纷纷感叹,没想到在这么一个山大沟深的黄土地上,还有这么美的乡村,他将土窑洞、土房子与现代建筑完美融合,处处是景,步步养眼。不仅有别具一格的民宿,更有图书馆、美术馆、咖啡馆等,是艺术与乡村相结合的美感,也是武乡乡村振兴的典范。

8月4日上午,采风团首先参观了王家峪八路军总部旧址。详细了解了八路军总部在王家峪驻扎的二百五十多天的战斗、生活历史,看到了总部首长朱德、彭德怀、左权简陋的居室,感慨老一辈革命家在这么艰苦的条件下抗击日寇侵略是多么不易。大家表示来到王家峪八路军总部旧址,走一走先辈们走过的路,看一看他们战斗和生活过的地方,很受感动,一定要让太行精神薪火相传。

采风团在鲁迅艺术学校下北漳旧址采风时,详细了解了抗战时期文艺工作者通过短剧、歌曲、曲艺、版画等宣传抗战、发动群众、瓦解敌人等方面发挥的重要作用。为当年文艺人士不畏艰苦、不怕牺牲的奉献精神,为他们把文艺创作与时代结合、与国家命运相结合的创新精神,为他们在文艺上精益求精的职业精神所感动。一致表示,要以下北漳驻扎过的鲁艺前辈为榜样,尽心竭力创作更多更好的文艺作品回报社会,服务人民。

8月4日下午,采风团参观了八路军太行纪念馆,在平型关战斗半景画前、在左权将军雕像前、在狼牙山五壮士雕塑前、在根据地地形图前、在日寇暴行的展板前,一个个或表情凝重、或低头沉思、或潸然泪下。一座纪念馆,装不下先烈的伟大,但却承载了伟大的使命。大家表示要把红色故事讲述一遍又一遍,让光辉历史铭记一次又一次,将革命精神传承一代又一代!

采风团还走进八路军文化园,深度体验八路军文化,观看《反扫荡》情景剧;观看了大型沉浸式体验剧《太行山上》,身临其境感受八路军老战士的抗战历程和武乡老百姓军民同心、共同抵制日寇的历史场景;赴《会仙观》欣赏了精美的古建和厚重的红色文化交相辉映的独特魅力等。

本次采风活动得到山西省红星杨旅游发展有限公司、县全域旅游公司、县文旅中心、八路军太行纪念馆等单位的大力支持,在此表示诚挚的感谢!

阅读 2968
文章由 美篇工作版 编辑制作
投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