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师,孩子就交给你了”
❤️在生活中有些来也匆匆、去也匆匆的父母,父母们为了工作、生活,顾了自己,又顾不了孩子;有的认为孩子年龄小,来幼儿园只是为了玩,为了让父母安心工作,还有的认为孩子送到了幼儿园;就是老师的事情……这些家长往往忽视了家园共育的重要性。母亲对孩子的教育始终是最核心的、最关键的。
❣️有的家长认为孩子到了上幼儿园、上学的年龄,教育就主要在幼儿园、学校,责任就主要在老师了。
❣️于是,经常可以听到这样的话:
👩“老师,我家孩子就交给你了!”
👱“等到了幼儿园,到了学校就好了,自然会有老师管着他!”
👩“老师,我家孩子太调皮了,麻烦你好好教育!”
👱“孩子整天在幼儿园,我们怎么管得了,必须靠老师!”
👩“老师,您一句话顶我们十句,您就帮我教教他!”
👱“孩子都是老师教出来的,我们家孩子听话懂事,那都是老师管得好;我们家孩子调皮不学好,都怪老师没教好!”
……
🌈不少家长完全指望老师教育孩子,非常依赖老师,仿佛老师有“三头六臂”,能照顾到班上所有孩子。甚至希望老师可以全权包办孩子的一切!
❤️幼儿阶段是人生的奠基阶段,而父母是最初的启蒙教师,在幼儿成长过程中起着主导作用。现在的社会竞争日益加剧,如何使幼儿们不输在起跑线上,在竞争激烈的社会中立于不败之地以取得成功,这是对现在的父母和幼儿教师在幼儿教育的问题上提出的一个更新层次的要求。
❤️因此,只有家庭和幼儿园二者相互协调、紧密配合,保持基本一致的教育目标和要求,才能为孩子的未来搭建一座彩虹之桥。
教师只是一个职业,就像千千万万个职业一样。
❤️但是教好一个孩子,绝对不只是老师一个人的责任,更是需要家长共同的配合,也是家长的责任。
❣️教育孩子父母的影响远远大于幼儿园,大于学校
❣️教书的是老师,但育人的一定是父母。
🌈家长是教师最好的合作者,没有谁比父母更了解孩子,因此家长是教师了解幼儿的最好的信息源。家长与教师的配合使教育计划的可行性、幼儿园课程的适宜性、教育的连续性和有效性等等都能更好地得到保证。家长本身是幼儿园宝贵的教育资源。所以,教师不应只把家长放在教育的一个“配合者”的身份,而应教育的“合作者”、“参与者”、“实施者”。教师更多的应考虑家长的需要和想法,把自己开展活动的目标和要求转达给家长。让家长知其然也知其所以然。
❣️家庭教育是教育的基础,是最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也是孩子整个成长过程中最坚实的后盾。
❣️良好的家庭教育,更易培养出优秀的孩子。
❣️家长请记住: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影响超过所有的老师。
🌈在孩子开始上幼儿园、上学之后,家长的行为模式,都将成为孩子之间拉开距离的原因。
❣️这也就是教育界常说的“5+2”理论。
❣️所谓的“5+2”理论,就是说5+2=0,指5天的学校教育颇有成效,但2天的家庭教育没有跟上,那么孩子的教育始终会在原地打转,甚至越来越差。
❣️成就一个孩子,是老师和家长共同努力的结果。
❣️有些教育,如果单单只靠老师,真的不可以。
❣️孩子的教育,第一个负责人应该是家长,而且最了解孩子的也是家长。
❣️孩子最终教育成什么样,是家庭教育、学校教育以及社会教育共同决定的。
❣️所以,孩子成长的每一步,都需要家长睿智的参与。
🌈孩子的成长路上,需要家长和老师并肩前行,“教育”二字,包含着“教”与“育”。不管何时,老师和家长的目标始终是一致的,责任和使命始终是相同的。那就是,共同教育好孩子。教育具有双向性,需要家长和老师的相互配合。千万不要觉得把孩子送到学校,交给老师就万事大吉了。
❣️优秀的孩子必然是良好的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的产物,家园(校)形成合力,才是教育孩子的正确的打开方式。
❣️一位资深教育专家曾说:“家长与幼儿园(学校)配合得越好,教育就越成功。”
❣️最好的教育关系应是:家长支持老师,老师支持孩子!
🌈清华附小的校长窦桂梅女士曾在自己的博客上对家长提出三点建议:
1️⃣让我们共同来营造或者共同去达成一种成长的基本价值观。
2️⃣我们不是甲乙方的关系,也不是敌我矛盾,我们的关系应该是去共同地完成一些任务。
3️⃣教育不是幼儿园(学校)一方的事,我们应该共同有公益的情怀。
🌈在教育孩子的这条路上,老师和家长的相遇,能够碰撞出最大的火花。老师通过一个孩子,可以看到他背后的家长,以及整个家庭。相对的,家长对待老师的态度,也影响了老师对待孩子的态度。只有家长配合老师,老师支持孩子,彼此达成一致的教育观念,才能形成一个稳固的三角关系,支撑着孩子在成长的道路上越走越远,越走越好。
❤️这才是给孩子最好的教育!
🌈教育孩子不仅是老师的事情,家长的观念与教育也很重要。希望每个家长都能认识到这一点,积极主动的与幼儿园保持一致。为了孩子的健康成长,我们一定要携起手来,共同努力。我们教给孩子的不仅仅是知识,更重要的是做人!
成长热线:173088916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