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换戏”风波纪实

谈曲聊艺
创建于08-04
阅读 285
收藏TA

需扫码在手机上打开
文章后点击更新提醒

作者:谈  曲

    江苏省扬剧团建团后于1956年首次赴沪演出大获成功。1957年江苏省扬剧团带着《白蛇传》《劈山救母》《乌金记》《鸿雁传书》《陈英卖水》等以及在江苏省首届戏曲会演中获大奖的两出新编剧目《恩仇记》和《防汛英雄》在苏北地区及安徽合肥、芜湖等地进行巡演。期间,多次收到上海方面热情洋溢的演出邀请。为了满足上海扬剧观众的需求,江苏省扬剧团决定利用短暂空隙二次赴沪演出。

    省扬剧团的到来,上海扬剧观众兴奋的如同过年一般热闹,每天把演员住地围水泄不能,只争一睹名家风采,剧场内更是喝彩声不断。然而在这红火的演出过程中,新编现代扬剧《防汛英雄》刚拉开帷幕,观众便吵闹着要求换戏,这是人们始料不及的一次演出事故。

1954年夏秋之交,长江、淮河出现前所未有的特大洪水。省领导为了确保常、锡、苏等城市的安全,决定增加高淳固城湖东坝乡石坝的高度。东坝上游的人们为保护下游人民生命财产安全,发扬风格,舍小家保大家,不惜牺牲自己。扬剧《防讯英雄》(原名《东坝上游的人们》)的创作演出,就是基于这个抗洪救灾的故事,为了真实地反映抗洪救灾的各种场景,主创人员练福和、石增祥、任桂香、林玉兰等深入当地体验生活长达三月有余。

    《防汛英雄》在人物刻画、唱腔设计都有所突破,尤其是舞美设计方面,大量采用当时极为先进的软景制作,首演获得巨大成功,被一致肯定为“真实反映当代英雄的一出好戏”。1957年,在江苏省首届戏曲观摩演出大会中,新创扬剧《恩仇记》和《防汛英雄》引爆整个江苏戏剧界,《恩仇记》囊括大会所有大奖,《防汛英雄》获得会演剧本奖、演出奖、音乐奖,演员任桂香、林玉兰获一等奖,王秀兰、蒋剑奎获二等奖,金少楼、杭麟童获三等奖,李华获青年演员奖等奖。

    如此成功的一出大型扬剧现代戏,为什么偏在上海受到观众的冷遇,甚至抵制吵闹着要求换戏呢?这里就必须要说到《防汛英雄》的女主角任桂香。

    任桂香出生在上海,九岁拜红遍半个上海的筱巧云为师,16岁开始挂头牌,18岁自己挑班演出,拥有大批的扬剧迷。任桂香是一位勇于革新的艺术家,她文武并重,大量引进京剧剧目,并成为第二个扎大靠的扬剧女演员,丰富了扬剧的表现力。在音乐唱腔上面,更是善于创造新腔,不断革新传统唱腔,尤其是后来革新创作的“大开口联弹”“汉调”“新数板”等新颖别致的唱腔,已成为扬剧常用曲调。在角色创作和人物心理刻画过程中,任桂香突破传统戏曲表演程式的束缚,又不失传统戏曲韵味,恰如梅兰芳大师“移步不换形”之戏剧精神,特别是加入省扬剧团后挑起几乎所有现代戏演出的重任。

    由于临时受邀赴沪演出,时间紧,准备不充分,在演出前的宣传不够,也是节约成本只贴了演员及戏码。当天《防汛英雄》的演出拉帷幕,舞台上的布景是手绘的农村房屋,演员们穿着与观众一样的服装在表演……当时的观众还不能接受现代戏,特别是喜爱任桂香的观众辛苦排队抢票,就为了看任桂香的古装戏,因此情绪十分激动,要求换演《劈山救母》……剧团领导经过紧急磋商,停演《防汛英雄》,改演由高秀英、华素琴、任桂香等人演出的一组传统折子戏,这才算安抚住现场观众的情绪。

    1958年江苏省扬剧团在拟第三次赴沪公演。消息传来上海观众带着铺盖卷,提前三个月在票卖票窗口排起长长的队伍。戏票提前三个月售罄的消息传回南京,全团上下群心振奋。此次演出剧目有《百岁挂帅》《恩仇记》《碧血扬州》《乌金记》《白蛇传》《鸿雁传书》等及现代戏《209号》《鬼火》,其中任桂香领衔主演《碧血扬州》《乌金记》及《209号》《鬼火》。为了节约旅途成本,也为了扩大扬剧的演出市场,省扬剧团从南京开始,一路演到常州、无锡、苏州,再演到上海。

    沪上的扬剧观众再次终等来久违的江苏省扬剧团的名家名角儿。他们热烈欢呼,燃放鞭炮,敲锣打鼓,走街串巷,半个上海城因为江苏省扬剧团的到来开始沸腾。由于有过“换戏”风波的阴影,省扬剧团进入上海后的演出剧目与其他地区演出剧目有所不同,即上海只演传统戏,没有演出《209号》《鬼火》这两出现代戏。

    以上便是“换戏”风波的前因后果,由于发生过观众吵闹“换戏”的整件,有人便说“上海扬剧观众不要看任桂香的戏”,这样说法极不公平,也是极端不负责任的行为,更是不了解当时的实际情况。

    2023年4月20日再次修改于常熟国际饭店3301房,2024年8月4日三稿。

阅读 285
文章由 美篇工作版 编辑制作
投诉